优质解答
中国四大名楼是指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 另一说是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雀楼. 还有一说法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越王楼.
黄鹤楼
黄鹤楼历史
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可考证的就达30余次之多.黄鹤楼最后的一次被毁是清末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汉阳门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风大火猛,殃及城楼,很快将这千古名楼化为灰烬,仅存数千斤宝盖铜楼鼎一架.
岳阳楼历史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岳阳楼高21.5米,三层、飞檐、纯木结构.楼顶覆盖黄色琉璃瓦,造型奇伟,“岳阳楼”匾额为郭沫若手书.历史上的诗人如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均前来登临览胜,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阳楼名扬天下.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岳阳楼内陈设别具特色.各层内悬挂历代名家撰写的楹联.一、二楼各嵌有一副《岳阳楼记》雕屏,一楼雕屏是公元十九世纪的复品;二楼所嵌雕屏为公元十八世纪大书法家张照所书,字型方正、笔力雄浑、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为传世一级珍品.三楼所嵌雕屏是毛泽东书杜甫诗《登岳阳楼》,笔法雄健奔放、形神兼备.雕屏金光耀眼、熠熠生辉.1988年岳阳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久经沧桑,屡毁屡修.现在看到的岳阳楼,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的.整个楼的建筑,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四柱、三层、飞檐、纯木.岳阳楼主楼高3层,高达15米,中间以4根大楠木撑起,再以12根柱作内围,周围绕以30根木柱,结为整体、整个建筑没有用一颗铁钉,没有用一道巨梁. 12个飞檐,檐牙高啄(似鸟嘴在高空啄食).屋顶为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名叫盔顶.盔顶下的如意斗拱,状如蜂窝玲珑剔透.古籍里载述,岳阳楼“纯木结构,盔式楼顶”这种古老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
滕王阁
滕王阁
滕王阁巍然耸立于赣江之滨,是一座声贯古今,誉播海内外的千古名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李元缨,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贞观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为滕王,后迁到洪州(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别无建树.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台为别居,此楼便是“滕王阁”. 滕王阁自古它就与黄鹤楼、岳阳楼和蓬莱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滕王阁建立1300多年来,历经兴废28次,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1926年军阀混战时,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建国后,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阁.如今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 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明三层暗七层,加上两层底座一共九层,琉璃绿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阁,朱漆廊柱,古朴高雅,蔚为壮观.主阁南北两侧配以“压江”、“挹翠”二亭,与主阁相接.主阁之外,还有庭园、假山、亭台、荷池等建筑,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同时也大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如今,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较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建筑更巍峨雄壮,充分表现“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气势;内有多间仿古建筑的厅堂,用作古乐、歌舞、戏曲的表演厅或展览馆等.登楼眺望,南昌景致尽收眼底.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步入新阁,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丙衡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两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已作为主阁正门的巨联. 暮秋之后,鄱阳湖区将有成千上万只候鸟飞临,那将构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图,成为滕王阁的一大胜景.
蓬莱阁
蓬莱阁
蓬莱阁位于烟台市西(一小时车程),坐落在蓬莱城北面的丹崖山上,自古就有“仙境”之称,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全国四大名楼.据文献记载,唐代这里便建过龙王宫和弥陀寺;宋朝时的1061年,由郡守朱处约建蓬莱阁供人游览;明万历十七年,也就是1589年,巡抚李戴在蓬莱阁附近操办增建了一批建筑物;1819年,情知府志杨丰昌和总兵刘清和又主持扩建,才使蓬莱阁具有了现在的规模.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蓬莱仙境”,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恍如仙境丹崖山立在海边,临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绝壁,山岩纹理是暗红色,故有此名. 蓬莱阁建于山顶.远远望去,楼亭殿阁掩映在绿树丛中,高踞山崖之上,恍如神话中的仙宫. 蓬莱阁下方有结构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桥,那是神话中八仙过海的地方;东侧有上清宫、吕祖殿、普照楼和观澜亭等;西厢为避风亭、天后宫(俗称娘娘殿)、戏楼和龙王宫.这些楼阁高低错落有致,与蓬莱阁浑然一体,统称“蓬莱阁”.“蓬莱阁”是占地3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8960平方米的庞大古建筑群(共有100多间),楼亭殿阁分布得宜,建筑园林交相辉映,各因地势,协调壮观,山丹海碧,清风宜人,遂成为名扬四海的游览名区.1982年国务院公布水城及蓬莱阁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阁每个建筑单体由多种风格的楼亭殿阁所簇拥,犹如众星拱月.阁内布局奇巧,浑然成体;层层迭迭,错落有致.各亭殿内楹联碑文琳琅满目.蓬莱阁主阁是一座双层木结构建筑,丹窗朱户,飞檐列瓦,雕梁画栋,古朴壮观.登上主阁,凭栏四顾,轻纱般的云雾缠绕阁下,亭楼殿阁在掩映中时映时现,使人超凡出世之感油然而生. 建于明代的水城 蓬莱阁游览区还包括“水城”在内.蓬莱水城又名备倭城,在丹崖山下,沿着丹崖绝壁向南筑起,周围约3华里,中间是一个人工湖.水城的南门与陆路相通,北门叫水门,是出海口.水门设有巨大的闸门,平时闸门高悬,大小航船进出无阻;有事则放下闸门,切断海上通道.水门外东西两侧,各有炮台一座,互为犄角,控制着附近海面.水城初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后经多次整修扩建,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海上防御体系.明代明将戚继光曾在这里训练水军,指挥沿海的抗倭斗争,肃清了倭患.两艘古代战船停于城内,接待游人在水城中航行,饱览水城雄姿.
