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问答
求参考作文!《市场营销》期末结课论文要求:一、围绕某一产品或服务进行营销方案的策划,论文主要内容包括:1.公司(产品)简介2.营销环境状况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政治法律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2)微观环境分析:消费者需求状况(▲);该行业情况和竞争者产品状况:目前产品市场/规模/广告宣传/市场价格/利润空间等.原材料供应商和经销商情况;3.SWOT问题分析 我企业(产品)自身的优势:销售、经济、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力.我企业(产品)自身的劣势:销售、经济、技术、管理、政策(如行

2019-06-22

求参考作文!
《市场营销》期末结课论文要求:
一、围绕某一产品或服务进行营销方案的策划,论文主要内容包括:
1.公司(产品)简介
2.营销环境状况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政治法律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
(2)微观环境分析:
消费者需求状况(▲);
该行业情况和竞争者产品状况:目前产品市场/规模/广告宣传/市场价格/利润空间等.
原材料供应商和经销商情况;
3.SWOT问题分析
我企业(产品)自身的优势:销售、经济、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力.
我企业(产品)自身的劣势:销售、经济、技术、管理、政策(如行业管制等政策限制)等方面的劣势力.
市场存在的机会:市场机率与把握情况.
市场中存在的威胁:市场竞争上的最大威胁力与风险因素.
综上所述: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力,规避劣势与风险.
4.目标市场分析和定位
(1)分析该市场应如何进行细分(选取合适的划分依据);
(2)目标市场的选择与定位
5.营销战略的制定
(1)首先提出通过执行该市场营销战略后,你的预期目标,比如有销售收入/市场份额 /营销目标
(2)产品
(3)定价:产品销售成本的构成及销售价格制订的依据等.
(4)渠道:分销渠道(包括代理渠道等) ,销售队伍:组建与激励机制等情况.
(5)促销:促销方式有:人 员 推 销 、广告宣传、公共关系、营业推广策略
二、要求字数在3000字以上
优质解答
70年代以来,西方世界经济发展速度逐渐缓慢,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改变各自的经营结构,寻求新业务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要认真地预测将来环境的变化,进行企业能力和业绩的分析,根据企业的基本方针设定长期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地制订出对经营环境具有适应性的新业务计划.制订的一般方法和程序简述如下.
  1.企业环境分析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现实的企业环境及环境的未来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企业来说,把握住环境的现状和将来的变化趋向,利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避开威胁因素,是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
  构成企业环境的因素很多.它可由主体环境因素、一般环境因素和地域环境因素构成.企业的主体环境因素是指与企业的经营成果有利害关系的个人和集团,如股东、顾客、金融机构、交易关系单位、竞争企业、外部机关团体等.企业环境的一般因素是由社会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等社会因素构成.而地域环境因素是指上述环境因素产生的地理位置而言的,它包括国内环境因素和国际环境因素.
  对一个具体企业而言,从时间、费用和必要性看,它不但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对所有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因此,首要要确定特定企业的特定环境内容,然后集中人力和费用,对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西方企业在分析时,十分重视对将来因素突变的时间和变化方向进行预测,这是环境分析的结论.环境分析最终必须回答:环境因素将在何时开始发生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多大?这种变化是企业的成长机会,还是威胁因素?对企业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应该采取何种对策?由此可以看出,环境分析是制订出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另外,企业为了制订新的产品市场发展战略,应重点分析与本企业向市场提供的商品有竞争关系的企业群体,以便作为选择计划方案的依据.
  2.企业能力分析和业绩分析
  企业在进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应认真做好能力分析,预知企业现有能力与将来环境的适应程度,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做到“知己知彼”,从而使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新业务计划建立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上.否则企业会丧失竞争能力,而使新业务的开展也归失败.因此,企业能力分析是制订新业务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之一.
  企业能力分析的基点是将现有企业能力与新业务活动必需的能力相对比,找出两者的差距,并制订提高企业能力的战略计划,使企业新业务计划得以顺利地实现.为此,企业能力分析首先要明确企业能力的结构,即明确反映企业能力的因素有哪些.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能力进行分类,便于系统地掌握企业的能力状况.其次,在分类基础上,切实掌握企业现有能力的实际情况,这关系到发展战略计划提出的合理性,故是企业能力分析的关键.然后通过对企业能力评价,发现企业现有能力存在的问题,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关于企业能力的评价,目前西方国家也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同时出现各种不同的方法.总的评价思路是将现有企业能力与按某基准所要求的企业能力相对照.评价的难点在于评价基准的选定.目前采用的基准有两种:一是主观基准,即由评价者设定的企业理想能力;二是客观基准,即竞争企业中或其它行业中的优秀企业的能力.
