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人教版小语四下园地三: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指导

2019-05-31

人教版小语四下园地三: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指导
优质解答
[人教版小语四下园地三: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指导]第8册第三单元习作指导   探究自然 感悟生活   习作题目:大自然的启示   题目分析:写“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活动经过或心得,人教版小语四下园地三: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指导.“习作”既可写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又可写活动经过或心得.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可感可发的.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广开思路,选好角度,选好材料,指导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设计思考: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本案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通过“猜一猜”、“看一看”、采访等环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写作的热情.本次习作的教学重点是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是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并把这次活动进行了习作指导.“习作”既可写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又可写活动经过或心得.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可感可发的.口语交际后,可让学生趁热打铁写下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2、通过师生共同查找有关人类与自然联系的资料,深入感受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并从自然中受到启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一思想.   3、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活动的过程与心得.   4、引导学生表达自己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为学生今后的探索播下兴趣的种子.   课前准备:   ①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   ②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课件.   一、前作文: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吹面不寒杨柳风   1、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我国古代的鲁班,上山砍树时,不小心被带有边齿的叶片划伤了手,受到了启发,发明了锯子.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大自然有着无穷的奥秘,投向大自然的怀抱,拥抱大自然,同学们一定都有收获吧.   2、展示图片资料,了解美丽的大自然.(有条件的可以制作媒体课件.)   3、下面,老师给大家我讲述一个关于兔子的故事——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鸵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停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同学们议论纷)   师:(简单小结)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直观图片资料的导入新课,创设了一种情景,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了课程中间,营造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   二、成语点睛,诗句引趣:嘈嘈切切错杂弹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大自然风、云、雷、电、雨虹,读一读下面的的成语,说一说你最子喜欢哪一个.   风流云散 风起云涌 风调雨顺 风雨飘摇 风云变幻   乱云飞渡 黑云压城乌云翻滚 天高云淡 浮云飘悠 云海茫茫   云浪滚滚 乌云密布 阴云密布 彤云密布 密云不雨千姿万态   雷声隆隆 电闪雷鸣 晴天霹雳闷雷低沉 一声春雷 春雷滚滚   金蛇狂舞 电似金箭 电如火龙 雷霆万钧 平地惊雷 迅雷不及掩耳   淅淅沥沥 雨声沙沙 大雨淋漓 大雨倾泻 骤雨大作   雨帘悬挂 雨过天晴 雨声滴答 雨声哗啦 哗啦哗啦   倾盆大雨 飘泼大雨 雨丝风面 雨花纷扬 大雨倾泻   半圆彩弧 长虹贯空 七色彩带 彩虹飞架 空中仙桥   2、读一读下面的诗句,体验一下诗中的山水,说一说你最喜欢那一句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敖》   设计意图:引导了学生了解大自然风、云、雷、电、雨虹的成语,可以使学生丰富自己的词汇;引导学生诵读描述山水的古诗,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情思.   三、激发情趣,游戏引路:未成曲调先有情   小游戏:猜一猜、连一连.