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问答
八年级上册地理考点.

2020-02-06

八年级上册地理考点.
优质解答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1. 半球位置: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 大洲大洋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 纬度位置: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
4. 海陆位置: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样——太平洋,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5.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6.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20000多千米,陆上邻国14个(从东逆时针方向: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从北向南: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 我国领土的四端是; 最北端——漠河,最南端——曾母暗沙(南北约跨50个纬度,约5500千米);最西端——帕米尔高原,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相交处(东西约跨60个经度,相差4个时区,约5000千米);
8.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海峡—台湾海峡(属于东海)、琼州海峡;
岛屿—台湾岛(最大岛屿)、海南岛(第二大岛)等岛屿;
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9. 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10.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县、乡三级;
11.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背诵教材7页的地图和10页的表)
1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或:云-桂-粤-台);
13.黑龙江——中国最早看见日出的省;
新疆——中国最后看见日落的省级行政区——面积最大——邻国最多;
内蒙古——跨经度最多; 海南——跨纬度最多;
14.中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共14个:辽、冀、津、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桂、港、澳.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1.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3.过多的人口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4. 我国的人口政策: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5.200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35人/平方千米(世界:39人/平方千米);
6.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 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西藏.
7.人口密度=该地区总人口数/该地区总面积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1.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最多,占92%; 另外55个是少数民族,占8%.
2. 少数民族中壮族最多. 4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9个:壮、满、回、苗、维、彝、土、蒙、藏.
3. 民族的分布: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4. 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5. 朝鲜族—吉林 藏族—西藏 回族-宁夏 傣族-云南 蒙古族-内蒙古
维吾尔族——新疆 壮族-广西 彝族-四川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1. 我国的地形特点: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②.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海拔 地形
第一级阶梯 >4000米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和盆地
第三级阶梯 <500米 平原和丘陵
第四级阶梯 0~-200米 大陆架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四大高原
名称 特征
青藏高原 世界最高的高原;冰川广布,大河发源地.
黄土高原 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内蒙古高原 地面平坦,一望无垠.(呼伦贝尔—三河马、三河牛)
云贵高原 地面崎岖,石灰岩地形广布(农田多为梯田)
4.四大盆地
①.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盆地 ②. 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盆地
③.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盆地 ④.四川盆地—最湿润盆地
5.三大平原
①.东北平原—面积最大—黑土地 ②.华北平原—地势最平坦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最多
6.三大丘陵: 东南丘陵(最大),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7.山脉:
A.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B.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C.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D.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E.巨大的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 峰顶岩石面海拔8844.43米,中尼边境.)
8.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2/3,多集中在西部地区): 山区发展旅游、采矿、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 但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开发时,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我国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南北气温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
①.冬季: 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南北温差大; 1月0°C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致;
②.夏季:普遍高温; 南北温差小; 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原因: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③.把≥10°C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活动积温.根据活动积温的多少,我国由南向北分为5个温度带: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另外,还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四川盆地---亚热带)
④.我国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 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吐鲁番; 我国的三大火炉是重庆-武汉-南京.
⑤.温度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暖温带-苹果-梨 亚热带-柑橘 热带-香蕉-芒果
2.东西干湿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季风)
①.我国年降水量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②.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的托克逊;
③.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分四个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④.秦岭-淮河一线是: A.冬季1月0°C等温线 B.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C. 800mm等降水量线 D.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E.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的分界线
⑤.降水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A.东部湿润地区(水田)和半湿润地区(旱地)以耕作业为主; 西部半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B.湿润地区-森林 半湿润地区-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草原 干旱地区-荒漠
3.季风气候显著: ①.冬夏季风的比较:
风向 性质 源地
夏季风 偏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温暖湿润 东部和南部辽阔的海洋
冬季风 偏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寒冷干燥 蒙古和西伯利亚一带
②.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
③.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降水丰富(>400mm);
非季风区:夏季风很难到达的地区,降水稀少(<400mm).
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约等于400mm等降水量线).
⑤.灾害性天气:寒潮(冬季风);台风(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水旱灾害(各年夏季风的强弱不同造成的)
4.气候复杂多样→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①.受纬度影响: 东部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
②.受海陆影响: 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受地势影响: 青藏地区是高山气候.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1. 众多的河糊
①.内流区和外流区
概念 河湖 分布 面积 水量 水量来源
外流区 外流河的
集水区域
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
外流湖 (多为淡水湖) 季

区 2/3 95% 主要来自夏季风
带来的大气降水
内流区 内流河的
集水区域
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
内流湖 (多为咸水湖) 非季风区1/3 5% 主要来自
高山冰雪融水
②.我国最长的外流河是长江,其次是黄河; 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季节性河流);
我国最大的湖是青海湖, 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③.外流河水文特征的描述: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
A. 流量最大的河----长江, 其次是珠江;
B.外流河的汛期在夏季:从南向北汛期越来越短.汛期最长的是珠江.
