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高考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 如何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

2022-12-07

关于高考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ppt如何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ppt合集(通用)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高考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ppt如何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ppt合集(通用)相关诗句范文,欢迎……
优质解答

关于高考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ppt如何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ppt合集(通用)

【导读】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高考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ppt如何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ppt合集(通用)相关诗句范文,欢迎阅读分享!

1.如何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ppt

分析一个人物形象,无论是诗歌或者是小说等作品,其实都很相似的。

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所以,如何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首先,需了解该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其次,需反复揣摩该首古诗,理解透彻该首诗的意思,尤其是其中涉及的典故、代指物及它们背后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古诗都相对其他艺术形式较短,所以古诗里的字词都是需要字斟句酌的,表达同样意思的字可以有很多个,为什么会用那个?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最后,需了解诗人通过该作品,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绪。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才是该作品的最中心的地方,也会赋予诗中人物相应的生命及形象。可以说,古诗中的人物,大部分或多或少会带有诗人的影子。

2.高考关于诗歌形象的鉴赏

所谓诗歌形象,通常理解就是诗中对景物人等的描写。

这些现实的东西被作者通过描写、形容、修辞等的艺术手法的处理,就称之为意象。一定的意象通常会蕴含一定的情感,如月代表思乡,杜鹃代表伤感等(这要通过平时的积累掌握了)。

意象通过组织,升华,统一地表达这种一定得情感,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情感称为意境。这就是这类题目中最难以把握的一环了,它要求读者有一定的想象力(而且在考试中这种想象还必须与答案一致,很恶心的说)。

典故,这没什么好说的,必须多读,多了解,通常艰深的典故会在题目中以注释的形式给出,方便答题。但有些简单的就必须自己记住,如杜鹃(杜鹃啼血),神女(巫山神女),桃花(桃花源)等典故,算是文学常识了吧。

生平经历,也没什么好说,了解几个重要的诗人好了,如李白,杜甫等,特别是那些经历过盛世衰落甚至是改朝换代的,经常写一些感叹国运衰微的诗。稍微了解就好。

表达技巧: 对比:什么哀与乐的对比,从前现在的对比,甚至是描写中颜色形状的对比,不一而足,都很容易看懂。 寓情于景: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回到刚才关于意象和意境的问题上理解就好。

几乎是万能的技巧(你回想一下你所知道的诗,有多少是没有景物描写的?)具体不多说了。 衬托:感觉与对比手法有点像,不过对比的程度没那么强烈。

我自己感觉烘托在答案里出现的频率比对比多,所以,不肯定的时候写衬托比较好。烘托分正面烘托,侧面烘托,不铺开说了。

象征:用一种物象表达一种精神品质。如用芳草表达高尚品质(《离骚》中这种手法用得很频繁)。

但普遍来说,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低。少答为妙。

托物言志:与寓情于景摆一道了解吧。通过状物描写抒发志向感情。

有时会运用到拟人手法。 借古讽今:这通常是诗人到了某些历史古迹,想到从前和现在的巨大差别所写的诗。

经常借助典故,有些典故需要了解。 虚实相生:又称虚实结合。

说俗了就是在同一首诗里,既有对现实的,眼前的景物的描写,又有脑海中想象的东西的描写。 还有其他技巧,如比兴,比喻(超常用),白描等。

做这类题,先了解全诗的意思,再品味意象和诗眼,最后通过想象了解意象。当然这只是一般过程,具体的必须联系实际题目。

如果实在是对诗的意思一知半解的,就把诗中的描写用你自己的话复述一次,有时候可以“偷”写分数回来。

3.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诗歌分类体裁――――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表达方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每句字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写作风格――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常用鉴赏术语表达方式――抒情、描写(人、物、景)、叙述、议论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表现手法――比喻、起兴、对比、讽刺、正衬、反衬、象征、想象、联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古今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相衬、以乐写哀、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主客转换、重章叠句、名词叠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换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绘景角度――天地、远近、声色、动静、冷暖、景人、仰俯、里外?常考意境(主旨)秋思、思乡、征人思归、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离别、生命逝去不得重用、报国无门、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难觅、幽思之情历史兴亡、国运衰亡、借古讽今、讽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志报国、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爱情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赞叹盛世、点评历史、充满禅意壮美(豪放雄浑阔大、高山大河大战场、激人向上)、优美(小桥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时、玲珑婉约凄恻)意境之大小――国家大于个人;悲壮大于悲惨?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

