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问答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有多重》教案及教学反思,点评

2019-05-01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有多重》教案及教学反思,点评
优质解答
第五册《有多重》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算一算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对实际物体感性操作,才能建立物体质量概念,体验1千克和1克有多重。
在处理教学环节比较清楚,过度自然。如教学1千克结束之后,这时用1枚1角硬币放到台秤上称重,指示针针没有动,老师问:是不是,它没有质量了呢?学生马上说1枚1角硬币它也有质量,只是很轻。教学自然引导学生学习“克”的概念教学。
了解千克、克这一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教学“1千克”概念时选择标准材料显得非常重要,而且是否必要。课前我准备了2瓶各500克重的自灌的矿泉水,5只重1千克的苹果。我调查市场上的食盐是每袋350克,没有多方调查,我就让学生带3袋食盐,可是学生带的食盐每袋质量多少不一,有的每袋300克,也有的350克、400克、450 克。学生通过掂一掂,如再称重时3袋350克食盐重台秤上显示数是1050克,老师也没有及时调整多余的50克。学生对1千克概念形不成标准模式。
在教学不足之处如何留下作业时间和空间。练习是应该用什么方式如何指导学生?例如:掂一掂,估一估,一本字典大约有多重?再称一称。教学时,教师没有对学生估计不足。学生有说500克,600克,1千克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掂一掂1瓶500克矿泉水与一本字典。思考两个谁轻谁重?然后估一估,一本字典大约有多重?这样有的放矢。学生就可以估计出一本字典约300克等数量。
北师大版《有多重》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我体会到计量单位的教学,不能教师的“说”和示范,而是注重以学生的“做”为基础,让学生自己活动、体验、感悟,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通过自己总结提炼作为知识外显的手段。“体验”是计量单位教学的关键。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教学关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千克,是为了获得关于“千克重”的触觉表象,而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基础。表象有两个特点:它的形象性和概括性。对于如此抽象的千克重,怎样才能具有形象性?可以让学生掂了1 千克重的物体后说说感觉如何,还要用比1千克重的物体和比1千克轻的物体让学生用手去掂掂,在比较中巩固表象。至于概括性,可以让学生在掂量物体的重量时,提供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料的物体,使学生排除物体的质料、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而把有关重量的感觉概括出来。
《1吨有多重》------吨的实际意义比较抽象,学生较难掌握。因而,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明白1吨=1000千克。具体例子有1吨是 40个25千克的小朋友的重量。而成人大约是20个就有1吨,所以书上有一幅图就提到电梯限重1000千克,就要限乘15人。(学生对15人的理解是三个原因:1、电梯本身有重量。2、电梯可能有成人有小孩,还有体重比较重的人。3、出于安全考虑最多只能乘15人,否则容易造成事故。)你看,学生考虑得多仔细。还有一些例子,这里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学生学得有兴趣,教师教得开心。
有多重教学反思
今天,我要讲解数学课有多重,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第五册《有多重》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算一算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对实际物体感性操作,才能建立物体质量概念,体验1千克和1克有多重。
在处理教学环节比较清楚,过度自然。如教学1千克结束之后,这时用1枚1角硬币放到台秤上称重,指示针针没有动,老师问:是不是,它没有质量了呢?学生马上说1枚1角硬币它也有质量,只是很轻。教学自然引导学生学习“克”的概念教学。
了解千克、克这一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教学“1千克”概念时选择标准材料显得非常重要,而且是否必要。课前我准备了2瓶各500克重的自灌的矿泉水,5只重1千克的苹果。我调查市场上的食盐是每袋350克,没有多方调查,我就让学生带3袋食盐,可是学生带的食盐每袋质量多少不一,有的每袋300克,也有的350克、400克、450 克。学生通过掂一掂,如再称重时3袋350克食盐重台秤上显示数是1050克,老师也没有及时调整多余的50克。学生对1千克概念形不成标准模式。
在教学不足之处如何留下作业时间和空间。练习是应该用什么方式如何指导学生?例如:掂一掂,估一估,一本字典大约有多重?再称一称。教学时,教师没有对学生估计不足。学生有说500克,600克,1千克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掂一掂1瓶500克矿泉水与一本字典。思考两个谁轻谁重?然后估一估,一本字典大约有多重?这样有的放矢。学生就可以估计出一本字典约300克等数量。
北师大版《有多重》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我体会到计量单位的教学,不能教师的“说”和示范,而是注重以学生的“做”为基础,让学生自己活动、体验、感悟,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通过自己总结提炼作为知识外显的手段。“体验”是计量单位教学的关键。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教学关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千克,是为了获得关于“千克重”的触觉表象,而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基础。表象有两个特点:它的形象性和概括性。对于如此抽象的千克重,怎样才能具有形象性?可以让学生掂了1 千克重的物体后说说感觉如何,还要用比1千克重的物体和比1千克轻的物体让学生用手去掂掂,在比较中巩固表象。至于概括性,可以让学生在掂量物体的重量时,提供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料的物体,使学生排除物体的质料、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而把有关重量的感觉概括出来。
《1吨有多重》------吨的实际意义比较抽象,学生较难掌握。因而,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明白1吨=1000千克。具体例子有1吨是 40个25千克的小朋友的重量。而成人大约是20个就有1吨,所以书上有一幅图就提到电梯限重1000千克,就要限乘15人。(学生对15人的理解是三个原因:1、电梯本身有重量。2、电梯可能有成人有小孩,还有体重比较重的人。3、出于安全考虑最多只能乘15人,否则容易造成事故。)你看,学生考虑得多仔细。还有一些例子,这里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学生学得有兴趣,教师教得开心。
有多重教学反思
今天,我要讲解数学课有多重,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相关标签: 北师大 三年级 数学 多重 教学 反思 点评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