老师搜集了一些图片资料,考考大家,看这些设计是从哪里得到的启示,请连线.   日光灯 蝴蝶   雷达 苍耳籽   迷彩服 萤火虫   衣服上拉链 蝙蝠   锯子 有齿的叶子   设计意图:小游戏以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启迪学生热爱科学,积累写作素材.   二、中作文:奇思妙想我能行    一、奇思妙想,开启心路:一语天然万古新   师:大自然魅力无穷,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乐于观察,善于发现,就一定能得到很多启示.现在,“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成果汇报会正式开始.   1、同学们在头脑中“放放电影”,静静回想一下自己的发现或活动的过程与心得.   2、“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惊喜吗?说说你的发现、发现的过程或者你的感受,来和大家共享.展示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进行介绍.比一比,谁的发现最有吸引力,谁的资料最全面,谁的点子最新奇.   △我国上海一家医院里的一个大夫,偶然发现一个病人在小便之后,很多蚂蚁都来吃,深受启发,经过研究实验,发现他的尿是甜的,后来发明了今天能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   △我觉得拱形桥梁特点很奇怪.上网查找资料,才知道这是一种力学原理.   △我觉得大自然太神奇了.当我们满世界去寻找,原来我们身边的很多东西都是受大自然的启发.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我的体会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和疑问,去寻找答案,一定会从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   3、你有什么不明白吗?可以向台上的同学请教提问,发言者可以当即回答,也可讲完后解答,还可以请台下的老师、同学解答.   4、怎样把自己的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结果汇报得更精彩呢?   根据学生回答,启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教师小结. (1)说我最感兴趣的,(2)说我观察实验的,(3)说出我的真实体验,(4)说我的思考分析,(5)说我的收获和启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说后写,通过回报交流来打开行文的思路,引导学生理出自己的写作思路,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二、佳作引路,章法导写:要把金针度与人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篇小学生观察大自然的佳作,较好地写出了大自然的启发.请大家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1)展佳作一:   蚌的血液是淡蓝色的   我和汪强、汪诚都喜欢玩小动物,也喜欢解剖动物.有一次,一位农民老伯伯把几只蚌用砖头戳碎后吃,我看见从敲碎的蚌壳里流出一种淡蓝色液体,就问他:“这是什么东西?”伯伯说:“是蚌的血.”我听了感到,心想,血都是红的呀,蚌的血怎么会是淡蓝的呢?”   这天下午,我们到河里去摸蚌, 不一会儿,就摸到了许多.我们选了一只最大的,决定做一次实验.我们把蚌养在脸盆里,等它张开了蚌壳,就把一根木棍插进去,使两片蚌壳之间留有一条缝隙;然后我看到一颗轻轻跳动的浅蓝色的心脏.我们就用锋利的刀,小心地把它剖开,看到从里面流出一种淡蓝色的液体.   这时,我们相信了那们农民伯伯的话、蚌的血液的确是淡蓝色的,这说明,动物的血并不都是红色的.   (2)师生共评析,找出有点供学习:   △这篇作文写的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很真实.   △先写一次偶然的事件引起“我”对蚌的血液颜色的兴趣;接着写实验的经过和观察到的结果;最后,找出规律性,得出结论:“蚌的血液的确是淡蓝色的”,“动物的血并不都是红色的”.条理清晰,语言简洁,作者把这个过程写清楚了,写得很生动.别人看了一目了然.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很认真做实验,细心观察,值得我们学习.结论来自对事实的分析,科学可靠.   △作者把自己感兴趣的、印象深刻的内容写下来,引人入胜.读这样的文章,不仅增长了知识,还能体会到作者在活动中的快乐呢.   (3)展佳作二:   蝉发音的秘密   蝉为么会发音,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谜.为了揭开这个秘密,我常常躲在树下悄悄地观察.我发现蝉鸣时,总是“挺胸”、“翘尾”.   这是为什么呢?一天,我捉到了一只蝉,进行了观察研究.我摘掉了蝉的翅膀,把它放在地上,它在地上扑打着小翅膀,叫着;我又折断了它针状式的嘴,可它仍然叫着.蝉究竟靠什么发音呢?经过反复观察,我发现这声音好像是从胸部发出来的.于是,我把它捉起来看,发现它凹部的两侧,各有一片鱼鳞似的硬壳,像钳甲一样,里面有一对透明薄膜.蝉呜时,簿膜地回动,我用手轻轻地一捍这个地方,蝉就叫了.我不停地捏,它就不停地叫.我想:这对簿膜就是它发音器吧!我把簿膜刺破,再怎么捏,它也不叫了.后来妈妈告诉我这是蝉的“响板”,是雄蝉特殊发音器.发音膜的肌肉收缩振动,蝉就会发出声音.雌蝉没有“响板”,所以是哑巴.   这时,我才明白,蝉叫的时候,为什么总爱“挺胸”和“翘尾”了.揭开了蝉发音的秘密,我又一次尝到了动脑筋、学科学的甜头.   (4)师生共同从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评议,作文指导《人教版小语四下园地三: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佳作,拓扩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读中学写,帮助学生快速打开习作的思路.   