  企业业绩分析是指企业在维持现有能力不变的状态下,预测其在将来变化的经营环境中所能取得的经营成果.显然,这种经营成果预测值一般是达不到企业的长远目标值的,这就对企业的经营者提出要求:必须改革企业的经营结构,以适应环境变化.否则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便难以实现,企业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险.使经营者增加危机感,主动地将注意力转向对企业战略方向的研究,这是对企业业绩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3.战略目标的设定
  任何计划的制订,都需要以一定目标为依据.企业新业务计划是一项战略性的发展计划,具有长远性,故企业必须确定长期战略目标以作为制订发展计划的依据.
  战略目标的设定,原则上应以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和企业能力为依据.但企业在确定目标体系的主要目标项目,因不同研究者提出的项目内容不同而各有特色,但其基本项目的内容基本相同.例如,作为企业业务发展计划来说,反映计划将来经营成果的定量目标,一般包括收益性、成长性和安全性三项目标.
  (1)收益性目标.最常用的目标项目是总资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销售周转率等.
  (2)成长性目标.主要项目有销售额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利润额增长率等.
  (3)安全性目标.主要项目有自有资本比率、附加值增长率、盈亏平衡点等.
  上述目标项目的目标值的设定,国外经常采用社会平均值、同行业优秀企业和国际类似的优秀企业为参照标准给予设定.一般来说,设定目标值要高于社会平均值,并尽可能向同行业优秀企业的基准挑战.这有利于保持企业的竞争力,也有利于判断经营者的经营是否成功.
  4.发展战略的形成和确定
  企业根本面临或预感到可能面临的问题,从对环境的调查分析入手,并依据企业能力和长期目标,提出解决问题或适应未来环境变化的多个战略设想,再经过整理、归纳、分析和评价,最后形成和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但这时的战略还是概括性、方向性的基本框架.如“开发海外市场”战略,其目的是实现产品出口,但如何出口,向哪些国家、什么样的目标市场输出,输出数量和时间等问题,则应根据战略的目的、目标、所需资源的数量和企业的能力进行规划,最后确定实施方案.也就是把发展战略具体化.
  西方企业新业务发展计划事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高层经营者必须研究和决策的重大课题.故企业一般都设置有专门职能机构和人选从事此项工作.发展战略正确与否,关键是对提出的发展战略的评价.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必要性.企业发展战略的提出,首先必须回答为什么要发展新业务,其目的何在?这要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对企业的要求和企业自身的需要出发进行分析和评价.
  (2)适应性.提出的发展战略是否适应环境的变化,是战略成功与否的首要问题.适应性评价是根据对环境分析的结果,评价战略实施后能否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对偶发事件的承受能力.
  (3)收益性.收益问题是企业发展新业务的基本目标之一,其最常用的指标是预期资本利润率,即通过对发展战略中投入资本与预期获得利润之比,来评价战略的收益性.一般资本利润率平均要高于资本贷款的利率.但对发展战略来说,在评价时不能只追求一时的收益性,而要追求长期稳定的收益性.
  (4)风险性.一般来说,收益性愈高的发展战略,其风险性愈大.就战略决策的本质来说,风险性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对风险的挑战.因此,评价时一般是将风险性极大或极小的方案筛选掉.风险性评价主要是评价战略失败后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冲击程度.然而,一个企业如何对待发展战略的收益性和风险性,这与该企业的基本经营方针、经营思想和企业经营者的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5)可能性.可能性是从实施战略所必需的资源数量和企业的能力来评价的.超过企业能力范围的业务战略,即使收益性很高,也将会因“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实现.但企业的能力是可变的,通过努力是可以扩大的.故评价时,要注意以动态的观点看待企业的资源能力.
  (6)适时性.企业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何抓住时机及时实施新业务,是企业取得经营成功的一大要诀.适时性评价不但要重视确定战略课题预期完成的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实施阶段预期完成时间.因为时间的拖延,会导致时机的丧失.例如,日本制造音响设备的厂家研制出可代替普通磁带和激光唱片功能的新产品,其目标市场是美国和欧洲共同体.但由于对对外贸易摩擦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导致开发成功的新产品不能按计划投入国外市场,失去了时机.
为了适应时代潮流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当前西方各国企业都在寻求新的出路,开拓新的业务.下列几方面的新趋向值得注意的:
  1.在经营思想上,注重“权利调整和社会责任”的问题
  十五多年来,西方企业的经营思想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已形成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思想.但是,其基点仍是以追求企业经济目的为归宿,以企业内部价值体系为行为准则,因而留下一个相当大的缺陷,这就是可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但附近居民会遭受热风的吹袭和噪音的困扰,因而会对厂商表示不满.因此,厂商由产品设计开始,直至售后服务,必须考虑到配合居民生活权利的要求,否则会被视为是一种企业的反社会行为而遭到批评和抵制.如果不与生活权利者采取调和的态度,则企业将难以维系.至于国际贸易,更是如此.不管个别企业采取何种战略战术,若不考虑国际协调的价值和国际间权利的调整,则国际贸易便无法推展.例如,阿拉伯产油国原油价格的大幅度增加,无可否认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要求先进工业国权利调整才做出的行动.同样,美日贸易的摩擦,说明日本不能一味采取扩大产品输出的经营战略,必须做出调整,否则难以维持.因此,企业在发展新业务上,必须充分注意“权利调整和社会责任”的问题.