C.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越往北结冰期越长. 黑龙江冰期最长.
D.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④.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运河,全长1800千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
2.黄河的治理
①.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的“几”字形,注入渤海.
(注意:长江和黄河都流经青海和四川)
②.河口、孟津划分黄河上中下游;
③.利用黄河修渠灌溉,使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
④.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 黄河下游被称为“地上河”.(原因:中上游植被的破坏).
⑤.治理黄河水患的措施: 上游---修建水库(水电站),中游---开展水土保持(植树种草),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3.长江的开发
①.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之称;
② .宜昌、湖口划分了长江的上 、中 、下游.
③. 长江的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开发利用的占全国的1/2,是我国水能最丰富的河流,水能集中分布在上游河段.(葛州坝水电站和三峡水利工程)
④.长江的宜宾以下可以四季通航, 通航里程占全国的2/3,被誉为“黄金水道”.(疏浚河道,加强港口建设)
⑤.长江重点治理的河段是川江和荆江(上游地区森林和草地植被的破坏,加剧长江洪水)
⑥.三峡风光地跨湖北、重庆(渝、鄂).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1.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更新、再生,或者是能够循环使用的资源.如;土地、森林、水、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例如矿产资源(煤、 石油、 铁)等,总是用了一些就少了一些.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第二节 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2.我国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13.5%)、 林地(16.6%)、可利用草地(32.6%)、工矿城市等(15.7%)、 难利用土地(21.6%).
3.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
优势: 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劣势: 耕地、林地比重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4.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土地类型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地形
耕地 东部季风区 半湿润地区(旱地)
湿润地区(水田)
平原和低缓的丘陵
林地 东部季风区 湿润地区 山地
难利用土地 西部非季风区 干旱地区 高原 、山地、盆地
5.我国耕地的南北差异:
水资源 土地资源
水土匹配不合理
北方地区 20% 60%
秦岭-淮河(800mm降水线,1月0°C等温线)
南方地区 80% 40% 北方:水少地多(加剧了华北、西北缺水)
南方:水多地少
6.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①.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A.水土流失 B. 乱占耕地 C.土地荒漠化
②.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③.全国土地日:6月25日
第二节 水资源
1.水是宝贵的资源
海洋水占97%
难以利用的淡水占98%,主要是两极和高山冰川以及深层地下水
①.地球上的水:淡水占2.5%.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仅占0.3%,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②.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征:总量大,人均少.
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①.空间分布: 南丰北缺(解决方法:跨流域调水);
②.时间分布: 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方法:修建水库);
③.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注意: 节水标志,水污染);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 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
南北铁路干线 京沪、京九、京哈-京广、焦柳、宝成-成昆
东西铁路干线 京包-包兰 陇海-兰新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
其它 青藏线 南昆线 成渝线
3. 转换灵活的交通枢纽: 铁路枢纽------北京、兰州、株洲、成都、郑州;
海陆空立体交通-----上海; 最重要枢纽---北京.
4.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贵重或急需且数量不大的→航空运输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近距离的→公路运输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的→火车或轮船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广义的农业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
2.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约13亿人口,其中8亿多是农民;
3.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①.东部是种植业(平原)、林业(东北 、西南、 东南)、渔业(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
北方地区 1年1 熟或2年3熟(温带 半湿润) 旱地 小麦 甜菜 花生
南方地区 1年2~3熟(热带 亚热带 湿润) 水田 水稻 甘蔗 油菜
产棉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新疆南部.
②.西部以畜牧业为主(有四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三河马 、三河牛 新疆细毛羊 牦牛 牦牛
4.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5.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①.挑战:人口增加、 耕地减少、 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 、环境污染;
②.对策:A. 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的产量;
B. 结合市场多种需求,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 高产、 高效农业.
③.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
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 、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特色农业.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包括重工业(生产生产资料)和轻工业( 生产生活资料).
2.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
①.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 形成工业基地;
②.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③.长江沿线形成以上海、南京 、武汉 、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带;
④.沿海地区集中了辽中南(资源优势) 、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市场和交通优势)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3.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
①.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②.与传统产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是:
A.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
B.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
C.产品更新换代快.