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4.诗歌鉴赏,如何描写景物特点例题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与景物题型及答题步骤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与景物题型及答题步骤 2022-10-27 → 手机版一、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两类: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如杜甫《登高》中的诗人形象;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设问方式:1、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诗中刻划了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 3、请简要的分析某形象 答题步骤:1、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是什么) ; 2、结合诗作简译相关语句,分点说明、概括(为什么)切忌以译代析。 3、总结形象意义。

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也可以放到步骤里合答。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中刻画了怎样的儿童形象? 【赏析】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划了幼稚顽皮,天真可爱、机警聪明的垂钓小儿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 蓬乱的头发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

后两句诗侧重写神态。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遮住其身 。

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表现他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

解题方略:人物形象鉴赏题,所选诗歌多为抒情诗,诗中人物多为抒情主人公形象。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掌握答题要领和格式。

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性格特征+人物身份”。 2. 要知人论世,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作品创作的背景,从而推知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般说来,盛唐诗歌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晚唐诗歌多为表达悯农情怀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南宋诗歌多为表达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满。 3. 平时复习时要记住一些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如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登高》),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陶渊明《归园田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朋友(恋友)分别,思念故乡的形象;怀才不遇,怀古咏史者的形象;钟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献身边塞或反对征伐的形象;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抨击黑暗,同情人民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有环境?(2) 请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参考答案:(1)寒冷、寂静。

(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有点凛然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二、景物形象的赏析: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设问方式:1、诗人依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了哪些景物? 2、试分析诗中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诗中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4、简要赏析诗中的景物描写。

(简要赏析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答题步骤:1、简译相关的写景语句;2、写景的顺序(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整体到局部); 3、写景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4、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从修辞和写法两方面分析); 5、景物的色彩:冷色调——清新、凄清、萧索、萧瑟、(衰败、荒芜)冷寂、冷清、晦暗、黯淡; 暖色调——明丽、浓艳、秾丽、艳丽;6、景物的动静:生机勃勃、生机盎然、繁华热闹; 幽静、寂静、恬静(田园)宁静、平静(水); 7、景物意境特征概括: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高阔深远、生机勃勃、壮美、优美、恬淡的美、清新;8、景与情的关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含蓄);9、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体答。

光答“表达了作者哀愁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的“哀愁”,比如怀才不遇的哀愁。 在实际的答题过程中,我们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对上面的步骤进行有效选择,这由审题能力的强弱决定了。

古语说,过犹不及,答案不对应题目要求,会降低答题的效率。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6分)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请简要赏析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一联。 答:。

5.高考诗歌鉴赏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如杜甫《春望》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如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再现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则是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情感。

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如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将有情人别离时独特的表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诗中两位依依惜别的多情人形象缠绵深挚,别有一番风神韵致。

13、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 如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一个年迈而善良的卖炭翁的肖像,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样一个最下层的劳动者多么生动、感人,令人扼腕悲叹。

6.浅谈如何鉴赏古典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两类。

人物形象一般针对叙事诗中的主人公形象或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或者诗人的形象设题。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刻画的人物的形象特征,如乐府民歌《陌上桑》中罗敷美丽、智慧、不慕权贵的形象。

抒情主人公形象,有时诗歌描绘出来的形象不是诗人本人,而是某一类人的特征,如《诗经·蒹葭》中执着寻觅爱人的形象。诗人形象,即诗歌中体现出的诗人的性格特征,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诗人的闲适、恬淡的形象。

