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8
刻舟求剑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儿童故事,欢迎阅读。
[刻舟求剑]
从前,有个人带着一把宝剑坐船。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一声,他的剑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印记,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人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
可那个人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一条线,剑是从这儿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里下去找就行啦!”
划船的人说:“你的剑掉进了水里,剑又不会跟着船走,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
那个人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这时,那个人脱掉衣服,从他划的那条线那里跳了下去,可他捞了很久什么也没捞到。
剑掉进了河里,现在船走了这么远,他是不能从船上的线找到剑的。
刻舟求剑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舟”是“船”,“求”是“寻找”。有的人办事不管时间地点的变化,始终不肯改变原来的主意,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刻舟求剑。
[杀鸡取蛋]
有个老太婆,养着一只母鸡。这母鸡可是个宝贝,他每天下一个黄灿灿的金蛋。老太婆每天能捡到这么一大砣金子,什么事儿也不用干,日子还过得挺阔气。她闲得没法儿,就天天守着她的宝贝鸡,只盼望他早点下蛋。
有一天,母鸡照例又下了一个金蛋。老太婆把金蛋托在手上,心里想:“这宝贝鸡一天只下一个金蛋,真叫人等得闷气。不如宰了他,把他肚子里的蛋一古脑儿取了出来吧。”老太婆拿定主意,真把这宝贝鸡宰了。没想到打开肚子一看,一个金蛋也没找着——长成的金蛋已经下完了,新的金蛋可还没长成。
“杀鸡取蛋”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为了急于得到某种利益,毁坏了产生这种利益的根本,可以说是“杀鸡取蛋”。
[塞翁失马]
在两个国家的边境上,住着一个老头儿。有一回,老头儿家的一匹马跑丢了。左右邻居知道了,都来安慰老头儿。老头儿并不着急,他说:“这算不得什么。跑了一匹马,未必不是件好事。”过了几天,跑丢的那匹马自己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千里马。左右邻居知道了,都来向老头儿道贺。老头儿并不高兴,他说:“这算不得什么。白得一匹千里马,可能会惹出什么祸事来。”老头儿有个儿子,最喜欢骑马。有一天,他骑着那匹千里马出去玩儿。
马飞奔起来,他拉不住缰绳,摔下马来,折断了大腿骨。左右邻居听说了这件事,又都来安慰老头儿。老头儿仍旧不着急,他说:“这算不得什么。孩子的大腿骨固然摔断了,也未必不是件好事。”过了一年,两个国家发生了战争。边境上的年轻人有的被这边拉去当兵,有的被那边拉去当兵,十个倒有九个没回来。那老头儿的儿子因为脚跛了,没被拉去,因而得到了保全。
“塞翁失马”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通常跟“安知祸福”连在一起用。如果发生了一件坏事情,但是事情发展下去,可能有好的结果,就可以用“塞翁失马”来作比喻。有人遭到了什么不幸,通常也用“塞翁失马,安知祸福”来安慰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关于他的名字有很多有趣的传说。据说老子的母亲理氏有一天正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八十一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来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字就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对母亲说:“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后来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的官。这是一个管理藏书的官职,因为这个缘故,老子知识渊博,在当时名声很大。孔子年轻时曾经专门拜访过老子,向他请教周朝的礼仪。
老子写过一本只有五千字的书,名字是《道德经》。书中讲了很多能启发人的道理。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说,双臂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芽开始长成的;很多层的高台,是从第一筐泥土开始垒起来的;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才能走完的。在这里,老子用生动的事例,说明事物都是从小到大发展变化的。
后人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成语,比喻事情总是从头开始,逐步发展的。
[磨杵成针]
李白是唐朝有名的诗人。据说他年轻的时候,读书进步得很慢,他心里就不耐烦起来。有一天,他出门去玩儿,看见一个老婆婆蹲在小溪旁边,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李白觉得很奇怪,就问:“老婆婆,你这是干什么?”老婆婆头也不回,一边磨她的铁棒,一边回答说:“我在磨绣花针!”李白更奇怪了,又问:“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绣花针吗?”老婆婆说:“我今天磨,明天磨,铁棒只会越磨越细,哪怕它磨不成绣花针!”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心里像开了窍。他从此刻苦用功,果然成了一个很有文才的人。
“磨杵成针”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这个成语说明只要下苦功夫,一定能得到成功。所以常有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刻舟求剑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儿童故事,欢迎阅读。
[刻舟求剑]
从前,有个人带着一把宝剑坐船。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一声,他的剑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印记,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人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
可那个人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一条线,剑是从这儿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里下去找就行啦!”