2、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①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②老师提示: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三、快速行文,一气呵成:轻舟已过万重山   1、多么有意思的经历啊!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自己拟定一个题目,记录下自己的发现、感受.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   2、学生自主写作,独立完成作文.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三、后作文:快乐体验更新颖   一、自我欣赏,同伴交流:大珠小珠落玉盘   1、朗读自己的习作.自己先阅读自己的文章,把文章中认为精彩的字词、句段展示给组内同学.   2、自查自改.文章写完后,朗读自己的作文,看看写通顺了吗?写清楚了吗?对不满意之处进行修改.把自己的习作初稿写得更完美.   3、邻座交流.同桌或邻座之间交流作文,提出看法、建议.教师巡视,就学生“能否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作指导.   4、小组评议.大家把作文交流一下,先看作文题目,把精彩的题目告诉老师.作文题目就反映了你们各自独特的发现.根据小组评议,看看谁的习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谁的作文知识性强,推荐优秀的作文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与展示,增强习作的成功感;通过小组评议,互相批改,找出自己的不足,引导学生精益求精,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集体会诊,创新行文:二月春风似剪刀   1、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2、个性展示台.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   3、教师做小结:老师根据全班本次作文情况,进行评说,展示好的,师生共同分析好的地方.提出共性存在的不足问题.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4、个人再修改,二次创新行文.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根据自己作文的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在作文中进行修改.   5、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设计意图:把“改”的优先权还给了学生,凸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习作的交流评价重在鼓励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始终以乐观和愉悦的心情来写作文.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评改中实现了优势互补,竞争激励,共同提高.   三、佳作展览,评选最佳:回眸一笑百媚生.   1、小组评选最佳.最佳项目越多越好.   2、班级评选最佳,获奖人数越多越好.   3、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巩固学生习作的兴趣,身体学生体验习作的成功和快乐.   四、变格创新,自由表达:映日荷花别样红   课外重新观察一个大自然的秘密,用学会的方法,再写一篇日记,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启发.   特别建议: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广开思路,选好角度,选好材料,指导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在学生动笔前,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放放电影”,静静回想一下自己的发现或活动的过程与心得;再考虑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确定表达的顺序,重点写什么,使学生对习作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构思与安排.学生习作时,教师可巡回指导.学生习作完成后,采用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修改,修改时注意用上一些学过的修改符号.课堂上师生可当场点评并口头修改几篇习作.在学生动笔前,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放放电影”,静静回想一下自己的发现或活动的过程与心得;再考虑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确定表达的顺序,重点写什么,使学生对习作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构思与安排.学生习作时,教师可巡回指导.学生习作完成后,采用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修改,修改时注意用上一些学过的修改符号.课堂上师生可当场点评并口头修改几篇习作.学生在参与综合性学习时的态度、团体合作的精神、勇于探究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师也要给予积极评价与鼓励,给学生留下“我能行”的自信,虽然本次口语交际与习作重点是要求学生表达自己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但学生在参与综合性学习时的态度、团体合作的精神、勇于探究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师也要给予积极评价与鼓励,给学生留下“我能行”的自信,为学生今后的探索播下兴趣的种子.   