  2.企业国际化与海外发展战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尤其是日本,企业以其产品质量可靠、价格低廉.服务周到等特色而畅销于世界.但仅仅依靠商品输出,还不足以占领更多、更大的国际市场,而且会经常产生激烈的贸易摩擦.因此,自60年代初开始,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为资本,在国外设厂生产,就地销售,发展海外企业,走企业国际化之路,已成为西方企业新业务发展的新动向.
  美国是研究企业国际化最早和发展最快的国家.其特点是以商品输出为起点,并很快从商品输出向发展海外企业作重心转移.至今,仍是以发展海外企业为基轴向前推进,并成为美国企业国际化的研究重点.
  日本企业国际化的特点与美国不同.长期以来,日本是以商品输出为基轴展开,在世界各国广泛设立销售子公司,然后才逐步地转移到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企业,再进一步发展到美国、欧洲去发展企业.近年来,日本与各国贸易摩擦愈来愈频繁、激烈,加之日元大幅度升值,已对日本的商品输出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逃避国外贸易限制,日本正在加快发展海外企业的速度.而跨国公司这一新的企业形式的出现,正是西方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最好体现.
  3.企业多角化战略越来越受到经济界的重视
  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日本,采取高度的多角化战略的企业日趋增加,这已形成一种潮流.追其原因,从外部因素来说,主要有如下三点:一是产品市场成长率长期徘徊不前,乃至有下降趋势,企业需要向新产品领域开拓;二是主导产品市场的集中度有了变化,高集中度产业的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成长率、收益率,不能只在原有市场上打主意,而要在原业务以外的新领域想办法;三是对已有产品未来的市场需要难以明确掌握,企业为了分散风险,势必考虑向其它产品领域开拓,因而需要实行多角化战略.正是由于西方国家经济普遍进入低成长时期,为了使经济尽快从低成长期摆脱出来,取得更快的发展和更好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研究和实施多角化发展战略的问题.
企业的营销活动大部分都涉及资金和盈利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投资在企业营销活动中处于特殊地位.首先营销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如产品、销售渠道、促销策略和定价等,它们相互之间在经济利益方面往往是矛盾的、不平衡的,只有通过资金的综合平衡和效益分析,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调整、平衡,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营销策略.其次,企业市场营销因素组合可以形成各种经营方案.合理方案的优选,应从多方面衡量、评价.但其中最重要是看其占用资金和实现盈利的多少,这就与投资问题有关.另外,产品作业是企业经营的主要对象,企业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对已提供市场的产品,按产品市场寿命周期制定相应措施,作出发展、维持现状、收缩或淘汰、退出市场的不同决策,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指标.同时要对新产品开发和投放市场的时机作出决策,以适应市场的需要.这些同样需要资金的保证.
  西方企业把投资问题与经营决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对重大的经营活动都要进行认真分析,论证其投资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分配资金、决定投资.这就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是西方企业业务投资组合计划的具体反映.它是在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企业面临的发展机会和挑战的前提下,明确企业当前和未来的经营方向,提出希望达到的目标,在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可行的经营方案.可行方案应该有多个不同的组合,以便比较和进行全面评价,并从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在对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时,需要运用投资分析的概念和方法.一旦决策既定,即应付诸实施.为此,要落实到有关责任部门和人员,制订实施的规划和期限要求,形成指导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计划.
  以产品投资组合计划为例,西方企业广泛运用产品寿命周期法和盈亏分析法来确定产品的投资组合计划.产品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时间.在这个时期内,产品要经过四个阶段,即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根据产品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并相应地做好财务计划,保证资金及时、合理的投入.
  在投入期,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少,产量低,成本高.为了使用户了解产品,需要花费较多的广告推销费用.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需要扩充流动资金,增添设备.这一阶段的产品是投入多、产出少,企业获利少,甚至可能亏本,需要筹措一定资金给予支持和保证.
  在成长期,随着市场扩大,产品产量迅速增长,成本、价格会下降,企业能开始获利.但为了适应市场成长、扩大批量,企业还要继续投入设备和流动资金.因此,仍需要较大量的资金投入.有的企业不得不以贷款来维持成长.
  在成熟期,市场成长速度放慢到有所下降,生产量的增长缓慢,市场占有率相对稳定,已不再需要新的投资、产出大于投入.这是该产品获利的黄金时代.