景物形象一般针对事物的形象或意象来设题。物象,多为托物言志诗中描述的事物的形象,如王安石的《孤桐》中孤高、正直的桐树形象。

意象,诗歌中蕴含诗人情感的景色、事物等,如范仲淹的《渔家傲》中“雁”“落日”“羌管”“霜”“白发”等都表现了孤苦、韶光易逝的悲凉。

7.高考古诗鉴赏怎样鉴赏

高考古诗鉴赏,应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首先读懂并概括出该诗创造了怎样的意境(或景、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主题)。

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从宏观上把握古诗的内容。我们知道,古代诗歌虽然浩如烟海,但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①送别诗。

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者表达一种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别后的思念。②怀古诗。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 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③边塞诗。

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精神,或者表现战士们在戍边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者表现对战争的厌恶。④写景咏物诗。

它是通过描写山水田园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远大抱负。或者通过借景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通过借景借物表达自己的品质。

⑤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鉴赏古诗一定要先从内容上掌握、区别好这几种类型。因为不同类型的诗在题目的本身、语言的使用、描写的叙述上都各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送别诗的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怀古诗则多用“感、怀、忆”等字眼,这些字眼直接点明了诗歌的性质、题材。送别诗写景物是为了渲染离情别绪,怀古诗写景物是为了形成对比,表达昔盛今衰之情……。

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特点,如果把握住这些不同类型诗的特点,也就基本上把握了诗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的主题,就为鉴赏领悟全诗打开了一扇大门。二、微观入手,从“点”突破。

国家考试中心命题人张伟明曾撰文解释: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论。高考以主观题形式出现的古诗鉴赏,更接近文学鉴赏规律,无疑是抓住了古诗鉴赏的真谛,但是高考命题毕竟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古诗鉴赏的考查“不可能是完全开放的”,它必须是“带着镣铐跳舞”,即在放开手脚的同时对试题加以必要的限制,答题切入点不宜太大,只能聚焦于诗中最为出彩之点,就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某一方面加以设问。

譬如2003年的考查是从“诗眼”的辨析把握诗歌的意象,2004年各省题的古诗鉴赏的考查形式仍跳不出这一窠臼。因此,微观入手,从“点”突破,即通过对“点”的挖掘、突破,进而把握全诗的主旨,是鉴赏古诗的诀窍。

那么,如何微观入手,从“点”突破呢?1、从意象入手。意象是融入作者情感的形象。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抓住“枯藤”、“老树”、“昏鸦”、“夕阳”、“断肠人”等意象,就可悟出全诗主旨是揭示游子寂寞而凄苦的情怀。2、从诗眼入手。

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抓住“咽”、“冷”这两个传神的字加以分析,就可以领悟所显示的是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3、从修辞入手。古人写的诗歌,一般很少把自己的意思平铺直叙地说出来,总是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委婉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要鉴赏诗词,就必须抓住并深究这些修辞方法所表现的含义,就可悟出作者的真情实感。4、从表达技巧入手。

表达技巧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主要应抓住诗歌的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表现手法(用典、虚实结合、白描与工笔等)进行鉴赏。三、示例阅读下面古诗,回答有关问题。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笛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指灵州城,贞观年间唐太宗曾于此受突厥降,故史家称之为受降城。(1)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这种感情的?解题步骤:第一步:纵观全诗,可以从诗中特别是末句“征人”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第二步:根据边塞诗的特点就能回答第一问:这首诗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第二问主要是考查表达技巧。

全诗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第三句写声(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用的是烘托、铺垫的写法,即通过前三句的层层烘托、铺垫,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将士们对家乡亲人思念的感情。南乡子唐?李王旬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1)这首词所表现的主旨是什么?(2)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3)“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解题步骤:第一步:宏观把握:从词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首思乡诗。

第二步:微观入手,从“意象”方面突破。词中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等意象,勾勒出了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渲染了离愁别恨、思乡之情用的是借景抒情。

这样就回答了(1)(2)两个问题。第(3)问,实际上是用了反衬的修辞,“潮退了,天晚了,然而思乡却不得返乡,通过反衬,更突出了强化了思乡之情。

四、强化训练。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有关问题: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飞晚,山山黄。

高考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 如何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

关于高考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ppt如何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ppt合集(通用)

【导读】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高考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ppt如何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ppt合集(通用)相关诗句范文,欢迎阅读分享!