例文一:    来自大自然的启示   西方诗人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从一朵花中看大气;中国诗人从长江流水看到岁月的消逝,从月圆月缺中看到了事物的变换,我们生活在这大自然中,看到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事与物,那么你明白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人生短暂,在这有生之年,我们要去接近大自然,探讨大自然,所谓有付出便有回报,有探讨便有收获.在自然中摸索,探讨人生的真谛,探索生命的本质.   高山之所以耸入云霄,令人叹服是因为它不推辞每一粒沙石;天空之所以广阔无边,令人神往是因为他能收容每一朵云彩;大海之所以波澜壮观,令人惊异是因为它能吸纳每一条河流.生活也是如此,要想成为高山、天空或大海那样就要善于积累,乐于积累.积累一些对我们有用的知识与经验,那是我们造就成功人生的开端.山上逸岩如画,源于风雨的剥蚀;峭壁上苍松挺拔,孕于风霜的洗礼,所以精彩的人生离不开硕挫,真正的勇士须经磨练.磨练自己是造就成功人生的必要条件.只有在生活中磨练自己才能使自己成长起来.   青虫的作茧自己缚是为了锐变成美丽的蝴蝶,飞在花间;海燕勇敢是迎接风暴是为了战胜风暴之后能拥有一副丰满的羽翼.是啊!只要勇敢的挑战考验,就能把黑白的人生变成彩色;只要勇于尝试,就能让乏味的生活变的多姿多彩.弱小的蚂蚁之所以会存活到现在,是因为他们彼此之间互相扶持,团结是很重要的,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团结的力量在大自然中便得以证明.蒲公英长大了要离开自己的父母,飞在空中,落到地上,创造自己的一片土地;小老鹰长大了要离开自己的家,展开坚韧的双翅,开空高飞,拥有自己的一片蓝天.我们也一样,长大了要学会独立,学会自主,创造自己的美丽新生活……   大自然!这个深奥的无比的孕育着我们启示,让我们领会生命的真谛,让我们懂得善与积累,敢于磨练,勇于挑战,团结友爱,独立自强等等,大自然给于我们那么多,她又得到了什么回报呢?是人们的乱砍乱伐,是人们的捕捉野兽,是人们弄的大气污染还是什么?我在此呼吁人们:要善待大自然,破坏大自然等于人类慢性自杀……   找优点谈体会:    本文的小作者从大自然中,看到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有趣的事与物,感悟了许多,通过有趣的文字,告诉了我们明白了什么?懂得了什么?结尾的抒情议论,十分醒目,启迪人们深思.   例文二:   从圆明园湖水的防渗漏到“人定胜天”   最近,圆明园巨资“铺湖底”,遭到众多环保专家,环保人士的明确反对.圆明园管理处的理由是为了防止湖水渗漏,节省水费.   而环保专家的反对理由主要有:一,防渗工程将阻隔100多公顷向地下输送雨水的最后通道,100多公顷湿地的生态环境将被破坏,失去北京海淀区最大一块天然湿地;二,圆明园湖是一个生态系统,水底大量微生物默默担负着吸入二氧化碳垃圾鱼类粪便,再造出氧气有机物,使湖水清澈鱼类欢游;现在蒙上塑料布将是微生物活动受损,整个生态系统必将崩溃,最终整个湖成为死水一潭,河水全面发臭,河面死鱼翻肚,生态浩劫;三,封堵石缝的做法完全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岸边的植物以后也只能完全依赖人工浇灌,反倒不利于节水.   一提到环保,马上让我们想到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对立,哪怕是暂时的对立也是对立.具体到“圆明园湖水的防渗漏”工程,谁是谁非相信时间是公正的,若干年后自有公论.最新看到的报道,整个湖底防渗工程约需三千多万的工程费,而每年可以节约的水费是一千多万,三年即可以收回成本.看似简单的经济帐,却没有考虑生态成本.生态成本可能和圆明园本身没有多大关系,但却关系到周围的居民,大点关系到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再大点关系到整个城市,整个国家,以至于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亚马逊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的肺,如果肺不能有效,正常地工作,来维护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后果是灾难性的.   人类,能做的事“太多”了,上天入地不在话下.人类总有征服大自然的内心冲动,总认为“人定胜天”,但结果多是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三门峡水电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文革时全国性的人造梯田,围水造田,毁林种粮.这样违背大自然规律的事例不胜枚举.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造成水土流失,生态严重失衡.人类不得不退耕还林,荒漠上种树,种草,维护大自然的简单平衡,求得人类自身的生存.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类能够影响大自然的手段越来越多.降水少人工增雨.也许有一天,人类可以控制天空上云彩的走向,哪里需要雨水了,就把云彩调动到哪里,比在地面上“南水北调”方便多了,成本也少多了.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将对人类的生存构成更大的威胁.   人类的最大敌人其实是人类自己.为了多产蛋,多产肉,更多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欲,人类“发明”了“肉食鸡”,“填鸭”,“瘦肉精”喂出来的瘦肉猪,肉是多吃了,可吃进去的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违背自然规律,必然要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这种惩罚也许几十年,百年以后才会显现.   最后毁灭人类的,只能是人类自己.还是善待自然环境,对大自然多存点敬畏之心吧,求得和谐,平衡.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找优点谈体会:    本文的小作者针对大自然中的现象,思考了很多,思考的也很深刻.