  在衰退期,市场需求、销售额和利润速度下降.市场上已有新的替代产品出现,逐步取代原有产品.这时虽不需要新的投入,但产出有限,已不是企业主要收入来源.
  因此,企业能否有效地掌握投入资金的对策,取得好的产品资金效果,提高资金运营效率,是一个大的战略问题,也是企业业务投资组合计划的任务.
  多产品的生产企业,要正确地决定资金投入对策,还必须研究产品结构,研究企业各种产品的投入、产出、创利与市场占有率、市场成长率的关系,然后才能决定对众多产品如何分配资金.这是企业产品投资组合计划必须解决的问题.企业组成什么样的产品结构?总的要求应是各具特色,经济合理.因此,需要考虑以下因素:①服务方向;②竞争对手;③市场需求;④企业优势;⑤资源条件;⑥收益目标.
  在如何评价和确定企业的产品合理结构,并与投资决策相结合的问题上,西方各国企业的领导者和经营管理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形成了不少流派的理论和方法.从企业实用性考虑,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的研究人员提出的四象限评价法较为直观和实用.有关四象限法的分析和做法,在本书已有介绍,这里从略.我们关心的问题,是对有众多产品的企业来说,如何根据各个产品的地位和趋势决定取舍,区别急缓,分配资金,制定合理的产品投资组合计划,使企业有限的资金得以有效地分配和使用,以取得最佳的资金效益.因此,企业经营战略,从一定的意义上讲,也就是资金分配和使用,以取得最佳的资金效益.因此,企业经营战略,从一定的意义上讲,也就是资金分配的战略决策.企业业务(产品)投资组合计划的作用,就是引导企业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于所选择的项目.
  如何正确评价、决定企业是否进入某项新业务,以及正确地决定对各个事业部的资金分配额,就需要测定新业务活动的投资利润率.只有明确了投资利润率的各种静态和动态的决定因素和计算方法,企业才能对经营战略各个方面(包括业务投资组合计划)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投资收益的分析评价方法很多,按其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前者是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分析评价方法.静态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有投资报酬率法和投资回收期法.
  1.投资报酬率法
  它是通过计算平均每年净收益与平均投资额的比率,来进行投资决策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投资报酬率=年平均净收益/平均投资额
  在选择投资方案时,应选择投资报酬率高或满意方案.
  2.投资回收期法
  它是一种根据收回原始投资额所需的时间长短来进行投资决策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回收期(年)=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流入量
  现金净流入量包括由于投资使企业增加的盈利额和收回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回收期越短,反映资金收回速度越快,在未来期内承担的风险越小.因此可用投资回收期的长短作为选择投资方案的依据.
  静态分析法计算比较简单,但不精确.对短期投资方案作粗略评价时,此法简易实用.但国外常用的是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动态分析法.
  时间价值是资金的一个重要特性.把钱存入银行,可以获得利息而增殖.用于投资,可以获得利润报酬而增殖.随着时间的推延,资金的增殖越大.因此,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的特性.西方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多数来自于资本市场或银行.企业只有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对投资或收益进行比较,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价.所以,西方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多采用动态分析法.
  动态分析法很多,应用也很灵活,最基本的方法有:
  1.净现值法(Net Present Value简称NPV)
  它是目前国外评价投资方案经济效益的最普遍、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未来的净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同它的原投资额的差额,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
  i——贴现率;
KF——原投资额;
  Kt——t期的净现金流入量.
  当净现值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时,分别表示投资收益之现值大于、等于、小于投资额.凡净现值为正数说明该方案的投资报酬率大于所用贴现率,表示方案可取;反之,则为不可取.净现值越大,说明投资的经济效益越好,在投资额相同的情况下,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最值方案.
  2. 内部收益法(Internal Rate of Return简称IRR)
  内部收益率是反映投资获利最大可能性的指标,它是指投资方案在使用期内净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原投资额的利率.可通过下式求出:
  式中:
  Kt——t期的净现金流入量;
  KF——原投资额;
  r——利率,也即内部收益率.
  只要计算出来的内部收益率大于投资贷款利率,则投资方案是可以接受的.显然,内部收益率越大,说明获利能力越强.
  投资效益分析方法还有很多,这里不作专门介绍.在企业营销活动中,如何确定合理生产规模问题,不仅关系着投资的规模,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故合理确定生产规模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问题.
  企业合理的生产规模的确定,是在产品选型和市场需求已经确定和弄清的基础上,运用盈亏分析法,分析经济规模界限,然后再择佳确定的.无论是原有产品的调整或新产品的投放,都与投资效果有关.
  企业经济规模界限问题的研究,在西方国家尤为重视.它研究销售量与成本之间的演变关系,以盈亏平衡点为界,找出经济规模临界点和经济规模区间.企业在营销策略中,产品的售价是根据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相应变化的,而其成本也因产量的增减而随之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从它的演变关系中,找出较为理想的生产规模区间,即经济规模区间,从而可以防止产品生产的盲目性,避免投资无效益的严重后果.