划船的人说:“你的剑掉进了水里,剑又不会跟着船走,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
那个人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这时,那个人脱掉衣服,从他划的那条线那里跳了下去,可他捞了很久什么也没捞到。
剑掉进了河里,现在船走了这么远,他是不能从船上的线找到剑的。
刻舟求剑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舟”是“船”,“求”是“寻找”。有的人办事不管时间地点的变化,始终不肯改变原来的主意,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刻舟求剑。
[杀鸡取蛋]
有个老太婆,养着一只母鸡。这母鸡可是个宝贝,他每天下一个黄灿灿的金蛋。老太婆每天能捡到这么一大砣金子,什么事儿也不用干,日子还过得挺阔气。她闲得没法儿,就天天守着她的宝贝鸡,只盼望他早点下蛋。
有一天,母鸡照例又下了一个金蛋。老太婆把金蛋托在手上,心里想:“这宝贝鸡一天只下一个金蛋,真叫人等得闷气。不如宰了他,把他肚子里的蛋一古脑儿取了出来吧。”老太婆拿定主意,真把这宝贝鸡宰了。没想到打开肚子一看,一个金蛋也没找着——长成的金蛋已经下完了,新的金蛋可还没长成。
“杀鸡取蛋”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为了急于得到某种利益,毁坏了产生这种利益的根本,可以说是“杀鸡取蛋”。
[塞翁失马]
在两个国家的边境上,住着一个老头儿。有一回,老头儿家的一匹马跑丢了。左右邻居知道了,都来安慰老头儿。老头儿并不着急,他说:“这算不得什么。跑了一匹马,未必不是件好事。”过了几天,跑丢的那匹马自己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千里马。左右邻居知道了,都来向老头儿道贺。老头儿并不高兴,他说:“这算不得什么。白得一匹千里马,可能会惹出什么祸事来。”老头儿有个儿子,最喜欢骑马。有一天,他骑着那匹千里马出去玩儿。
马飞奔起来,他拉不住缰绳,摔下马来,折断了大腿骨。左右邻居听说了这件事,又都来安慰老头儿。老头儿仍旧不着急,他说:“这算不得什么。孩子的大腿骨固然摔断了,也未必不是件好事。”过了一年,两个国家发生了战争。边境上的年轻人有的被这边拉去当兵,有的被那边拉去当兵,十个倒有九个没回来。那老头儿的儿子因为脚跛了,没被拉去,因而得到了保全。
“塞翁失马”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通常跟“安知祸福”连在一起用。如果发生了一件坏事情,但是事情发展下去,可能有好的结果,就可以用“塞翁失马”来作比喻。有人遭到了什么不幸,通常也用“塞翁失马,安知祸福”来安慰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关于他的名字有很多有趣的传说。据说老子的母亲理氏有一天正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八十一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来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字就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对母亲说:“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后来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的官。这是一个管理藏书的官职,因为这个缘故,老子知识渊博,在当时名声很大。孔子年轻时曾经专门拜访过老子,向他请教周朝的礼仪。
老子写过一本只有五千字的书,名字是《道德经》。书中讲了很多能启发人的道理。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说,双臂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芽开始长成的;很多层的高台,是从第一筐泥土开始垒起来的;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才能走完的。在这里,老子用生动的事例,说明事物都是从小到大发展变化的。
后人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成语,比喻事情总是从头开始,逐步发展的。
[磨杵成针]
李白是唐朝有名的诗人。据说他年轻的时候,读书进步得很慢,他心里就不耐烦起来。有一天,他出门去玩儿,看见一个老婆婆蹲在小溪旁边,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李白觉得很奇怪,就问:“老婆婆,你这是干什么?”老婆婆头也不回,一边磨她的铁棒,一边回答说:“我在磨绣花针!”李白更奇怪了,又问:“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绣花针吗?”老婆婆说:“我今天磨,明天磨,铁棒只会越磨越细,哪怕它磨不成绣花针!”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心里像开了窍。他从此刻苦用功,果然成了一个很有文才的人。
“磨杵成针”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这个成语说明只要下苦功夫,一定能得到成功。所以常有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