1.如何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ppt

分析一个人物形象,无论是诗歌或者是小说等作品,其实都很相似的。

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所以,如何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首先,需了解该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其次,需反复揣摩该首古诗,理解透彻该首诗的意思,尤其是其中涉及的典故、代指物及它们背后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古诗都相对其他艺术形式较短,所以古诗里的字词都是需要字斟句酌的,表达同样意思的字可以有很多个,为什么会用那个?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最后,需了解诗人通过该作品,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绪。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才是该作品的最中心的地方,也会赋予诗中人物相应的生命及形象。可以说,古诗中的人物,大部分或多或少会带有诗人的影子。

2.高考关于诗歌形象的鉴赏

所谓诗歌形象,通常理解就是诗中对景物人等的描写。

这些现实的东西被作者通过描写、形容、修辞等的艺术手法的处理,就称之为意象。一定的意象通常会蕴含一定的情感,如月代表思乡,杜鹃代表伤感等(这要通过平时的积累掌握了)。

意象通过组织,升华,统一地表达这种一定得情感,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情感称为意境。这就是这类题目中最难以把握的一环了,它要求读者有一定的想象力(而且在考试中这种想象还必须与答案一致,很恶心的说)。

典故,这没什么好说的,必须多读,多了解,通常艰深的典故会在题目中以注释的形式给出,方便答题。但有些简单的就必须自己记住,如杜鹃(杜鹃啼血),神女(巫山神女),桃花(桃花源)等典故,算是文学常识了吧。

生平经历,也没什么好说,了解几个重要的诗人好了,如李白,杜甫等,特别是那些经历过盛世衰落甚至是改朝换代的,经常写一些感叹国运衰微的诗。稍微了解就好。

表达技巧: 对比:什么哀与乐的对比,从前现在的对比,甚至是描写中颜色形状的对比,不一而足,都很容易看懂。 寓情于景: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回到刚才关于意象和意境的问题上理解就好。

几乎是万能的技巧(你回想一下你所知道的诗,有多少是没有景物描写的?)具体不多说了。 衬托:感觉与对比手法有点像,不过对比的程度没那么强烈。

我自己感觉烘托在答案里出现的频率比对比多,所以,不肯定的时候写衬托比较好。烘托分正面烘托,侧面烘托,不铺开说了。

象征:用一种物象表达一种精神品质。如用芳草表达高尚品质(《离骚》中这种手法用得很频繁)。

但普遍来说,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低。少答为妙。

托物言志:与寓情于景摆一道了解吧。通过状物描写抒发志向感情。

有时会运用到拟人手法。 借古讽今:这通常是诗人到了某些历史古迹,想到从前和现在的巨大差别所写的诗。

经常借助典故,有些典故需要了解。 虚实相生:又称虚实结合。

说俗了就是在同一首诗里,既有对现实的,眼前的景物的描写,又有脑海中想象的东西的描写。 还有其他技巧,如比兴,比喻(超常用),白描等。

做这类题,先了解全诗的意思,再品味意象和诗眼,最后通过想象了解意象。当然这只是一般过程,具体的必须联系实际题目。

如果实在是对诗的意思一知半解的,就把诗中的描写用你自己的话复述一次,有时候可以“偷”写分数回来。

3.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诗歌分类体裁――――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表达方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每句字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写作风格――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常用鉴赏术语表达方式――抒情、描写(人、物、景)、叙述、议论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表现手法――比喻、起兴、对比、讽刺、正衬、反衬、象征、想象、联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古今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相衬、以乐写哀、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主客转换、重章叠句、名词叠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换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绘景角度――天地、远近、声色、动静、冷暖、景人、仰俯、里外?常考意境(主旨)秋思、思乡、征人思归、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离别、生命逝去不得重用、报国无门、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难觅、幽思之情历史兴亡、国运衰亡、借古讽今、讽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志报国、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爱情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赞叹盛世、点评历史、充满禅意壮美(豪放雄浑阔大、高山大河大战场、激人向上)、优美(小桥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时、玲珑婉约凄恻)意境之大小――国家大于个人;悲壮大于悲惨?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