  经济规模区可以由下列公式求出:
  P(X)·X—CV(X)·X—F=0
  式中:
  X——产品产销量;
  P(X)——单位产品销售价格数函;
  CV(X)——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函数;
  F——产品固定成本.
  上式一般为一元二次方程,其解必两个实根X1和X2.即盈亏临界点,两点之间即是经济规模区.
  当产品规模小于X1或大于X2时,企业均处于亏损区.产品规模在X1与X2之间为经济规模区,Xm为最大利润点,即最佳的生产规模.但有时因条件限制,不能达到这一理想产量,可以在这个经济规模区内选择合适的产量.
  总之,企业经营活动与投资决策具有密切的关系,任何营销策略和产品方案的制订与选择都要通过投资分析与评价,相互配合,才能保证达到预期的效果.
70年代以来,西方世界经济发展速度逐渐缓慢,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改变各自的经营结构,寻求新业务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要认真地预测将来环境的变化,进行企业能力和业绩的分析,根据企业的基本方针设定长期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地制订出对经营环境具有适应性的新业务计划.制订的一般方法和程序简述如下.
  1.企业环境分析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现实的企业环境及环境的未来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企业来说,把握住环境的现状和将来的变化趋向,利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避开威胁因素,是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
  构成企业环境的因素很多.它可由主体环境因素、一般环境因素和地域环境因素构成.企业的主体环境因素是指与企业的经营成果有利害关系的个人和集团,如股东、顾客、金融机构、交易关系单位、竞争企业、外部机关团体等.企业环境的一般因素是由社会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等社会因素构成.而地域环境因素是指上述环境因素产生的地理位置而言的,它包括国内环境因素和国际环境因素.
  对一个具体企业而言,从时间、费用和必要性看,它不但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对所有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因此,首要要确定特定企业的特定环境内容,然后集中人力和费用,对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西方企业在分析时,十分重视对将来因素突变的时间和变化方向进行预测,这是环境分析的结论.环境分析最终必须回答:环境因素将在何时开始发生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多大?这种变化是企业的成长机会,还是威胁因素?对企业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应该采取何种对策?由此可以看出,环境分析是制订出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另外,企业为了制订新的产品市场发展战略,应重点分析与本企业向市场提供的商品有竞争关系的企业群体,以便作为选择计划方案的依据.
  2.企业能力分析和业绩分析
  企业在进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应认真做好能力分析,预知企业现有能力与将来环境的适应程度,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做到“知己知彼”,从而使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新业务计划建立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上.否则企业会丧失竞争能力,而使新业务的开展也归失败.因此,企业能力分析是制订新业务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之一.
  企业能力分析的基点是将现有企业能力与新业务活动必需的能力相对比,找出两者的差距,并制订提高企业能力的战略计划,使企业新业务计划得以顺利地实现.为此,企业能力分析首先要明确企业能力的结构,即明确反映企业能力的因素有哪些.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能力进行分类,便于系统地掌握企业的能力状况.其次,在分类基础上,切实掌握企业现有能力的实际情况,这关系到发展战略计划提出的合理性,故是企业能力分析的关键.然后通过对企业能力评价,发现企业现有能力存在的问题,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关于企业能力的评价,目前西方国家也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同时出现各种不同的方法.总的评价思路是将现有企业能力与按某基准所要求的企业能力相对照.评价的难点在于评价基准的选定.目前采用的基准有两种:一是主观基准,即由评价者设定的企业理想能力;二是客观基准,即竞争企业中或其它行业中的优秀企业的能力.
  企业业绩分析是指企业在维持现有能力不变的状态下,预测其在将来变化的经营环境中所能取得的经营成果.显然,这种经营成果预测值一般是达不到企业的长远目标值的,这就对企业的经营者提出要求:必须改革企业的经营结构,以适应环境变化.否则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便难以实现,企业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险.使经营者增加危机感,主动地将注意力转向对企业战略方向的研究,这是对企业业绩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3.战略目标的设定
  任何计划的制订,都需要以一定目标为依据.企业新业务计划是一项战略性的发展计划,具有长远性,故企业必须确定长期战略目标以作为制订发展计划的依据.
  战略目标的设定,原则上应以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和企业能力为依据.但企业在确定目标体系的主要目标项目,因不同研究者提出的项目内容不同而各有特色,但其基本项目的内容基本相同.例如,作为企业业务发展计划来说,反映计划将来经营成果的定量目标,一般包括收益性、成长性和安全性三项目标.
  (1)收益性目标.最常用的目标项目是总资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销售周转率等.
  (2)成长性目标.主要项目有销售额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利润额增长率等.