③.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特点:依附大城市,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④.不同地理位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重点不同:
A.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B.沿边地区靠国家开放政策和沿边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导向型产业;
C.内地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军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1. 半球位置: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 大洲大洋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 纬度位置: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
4. 海陆位置: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样——太平洋,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5.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6.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20000多千米,陆上邻国14个(从东逆时针方向: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从北向南: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 我国领土的四端是; 最北端——漠河,最南端——曾母暗沙(南北约跨50个纬度,约5500千米);最西端——帕米尔高原,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相交处(东西约跨60个经度,相差4个时区,约5000千米);
8.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海峡—台湾海峡(属于东海)、琼州海峡;
岛屿—台湾岛(最大岛屿)、海南岛(第二大岛)等岛屿;
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9. 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10.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县、乡三级;
11.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背诵教材7页的地图和10页的表)
1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或:云-桂-粤-台);
13.黑龙江——中国最早看见日出的省;
新疆——中国最后看见日落的省级行政区——面积最大——邻国最多;
内蒙古——跨经度最多; 海南——跨纬度最多;
14.中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共14个:辽、冀、津、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桂、港、澳.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1.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3.过多的人口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4. 我国的人口政策: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5.200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35人/平方千米(世界:39人/平方千米);
6.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 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西藏.
7.人口密度=该地区总人口数/该地区总面积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1.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最多,占92%; 另外55个是少数民族,占8%.
2. 少数民族中壮族最多. 4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9个:壮、满、回、苗、维、彝、土、蒙、藏.
3. 民族的分布: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4. 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5. 朝鲜族—吉林 藏族—西藏 回族-宁夏 傣族-云南 蒙古族-内蒙古
维吾尔族——新疆 壮族-广西 彝族-四川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1. 我国的地形特点: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②.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海拔 地形
第一级阶梯 >4000米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和盆地
第三级阶梯 <500米 平原和丘陵
第四级阶梯 0~-200米 大陆架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四大高原
名称 特征
青藏高原 世界最高的高原;冰川广布,大河发源地.
黄土高原 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内蒙古高原 地面平坦,一望无垠.(呼伦贝尔—三河马、三河牛)
云贵高原 地面崎岖,石灰岩地形广布(农田多为梯田)
4.四大盆地
①.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盆地 ②. 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盆地
③.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盆地 ④.四川盆地—最湿润盆地
5.三大平原
①.东北平原—面积最大—黑土地 ②.华北平原—地势最平坦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最多
6.三大丘陵: 东南丘陵(最大),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7.山脉:
A.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B.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C.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D.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E.巨大的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 峰顶岩石面海拔8844.43米,中尼边境.)
8.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2/3,多集中在西部地区): 山区发展旅游、采矿、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 但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开发时,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我国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南北气温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
①.冬季: 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南北温差大; 1月0°C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致;
②.夏季:普遍高温; 南北温差小; 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原因: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③.把≥10°C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活动积温.根据活动积温的多少,我国由南向北分为5个温度带: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另外,还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四川盆地---亚热带)
④.我国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 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吐鲁番; 我国的三大火炉是重庆-武汉-南京.
⑤.温度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暖温带-苹果-梨 亚热带-柑橘 热带-香蕉-芒果
2.东西干湿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季风)
①.我国年降水量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②.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的托克逊;
③.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分四个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④.秦岭-淮河一线是: A.冬季1月0°C等温线 B.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C. 800mm等降水量线 D.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E.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的分界线
⑤.降水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A.东部湿润地区(水田)和半湿润地区(旱地)以耕作业为主; 西部半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B.湿润地区-森林 半湿润地区-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草原 干旱地区-荒漠
3.季风气候显著: ①.冬夏季风的比较:
风向 性质 源地
夏季风 偏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温暖湿润 东部和南部辽阔的海洋
冬季风 偏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寒冷干燥 蒙古和西伯利亚一带
②.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
③.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降水丰富(>400mm);
非季风区:夏季风很难到达的地区,降水稀少(<400mm).
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约等于400mm等降水量线).
⑤.灾害性天气:寒潮(冬季风);台风(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水旱灾害(各年夏季风的强弱不同造成的)
4.气候复杂多样→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①.受纬度影响: 东部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
②.受海陆影响: 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受地势影响: 青藏地区是高山气候.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1. 众多的河糊
①.内流区和外流区
概念 河湖 分布 面积 水量 水量来源
外流区 外流河的
集水区域
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
外流湖 (多为淡水湖) 季

区 2/3 95% 主要来自夏季风
带来的大气降水
内流区 内流河的
集水区域
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
内流湖 (多为咸水湖) 非季风区1/3 5% 主要来自
高山冰雪融水
②.我国最长的外流河是长江,其次是黄河; 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季节性河流);
我国最大的湖是青海湖, 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③.外流河水文特征的描述: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
A. 流量最大的河----长江, 其次是珠江;
B.外流河的汛期在夏季:从南向北汛期越来越短.汛期最长的是珠江.