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4.诗歌鉴赏,如何描写景物特点例题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与景物题型及答题步骤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与景物题型及答题步骤 2022-10-27 → 手机版一、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两类: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如杜甫《登高》中的诗人形象;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设问方式:1、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诗中刻划了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 3、请简要的分析某形象 答题步骤:1、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是什么) ; 2、结合诗作简译相关语句,分点说明、概括(为什么)切忌以译代析。 3、总结形象意义。

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也可以放到步骤里合答。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中刻画了怎样的儿童形象? 【赏析】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划了幼稚顽皮,天真可爱、机警聪明的垂钓小儿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 蓬乱的头发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

后两句诗侧重写神态。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遮住其身 。

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表现他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

解题方略:人物形象鉴赏题,所选诗歌多为抒情诗,诗中人物多为抒情主人公形象。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掌握答题要领和格式。

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性格特征+人物身份”。 2. 要知人论世,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作品创作的背景,从而推知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般说来,盛唐诗歌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晚唐诗歌多为表达悯农情怀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南宋诗歌多为表达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满。 3. 平时复习时要记住一些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如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登高》),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陶渊明《归园田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朋友(恋友)分别,思念故乡的形象;怀才不遇,怀古咏史者的形象;钟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献身边塞或反对征伐的形象;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抨击黑暗,同情人民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有环境?(2) 请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参考答案:(1)寒冷、寂静。

(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有点凛然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二、景物形象的赏析: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设问方式:1、诗人依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了哪些景物? 2、试分析诗中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诗中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4、简要赏析诗中的景物描写。

(简要赏析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答题步骤:1、简译相关的写景语句;2、写景的顺序(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整体到局部); 3、写景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4、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从修辞和写法两方面分析); 5、景物的色彩:冷色调——清新、凄清、萧索、萧瑟、(衰败、荒芜)冷寂、冷清、晦暗、黯淡; 暖色调——明丽、浓艳、秾丽、艳丽;6、景物的动静:生机勃勃、生机盎然、繁华热闹; 幽静、寂静、恬静(田园)宁静、平静(水); 7、景物意境特征概括: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高阔深远、生机勃勃、壮美、优美、恬淡的美、清新;8、景与情的关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含蓄);9、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体答。

光答“表达了作者哀愁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的“哀愁”,比如怀才不遇的哀愁。 在实际的答题过程中,我们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对上面的步骤进行有效选择,这由审题能力的强弱决定了。

古语说,过犹不及,答案不对应题目要求,会降低答题的效率。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6分)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请简要赏析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一联。 答:。

5.高考诗歌鉴赏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如杜甫《春望》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如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再现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则是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情感。

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如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将有情人别离时独特的表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诗中两位依依惜别的多情人形象缠绵深挚,别有一番风神韵致。

13、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 如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一个年迈而善良的卖炭翁的肖像,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样一个最下层的劳动者多么生动、感人,令人扼腕悲叹。

6.浅谈如何鉴赏古典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两类。

人物形象一般针对叙事诗中的主人公形象或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或者诗人的形象设题。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刻画的人物的形象特征,如乐府民歌《陌上桑》中罗敷美丽、智慧、不慕权贵的形象。

抒情主人公形象,有时诗歌描绘出来的形象不是诗人本人,而是某一类人的特征,如《诗经·蒹葭》中执着寻觅爱人的形象。诗人形象,即诗歌中体现出的诗人的性格特征,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诗人的闲适、恬淡的形象。