  (3)安全性目标.主要项目有自有资本比率、附加值增长率、盈亏平衡点等.
  上述目标项目的目标值的设定,国外经常采用社会平均值、同行业优秀企业和国际类似的优秀企业为参照标准给予设定.一般来说,设定目标值要高于社会平均值,并尽可能向同行业优秀企业的基准挑战.这有利于保持企业的竞争力,也有利于判断经营者的经营是否成功.
  4.发展战略的形成和确定
  企业根本面临或预感到可能面临的问题,从对环境的调查分析入手,并依据企业能力和长期目标,提出解决问题或适应未来环境变化的多个战略设想,再经过整理、归纳、分析和评价,最后形成和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但这时的战略还是概括性、方向性的基本框架.如“开发海外市场”战略,其目的是实现产品出口,但如何出口,向哪些国家、什么样的目标市场输出,输出数量和时间等问题,则应根据战略的目的、目标、所需资源的数量和企业的能力进行规划,最后确定实施方案.也就是把发展战略具体化.
  西方企业新业务发展计划事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高层经营者必须研究和决策的重大课题.故企业一般都设置有专门职能机构和人选从事此项工作.发展战略正确与否,关键是对提出的发展战略的评价.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必要性.企业发展战略的提出,首先必须回答为什么要发展新业务,其目的何在?这要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对企业的要求和企业自身的需要出发进行分析和评价.
  (2)适应性.提出的发展战略是否适应环境的变化,是战略成功与否的首要问题.适应性评价是根据对环境分析的结果,评价战略实施后能否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对偶发事件的承受能力.
  (3)收益性.收益问题是企业发展新业务的基本目标之一,其最常用的指标是预期资本利润率,即通过对发展战略中投入资本与预期获得利润之比,来评价战略的收益性.一般资本利润率平均要高于资本贷款的利率.但对发展战略来说,在评价时不能只追求一时的收益性,而要追求长期稳定的收益性.
  (4)风险性.一般来说,收益性愈高的发展战略,其风险性愈大.就战略决策的本质来说,风险性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对风险的挑战.因此,评价时一般是将风险性极大或极小的方案筛选掉.风险性评价主要是评价战略失败后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冲击程度.然而,一个企业如何对待发展战略的收益性和风险性,这与该企业的基本经营方针、经营思想和企业经营者的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5)可能性.可能性是从实施战略所必需的资源数量和企业的能力来评价的.超过企业能力范围的业务战略,即使收益性很高,也将会因“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实现.但企业的能力是可变的,通过努力是可以扩大的.故评价时,要注意以动态的观点看待企业的资源能力.
  (6)适时性.企业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何抓住时机及时实施新业务,是企业取得经营成功的一大要诀.适时性评价不但要重视确定战略课题预期完成的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实施阶段预期完成时间.因为时间的拖延,会导致时机的丧失.例如,日本制造音响设备的厂家研制出可代替普通磁带和激光唱片功能的新产品,其目标市场是美国和欧洲共同体.但由于对对外贸易摩擦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导致开发成功的新产品不能按计划投入国外市场,失去了时机.
为了适应时代潮流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当前西方各国企业都在寻求新的出路,开拓新的业务.下列几方面的新趋向值得注意的:
  1.在经营思想上,注重“权利调整和社会责任”的问题
  十五多年来,西方企业的经营思想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已形成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思想.但是,其基点仍是以追求企业经济目的为归宿,以企业内部价值体系为行为准则,因而留下一个相当大的缺陷,这就是可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但附近居民会遭受热风的吹袭和噪音的困扰,因而会对厂商表示不满.因此,厂商由产品设计开始,直至售后服务,必须考虑到配合居民生活权利的要求,否则会被视为是一种企业的反社会行为而遭到批评和抵制.如果不与生活权利者采取调和的态度,则企业将难以维系.至于国际贸易,更是如此.不管个别企业采取何种战略战术,若不考虑国际协调的价值和国际间权利的调整,则国际贸易便无法推展.例如,阿拉伯产油国原油价格的大幅度增加,无可否认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要求先进工业国权利调整才做出的行动.同样,美日贸易的摩擦,说明日本不能一味采取扩大产品输出的经营战略,必须做出调整,否则难以维持.因此,企业在发展新业务上,必须充分注意“权利调整和社会责任”的问题.
  2.企业国际化与海外发展战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尤其是日本,企业以其产品质量可靠、价格低廉.服务周到等特色而畅销于世界.但仅仅依靠商品输出,还不足以占领更多、更大的国际市场,而且会经常产生激烈的贸易摩擦.因此,自60年代初开始,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为资本,在国外设厂生产,就地销售,发展海外企业,走企业国际化之路,已成为西方企业新业务发展的新动向.