C.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越往北结冰期越长. 黑龙江冰期最长.
D.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④.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运河,全长1800千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
2.黄河的治理
①.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的“几”字形,注入渤海.
(注意:长江和黄河都流经青海和四川)
②.河口、孟津划分黄河上中下游;
③.利用黄河修渠灌溉,使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
④.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 黄河下游被称为“地上河”.(原因:中上游植被的破坏).
⑤.治理黄河水患的措施: 上游---修建水库(水电站),中游---开展水土保持(植树种草),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3.长江的开发
①.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之称;
② .宜昌、湖口划分了长江的上 、中 、下游.
③. 长江的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开发利用的占全国的1/2,是我国水能最丰富的河流,水能集中分布在上游河段.(葛州坝水电站和三峡水利工程)
④.长江的宜宾以下可以四季通航, 通航里程占全国的2/3,被誉为“黄金水道”.(疏浚河道,加强港口建设)
⑤.长江重点治理的河段是川江和荆江(上游地区森林和草地植被的破坏,加剧长江洪水)
⑥.三峡风光地跨湖北、重庆(渝、鄂).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1.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更新、再生,或者是能够循环使用的资源.如;土地、森林、水、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例如矿产资源(煤、 石油、 铁)等,总是用了一些就少了一些.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第二节 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2.我国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13.5%)、 林地(16.6%)、可利用草地(32.6%)、工矿城市等(15.7%)、 难利用土地(21.6%).
3.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
优势: 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劣势: 耕地、林地比重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4.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土地类型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地形
耕地 东部季风区 半湿润地区(旱地)
湿润地区(水田)
平原和低缓的丘陵
林地 东部季风区 湿润地区 山地
难利用土地 西部非季风区 干旱地区 高原 、山地、盆地
5.我国耕地的南北差异:
水资源 土地资源
水土匹配不合理
北方地区 20% 60%
秦岭-淮河(800mm降水线,1月0°C等温线)
南方地区 80% 40% 北方:水少地多(加剧了华北、西北缺水)
南方:水多地少
6.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①.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A.水土流失 B. 乱占耕地 C.土地荒漠化
②.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③.全国土地日:6月25日
第二节 水资源
1.水是宝贵的资源
海洋水占97%
难以利用的淡水占98%,主要是两极和高山冰川以及深层地下水
①.地球上的水:淡水占2.5%.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仅占0.3%,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②.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征:总量大,人均少.
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①.空间分布: 南丰北缺(解决方法:跨流域调水);
②.时间分布: 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方法:修建水库);
③.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注意: 节水标志,水污染);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 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
南北铁路干线 京沪、京九、京哈-京广、焦柳、宝成-成昆
东西铁路干线 京包-包兰 陇海-兰新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
其它 青藏线 南昆线 成渝线
3. 转换灵活的交通枢纽: 铁路枢纽------北京、兰州、株洲、成都、郑州;
海陆空立体交通-----上海; 最重要枢纽---北京.
4.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贵重或急需且数量不大的→航空运输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近距离的→公路运输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的→火车或轮船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广义的农业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
2.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约13亿人口,其中8亿多是农民;
3.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①.东部是种植业(平原)、林业(东北 、西南、 东南)、渔业(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
北方地区 1年1 熟或2年3熟(温带 半湿润) 旱地 小麦 甜菜 花生
南方地区 1年2~3熟(热带 亚热带 湿润) 水田 水稻 甘蔗 油菜
产棉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新疆南部.
②.西部以畜牧业为主(有四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三河马 、三河牛 新疆细毛羊 牦牛 牦牛
4.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5.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①.挑战:人口增加、 耕地减少、 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 、环境污染;
②.对策:A. 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的产量;
B. 结合市场多种需求,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 高产、 高效农业.
③.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
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 、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特色农业.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包括重工业(生产生产资料)和轻工业( 生产生活资料).
2.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
①.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 形成工业基地;
②.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③.长江沿线形成以上海、南京 、武汉 、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带;
④.沿海地区集中了辽中南(资源优势) 、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市场和交通优势)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3.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
①.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②.与传统产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是:
A.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
B.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
C.产品更新换代快.
③.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特点:依附大城市,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④.不同地理位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重点不同:
A.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B.沿边地区靠国家开放政策和沿边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导向型产业;
C.内地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军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