越王楼历史
越王楼系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贞任绵州刺史时(公元656年-661年)所建,耗银50万两,历经三载建成,楼高10丈.后毁于明末清初战火.2001年10月24日,越王楼开始重建,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越王楼重建工程于2005年3月28日停工.越王楼重建工程停工后,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越王楼的续建工作,市民也非常关注.
鹳雀楼
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它与武昌黄鹤楼、 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相传当年时常有鹳鹊(颧,鹤一类水鸟)栖于其上,所以得名.该楼始建于北周 (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可惜鹳雀楼到宋以后被水淹没,后水退却.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风景 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 海内外.沈括《梦溪笔谈》给了鹳鹊楼八个字:“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千余年间,它对于激励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产生了深远影响. 21世纪初,中国人重建鹳鹊楼.有关方面报道,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1997年12月,鹳鹊楼复建工程破土动工,重新修建的鹳鹊楼为钢筋混凝土减力墙框架结构,设计高度为73.9米,总投资为5500万元,截至2001年,主体工程已完成封顶.现在,这座九层高楼在永济市黄河岸边落成 鹳雀楼与同在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的人文风景胜地的普救寺相隔不远,这两大著名人文景观成为当地的旅游支柱.
中国四大名楼是指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 另一说是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雀楼. 还有一说法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越王楼.
黄鹤楼
黄鹤楼历史
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可考证的就达30余次之多.黄鹤楼最后的一次被毁是清末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汉阳门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风大火猛,殃及城楼,很快将这千古名楼化为灰烬,仅存数千斤宝盖铜楼鼎一架.
岳阳楼历史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岳阳楼高21.5米,三层、飞檐、纯木结构.楼顶覆盖黄色琉璃瓦,造型奇伟,“岳阳楼”匾额为郭沫若手书.历史上的诗人如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均前来登临览胜,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阳楼名扬天下.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岳阳楼内陈设别具特色.各层内悬挂历代名家撰写的楹联.一、二楼各嵌有一副《岳阳楼记》雕屏,一楼雕屏是公元十九世纪的复品;二楼所嵌雕屏为公元十八世纪大书法家张照所书,字型方正、笔力雄浑、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为传世一级珍品.三楼所嵌雕屏是毛泽东书杜甫诗《登岳阳楼》,笔法雄健奔放、形神兼备.雕屏金光耀眼、熠熠生辉.1988年岳阳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久经沧桑,屡毁屡修.现在看到的岳阳楼,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的.整个楼的建筑,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四柱、三层、飞檐、纯木.岳阳楼主楼高3层,高达15米,中间以4根大楠木撑起,再以12根柱作内围,周围绕以30根木柱,结为整体、整个建筑没有用一颗铁钉,没有用一道巨梁. 12个飞檐,檐牙高啄(似鸟嘴在高空啄食).屋顶为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名叫盔顶.盔顶下的如意斗拱,状如蜂窝玲珑剔透.古籍里载述,岳阳楼“纯木结构,盔式楼顶”这种古老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
滕王阁
滕王阁
滕王阁巍然耸立于赣江之滨,是一座声贯古今,誉播海内外的千古名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李元缨,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贞观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为滕王,后迁到洪州(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别无建树.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台为别居,此楼便是“滕王阁”. 滕王阁自古它就与黄鹤楼、岳阳楼和蓬莱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滕王阁建立1300多年来,历经兴废28次,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1926年军阀混战时,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建国后,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阁.如今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 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明三层暗七层,加上两层底座一共九层,琉璃绿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阁,朱漆廊柱,古朴高雅,蔚为壮观.主阁南北两侧配以“压江”、“挹翠”二亭,与主阁相接.主阁之外,还有庭园、假山、亭台、荷池等建筑,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同时也大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如今,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较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建筑更巍峨雄壮,充分表现“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气势;内有多间仿古建筑的厅堂,用作古乐、歌舞、戏曲的表演厅或展览馆等.登楼眺望,南昌景致尽收眼底.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步入新阁,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丙衡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两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已作为主阁正门的巨联. 暮秋之后,鄱阳湖区将有成千上万只候鸟飞临,那将构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图,成为滕王阁的一大胜景.
