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解答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的课堂吹来了春风,课堂变了,学生活了.面对新的改革,一直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教师的我们真有点茫然.我自己是工作在第一线的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新课程给我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有许多的痛苦.在教学中,我不断肯定自己,又不断否定自己.我想成为一名有思想的语文教师,可感觉又是那么难,路是那么遥远,但我是从不放弃.我试图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参考,其中的观点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专家给予指正.一、因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目标和要求,参照教材所规定的目标和要求,联系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制订集中、明确、适当的,有针对性、层次性的课堂教学目标.每一堂课的目标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是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知识积淀、心理期待、文化准备等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结合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和年段目标作整体思考,使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具体目标和一般目标有机结合. “集中”是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重点呈现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表述时应尽可能地将三者加以整合.“明确”是指所制订的目标指向清晰,表述具体得当,要陈述可以观察到的学生的具体行为,说明产生这些行为的条件,以及指出评定行为的标准,以便操作和评价,例如字词学习,应具体到能认读识记哪些字,在什么条件下积累哪些词语并达到怎样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课文内容,应具体到了解什么内容,在怎样的条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样的程度.在制订重点精读课文的目标时,要注意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在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细化.二、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一)分析学生情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要想优化教学、渐渐读懂学生,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作好学情调查.“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但是,究竟该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如何了解学生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学情调查.我们都知道,科学的学情调查是新课程下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因此,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活动,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师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另一方面,学情的多样和多变,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了解和把握学情.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观察、访问,可以察言观色,可以举一反三,可以旁敲侧击,还可以检视他们的学习效果.总之,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去改变学情,使之调整到最为适宜教学活动展开的状态. (二)组织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努力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稳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是要重视设置问题情境,把教材知识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二是要遵循思维规律,抓好感悟、理解、实践三个环节,精心创设突破难点、激活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思维能力的学习情景;三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使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四是鼓励学生对文本质疑,向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高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要指导学生提问的技能,培养学生由提出疏通性的问题到提出深究性、延伸性的问题,再到提出鉴赏性、评价性的问题. (三)选择教学方法. 1、教会学生质疑.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这决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热闹而装点花瓶.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小学语文课上,学生面对《海底世界》这一课的插图向老师提出疑问:“章鱼不是10条腿吗?怎么书上只画了6条?”这难道不令人吃惊吗?我们都吃过章鱼,但从来没注意到它有几只触手,更不注重科学界对章鱼的分类还有分歧.虽然学生的理解有失偏颇,但他能向教材挑战,这就难能可贵了.教师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我们要真正解放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2、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主要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记忆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这种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单一、被动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改进评价方式.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要考虑每一个学生的起点,使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以上我所谈到的仅是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不成熟的观点.相信只要我们每个教师精心专研,细化教学环节,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超越,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一定会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坚实的阵地!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的课堂吹来了春风,课堂变了,学生活了.面对新的改革,一直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教师的我们真有点茫然.我自己是工作在第一线的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新课程给我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有许多的痛苦.在教学中,我不断肯定自己,又不断否定自己.我想成为一名有思想的语文教师,可感觉又是那么难,路是那么遥远,但我是从不放弃.我试图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参考,其中的观点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专家给予指正.一、因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目标和要求,参照教材所规定的目标和要求,联系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制订集中、明确、适当的,有针对性、层次性的课堂教学目标.每一堂课的目标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是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知识积淀、心理期待、文化准备等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结合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和年段目标作整体思考,使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具体目标和一般目标有机结合. “集中”是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重点呈现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表述时应尽可能地将三者加以整合.“明确”是指所制订的目标指向清晰,表述具体得当,要陈述可以观察到的学生的具体行为,说明产生这些行为的条件,以及指出评定行为的标准,以便操作和评价,例如字词学习,应具体到能认读识记哪些字,在什么条件下积累哪些词语并达到怎样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课文内容,应具体到了解什么内容,在怎样的条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样的程度.在制订重点精读课文的目标时,要注意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在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细化.二、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一)分析学生情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要想优化教学、渐渐读懂学生,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作好学情调查.“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但是,究竟该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如何了解学生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学情调查.我们都知道,科学的学情调查是新课程下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因此,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活动,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师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另一方面,学情的多样和多变,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了解和把握学情.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观察、访问,可以察言观色,可以举一反三,可以旁敲侧击,还可以检视他们的学习效果.总之,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去改变学情,使之调整到最为适宜教学活动展开的状态. (二)组织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努力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稳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是要重视设置问题情境,把教材知识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二是要遵循思维规律,抓好感悟、理解、实践三个环节,精心创设突破难点、激活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思维能力的学习情景;三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使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四是鼓励学生对文本质疑,向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高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要指导学生提问的技能,培养学生由提出疏通性的问题到提出深究性、延伸性的问题,再到提出鉴赏性、评价性的问题. (三)选择教学方法. 1、教会学生质疑.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这决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热闹而装点花瓶.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小学语文课上,学生面对《海底世界》这一课的插图向老师提出疑问:“章鱼不是10条腿吗?怎么书上只画了6条?”这难道不令人吃惊吗?我们都吃过章鱼,但从来没注意到它有几只触手,更不注重科学界对章鱼的分类还有分歧.虽然学生的理解有失偏颇,但他能向教材挑战,这就难能可贵了.教师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我们要真正解放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2、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主要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记忆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这种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单一、被动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改进评价方式.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要考虑每一个学生的起点,使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以上我所谈到的仅是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不成熟的观点.相信只要我们每个教师精心专研,细化教学环节,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超越,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一定会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坚实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