  美国是研究企业国际化最早和发展最快的国家.其特点是以商品输出为起点,并很快从商品输出向发展海外企业作重心转移.至今,仍是以发展海外企业为基轴向前推进,并成为美国企业国际化的研究重点.
  日本企业国际化的特点与美国不同.长期以来,日本是以商品输出为基轴展开,在世界各国广泛设立销售子公司,然后才逐步地转移到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企业,再进一步发展到美国、欧洲去发展企业.近年来,日本与各国贸易摩擦愈来愈频繁、激烈,加之日元大幅度升值,已对日本的商品输出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逃避国外贸易限制,日本正在加快发展海外企业的速度.而跨国公司这一新的企业形式的出现,正是西方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最好体现.
  3.企业多角化战略越来越受到经济界的重视
  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日本,采取高度的多角化战略的企业日趋增加,这已形成一种潮流.追其原因,从外部因素来说,主要有如下三点:一是产品市场成长率长期徘徊不前,乃至有下降趋势,企业需要向新产品领域开拓;二是主导产品市场的集中度有了变化,高集中度产业的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成长率、收益率,不能只在原有市场上打主意,而要在原业务以外的新领域想办法;三是对已有产品未来的市场需要难以明确掌握,企业为了分散风险,势必考虑向其它产品领域开拓,因而需要实行多角化战略.正是由于西方国家经济普遍进入低成长时期,为了使经济尽快从低成长期摆脱出来,取得更快的发展和更好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研究和实施多角化发展战略的问题.
企业的营销活动大部分都涉及资金和盈利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投资在企业营销活动中处于特殊地位.首先营销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如产品、销售渠道、促销策略和定价等,它们相互之间在经济利益方面往往是矛盾的、不平衡的,只有通过资金的综合平衡和效益分析,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调整、平衡,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营销策略.其次,企业市场营销因素组合可以形成各种经营方案.合理方案的优选,应从多方面衡量、评价.但其中最重要是看其占用资金和实现盈利的多少,这就与投资问题有关.另外,产品作业是企业经营的主要对象,企业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对已提供市场的产品,按产品市场寿命周期制定相应措施,作出发展、维持现状、收缩或淘汰、退出市场的不同决策,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指标.同时要对新产品开发和投放市场的时机作出决策,以适应市场的需要.这些同样需要资金的保证.
  西方企业把投资问题与经营决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对重大的经营活动都要进行认真分析,论证其投资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分配资金、决定投资.这就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是西方企业业务投资组合计划的具体反映.它是在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企业面临的发展机会和挑战的前提下,明确企业当前和未来的经营方向,提出希望达到的目标,在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可行的经营方案.可行方案应该有多个不同的组合,以便比较和进行全面评价,并从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在对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时,需要运用投资分析的概念和方法.一旦决策既定,即应付诸实施.为此,要落实到有关责任部门和人员,制订实施的规划和期限要求,形成指导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计划.
  以产品投资组合计划为例,西方企业广泛运用产品寿命周期法和盈亏分析法来确定产品的投资组合计划.产品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时间.在这个时期内,产品要经过四个阶段,即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根据产品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并相应地做好财务计划,保证资金及时、合理的投入.
  在投入期,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少,产量低,成本高.为了使用户了解产品,需要花费较多的广告推销费用.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需要扩充流动资金,增添设备.这一阶段的产品是投入多、产出少,企业获利少,甚至可能亏本,需要筹措一定资金给予支持和保证.
  在成长期,随着市场扩大,产品产量迅速增长,成本、价格会下降,企业能开始获利.但为了适应市场成长、扩大批量,企业还要继续投入设备和流动资金.因此,仍需要较大量的资金投入.有的企业不得不以贷款来维持成长.
  在成熟期,市场成长速度放慢到有所下降,生产量的增长缓慢,市场占有率相对稳定,已不再需要新的投资、产出大于投入.这是该产品获利的黄金时代.
  在衰退期,市场需求、销售额和利润速度下降.市场上已有新的替代产品出现,逐步取代原有产品.这时虽不需要新的投入,但产出有限,已不是企业主要收入来源.
  因此,企业能否有效地掌握投入资金的对策,取得好的产品资金效果,提高资金运营效率,是一个大的战略问题,也是企业业务投资组合计划的任务.
  多产品的生产企业,要正确地决定资金投入对策,还必须研究产品结构,研究企业各种产品的投入、产出、创利与市场占有率、市场成长率的关系,然后才能决定对众多产品如何分配资金.这是企业产品投资组合计划必须解决的问题.企业组成什么样的产品结构?总的要求应是各具特色,经济合理.因此,需要考虑以下因素:①服务方向;②竞争对手;③市场需求;④企业优势;⑤资源条件;⑥收益目标.