景物形象一般针对事物的形象或意象来设题。物象,多为托物言志诗中描述的事物的形象,如王安石的《孤桐》中孤高、正直的桐树形象。

意象,诗歌中蕴含诗人情感的景色、事物等,如范仲淹的《渔家傲》中“雁”“落日”“羌管”“霜”“白发”等都表现了孤苦、韶光易逝的悲凉。

7.高考古诗鉴赏怎样鉴赏

高考古诗鉴赏,应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首先读懂并概括出该诗创造了怎样的意境(或景、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主题)。

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从宏观上把握古诗的内容。我们知道,古代诗歌虽然浩如烟海,但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①送别诗。

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者表达一种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别后的思念。②怀古诗。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 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地对现实进行批评。③边塞诗。

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精神,或者表现战士们在戍边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者表现对战争的厌恶。④写景咏物诗。

它是通过描写山水田园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远大抱负。或者通过借景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通过借景借物表达自己的品质。

⑤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鉴赏古诗一定要先从内容上掌握、区别好这几种类型。因为不同类型的诗在题目的本身、语言的使用、描写的叙述上都各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送别诗的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怀古诗则多用“感、怀、忆”等字眼,这些字眼直接点明了诗歌的性质、题材。送别诗写景物是为了渲染离情别绪,怀古诗写景物是为了形成对比,表达昔盛今衰之情……。

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特点,如果把握住这些不同类型诗的特点,也就基本上把握了诗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的主题,就为鉴赏领悟全诗打开了一扇大门。二、微观入手,从“点”突破。

国家考试中心命题人张伟明曾撰文解释: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论。高考以主观题形式出现的古诗鉴赏,更接近文学鉴赏规律,无疑是抓住了古诗鉴赏的真谛,但是高考命题毕竟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古诗鉴赏的考查“不可能是完全开放的”,它必须是“带着镣铐跳舞”,即在放开手脚的同时对试题加以必要的限制,答题切入点不宜太大,只能聚焦于诗中最为出彩之点,就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某一方面加以设问。

譬如2003年的考查是从“诗眼”的辨析把握诗歌的意象,2004年各省题的古诗鉴赏的考查形式仍跳不出这一窠臼。因此,微观入手,从“点”突破,即通过对“点”的挖掘、突破,进而把握全诗的主旨,是鉴赏古诗的诀窍。

那么,如何微观入手,从“点”突破呢?1、从意象入手。意象是融入作者情感的形象。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抓住“枯藤”、“老树”、“昏鸦”、“夕阳”、“断肠人”等意象,就可悟出全诗主旨是揭示游子寂寞而凄苦的情怀。2、从诗眼入手。

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抓住“咽”、“冷”这两个传神的字加以分析,就可以领悟所显示的是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3、从修辞入手。古人写的诗歌,一般很少把自己的意思平铺直叙地说出来,总是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委婉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要鉴赏诗词,就必须抓住并深究这些修辞方法所表现的含义,就可悟出作者的真情实感。4、从表达技巧入手。

表达技巧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主要应抓住诗歌的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表现手法(用典、虚实结合、白描与工笔等)进行鉴赏。三、示例阅读下面古诗,回答有关问题。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笛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指灵州城,贞观年间唐太宗曾于此受突厥降,故史家称之为受降城。(1)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这种感情的?解题步骤:第一步:纵观全诗,可以从诗中特别是末句“征人”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第二步:根据边塞诗的特点就能回答第一问:这首诗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第二问主要是考查表达技巧。

全诗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第三句写声(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用的是烘托、铺垫的写法,即通过前三句的层层烘托、铺垫,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将士们对家乡亲人思念的感情。南乡子唐?李王旬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1)这首词所表现的主旨是什么?(2)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3)“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解题步骤:第一步:宏观把握:从词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首思乡诗。

第二步:微观入手,从“意象”方面突破。词中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等意象,勾勒出了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渲染了离愁别恨、思乡之情用的是借景抒情。

这样就回答了(1)(2)两个问题。第(3)问,实际上是用了反衬的修辞,“潮退了,天晚了,然而思乡却不得返乡,通过反衬,更突出了强化了思乡之情。

四、强化训练。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有关问题: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飞晚,山山黄。

相关标签: 高考 古诗词 景物 形象 鉴赏 通用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