蓬莱阁
蓬莱阁
蓬莱阁位于烟台市西(一小时车程),坐落在蓬莱城北面的丹崖山上,自古就有“仙境”之称,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全国四大名楼.据文献记载,唐代这里便建过龙王宫和弥陀寺;宋朝时的1061年,由郡守朱处约建蓬莱阁供人游览;明万历十七年,也就是1589年,巡抚李戴在蓬莱阁附近操办增建了一批建筑物;1819年,情知府志杨丰昌和总兵刘清和又主持扩建,才使蓬莱阁具有了现在的规模.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蓬莱仙境”,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恍如仙境丹崖山立在海边,临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绝壁,山岩纹理是暗红色,故有此名. 蓬莱阁建于山顶.远远望去,楼亭殿阁掩映在绿树丛中,高踞山崖之上,恍如神话中的仙宫. 蓬莱阁下方有结构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桥,那是神话中八仙过海的地方;东侧有上清宫、吕祖殿、普照楼和观澜亭等;西厢为避风亭、天后宫(俗称娘娘殿)、戏楼和龙王宫.这些楼阁高低错落有致,与蓬莱阁浑然一体,统称“蓬莱阁”.“蓬莱阁”是占地3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8960平方米的庞大古建筑群(共有100多间),楼亭殿阁分布得宜,建筑园林交相辉映,各因地势,协调壮观,山丹海碧,清风宜人,遂成为名扬四海的游览名区.1982年国务院公布水城及蓬莱阁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阁每个建筑单体由多种风格的楼亭殿阁所簇拥,犹如众星拱月.阁内布局奇巧,浑然成体;层层迭迭,错落有致.各亭殿内楹联碑文琳琅满目.蓬莱阁主阁是一座双层木结构建筑,丹窗朱户,飞檐列瓦,雕梁画栋,古朴壮观.登上主阁,凭栏四顾,轻纱般的云雾缠绕阁下,亭楼殿阁在掩映中时映时现,使人超凡出世之感油然而生. 建于明代的水城 蓬莱阁游览区还包括“水城”在内.蓬莱水城又名备倭城,在丹崖山下,沿着丹崖绝壁向南筑起,周围约3华里,中间是一个人工湖.水城的南门与陆路相通,北门叫水门,是出海口.水门设有巨大的闸门,平时闸门高悬,大小航船进出无阻;有事则放下闸门,切断海上通道.水门外东西两侧,各有炮台一座,互为犄角,控制着附近海面.水城初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后经多次整修扩建,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海上防御体系.明代明将戚继光曾在这里训练水军,指挥沿海的抗倭斗争,肃清了倭患.两艘古代战船停于城内,接待游人在水城中航行,饱览水城雄姿.
越王楼历史
越王楼系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贞任绵州刺史时(公元656年-661年)所建,耗银50万两,历经三载建成,楼高10丈.后毁于明末清初战火.2001年10月24日,越王楼开始重建,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越王楼重建工程于2005年3月28日停工.越王楼重建工程停工后,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越王楼的续建工作,市民也非常关注.
鹳雀楼
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它与武昌黄鹤楼、 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相传当年时常有鹳鹊(颧,鹤一类水鸟)栖于其上,所以得名.该楼始建于北周 (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可惜鹳雀楼到宋以后被水淹没,后水退却.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风景 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 海内外.沈括《梦溪笔谈》给了鹳鹊楼八个字:“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千余年间,它对于激励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产生了深远影响. 21世纪初,中国人重建鹳鹊楼.有关方面报道,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1997年12月,鹳鹊楼复建工程破土动工,重新修建的鹳鹊楼为钢筋混凝土减力墙框架结构,设计高度为73.9米,总投资为5500万元,截至2001年,主体工程已完成封顶.现在,这座九层高楼在永济市黄河岸边落成 鹳雀楼与同在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的人文风景胜地的普救寺相隔不远,这两大著名人文景观成为当地的旅游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