  在如何评价和确定企业的产品合理结构,并与投资决策相结合的问题上,西方各国企业的领导者和经营管理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形成了不少流派的理论和方法.从企业实用性考虑,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的研究人员提出的四象限评价法较为直观和实用.有关四象限法的分析和做法,在本书已有介绍,这里从略.我们关心的问题,是对有众多产品的企业来说,如何根据各个产品的地位和趋势决定取舍,区别急缓,分配资金,制定合理的产品投资组合计划,使企业有限的资金得以有效地分配和使用,以取得最佳的资金效益.因此,企业经营战略,从一定的意义上讲,也就是资金分配和使用,以取得最佳的资金效益.因此,企业经营战略,从一定的意义上讲,也就是资金分配的战略决策.企业业务(产品)投资组合计划的作用,就是引导企业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于所选择的项目.
  如何正确评价、决定企业是否进入某项新业务,以及正确地决定对各个事业部的资金分配额,就需要测定新业务活动的投资利润率.只有明确了投资利润率的各种静态和动态的决定因素和计算方法,企业才能对经营战略各个方面(包括业务投资组合计划)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投资收益的分析评价方法很多,按其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前者是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分析评价方法.静态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有投资报酬率法和投资回收期法.
  1.投资报酬率法
  它是通过计算平均每年净收益与平均投资额的比率,来进行投资决策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投资报酬率=年平均净收益/平均投资额
  在选择投资方案时,应选择投资报酬率高或满意方案.
  2.投资回收期法
  它是一种根据收回原始投资额所需的时间长短来进行投资决策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回收期(年)=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流入量
  现金净流入量包括由于投资使企业增加的盈利额和收回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回收期越短,反映资金收回速度越快,在未来期内承担的风险越小.因此可用投资回收期的长短作为选择投资方案的依据.
  静态分析法计算比较简单,但不精确.对短期投资方案作粗略评价时,此法简易实用.但国外常用的是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动态分析法.
  时间价值是资金的一个重要特性.把钱存入银行,可以获得利息而增殖.用于投资,可以获得利润报酬而增殖.随着时间的推延,资金的增殖越大.因此,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的特性.西方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多数来自于资本市场或银行.企业只有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对投资或收益进行比较,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价.所以,西方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多采用动态分析法.
  动态分析法很多,应用也很灵活,最基本的方法有:
  1.净现值法(Net Present Value简称NPV)
  它是目前国外评价投资方案经济效益的最普遍、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未来的净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同它的原投资额的差额,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
  i——贴现率;
KF——原投资额;
  Kt——t期的净现金流入量.
  当净现值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时,分别表示投资收益之现值大于、等于、小于投资额.凡净现值为正数说明该方案的投资报酬率大于所用贴现率,表示方案可取;反之,则为不可取.净现值越大,说明投资的经济效益越好,在投资额相同的情况下,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最值方案.
  2. 内部收益法(Internal Rate of Return简称IRR)
  内部收益率是反映投资获利最大可能性的指标,它是指投资方案在使用期内净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原投资额的利率.可通过下式求出:
  式中:
  Kt——t期的净现金流入量;
  KF——原投资额;
  r——利率,也即内部收益率.
  只要计算出来的内部收益率大于投资贷款利率,则投资方案是可以接受的.显然,内部收益率越大,说明获利能力越强.
  投资效益分析方法还有很多,这里不作专门介绍.在企业营销活动中,如何确定合理生产规模问题,不仅关系着投资的规模,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故合理确定生产规模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问题.
  企业合理的生产规模的确定,是在产品选型和市场需求已经确定和弄清的基础上,运用盈亏分析法,分析经济规模界限,然后再择佳确定的.无论是原有产品的调整或新产品的投放,都与投资效果有关.
  企业经济规模界限问题的研究,在西方国家尤为重视.它研究销售量与成本之间的演变关系,以盈亏平衡点为界,找出经济规模临界点和经济规模区间.企业在营销策略中,产品的售价是根据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相应变化的,而其成本也因产量的增减而随之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从它的演变关系中,找出较为理想的生产规模区间,即经济规模区间,从而可以防止产品生产的盲目性,避免投资无效益的严重后果.
  经济规模区可以由下列公式求出:
  P(X)·X—CV(X)·X—F=0
  式中:
  X——产品产销量;
  P(X)——单位产品销售价格数函;
  CV(X)——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函数;
  F——产品固定成本.
  上式一般为一元二次方程,其解必两个实根X1和X2.即盈亏临界点,两点之间即是经济规模区.
  当产品规模小于X1或大于X2时,企业均处于亏损区.产品规模在X1与X2之间为经济规模区,Xm为最大利润点,即最佳的生产规模.但有时因条件限制,不能达到这一理想产量,可以在这个经济规模区内选择合适的产量.
  总之,企业经营活动与投资决策具有密切的关系,任何营销策略和产品方案的制订与选择都要通过投资分析与评价,相互配合,才能保证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