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通过自己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尔后谈体会,谈感悟,最后号召人们:善待自然环境,对大自然多存点敬畏之心吧,求得和谐,平衡.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这样的结尾水到渠成,画龙点睛.   例文三    大自然的启示   暑假里到峨嵋山旅游,行走在山中,触目所及,无不是青绿苍翠,生机勃发,寺庙隐现于林中,给秀甲天下的峨嵋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我是一个独来独往的逍遥客,不管是在金顶,还是猴群时常出没的崎岖坎坷的山路上,我只想尽情享受大自然呈现于我们眼里的美丽,尽我的理解力去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的寓意……   在山中小憩时,我突然注意到这种情形:树杈交错、枝叶繁茂的树木,都长的不是太高;而挺拔向上、横空直指的大树,反而枝杈短小、树叶稀疏.在林中,我特意走到一棵我叫不上名字的一棵大树旁边,树身粗过三人合抱,向上看,树干高达数十米,在它的旁边有的可高达百米以上,巍然耸立,自成磅礴气势,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而树冠却只有低矮树木的五分之一;再看树身上,还依然残存着一些枯枝……   看着这情景,我的心中禁不住忽有所动:那些低矮的树木,它们为了向大自然索取更多的好处,为了能得到比其它的树木更多的欲望的满足,如阳光和雨露,它拼命的尽可能多的伸展开自己的臂膀,生出更多的枝叶,去攫取,去抢占风头,去占有春光,从而使自己失去了向上的力量和长势.而那些高大的树木,也许它们从一出生就只想着向上、向上,它不想与其它树木去抢占空间,所以,他不需要太长的枝,除了生命的必需,它不想那么贪婪的去攫取阳光雨露,所以,它不需要太稠密、太大的叶;为了充分利用根部送来的营养,它不断的抛弃下面的枝,就是那些树身上已经断残的枯枝,从而让更多的营养使树干加粗加壮以迎接风暴的洗礼,再把一部分送给不是太大的树冠让它一直保持着向上的势头!   无言的自然之书,正是用这样无字的一页默然地向我们透出了这样的一个真理:一个人的欲望愈多,希望捞到的好处愈多,总想处处风光,事事占先,那么,他就会永远的失去向上的机会,永远成不了人间的一棵巍然的“大树”;而有些人在追求卓越路上,不断的抛弃掉一些“欲望的枝杈”,清心寡欲,心无旁鹜,甚至一些在别人看来是不能不要的好处,他们也弃之不取,只留下那些能使自己变得粗壮和向上的力量,这些人看似非痴即傻,但却最终成就了人间非凡的业绩,成为一棵离太阳最近的“大树”!   自然与人间,万事与万物,莫不同此一理啊!   找优点谈体会:    本文的小作者从关上峨嵋山的大树这一自然现象,娓娓道来,提出自己的人生启示:一个人的欲望愈多,希望捞到的好处愈多,总想处处风光,事事占先,那么,他就会永远的失去向上的机会,永远成不了人间的一棵巍然的“大树”;而有些人在追求卓越路上,不断的抛弃掉一些“欲望的枝杈”,清心寡欲,心无旁鹜,甚至一些在别人看来是不能不要的好处,他们也弃之不取,只留下那些能使自己变得粗壮和向上的力量,这些人看似非痴即傻,但却最终成就了人间非凡的业绩,成为一棵离太阳最近的“大树”!   文章叙事、描景,说理,条理十分清楚,处处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人教版小语四下园地三: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指导〕【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人教版小语四下园地三: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指导]第8册第三单元习作指导   探究自然 感悟生活   习作题目:大自然的启示   题目分析:写“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活动经过或心得,人教版小语四下园地三: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指导.“习作”既可写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又可写活动经过或心得.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可感可发的.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广开思路,选好角度,选好材料,指导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设计思考: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本案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通过“猜一猜”、“看一看”、采访等环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写作的热情.本次习作的教学重点是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是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并把这次活动进行了习作指导.“习作”既可写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又可写活动经过或心得.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可感可发的.口语交际后,可让学生趁热打铁写下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2、通过师生共同查找有关人类与自然联系的资料,深入感受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并从自然中受到启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一思想.   3、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活动的过程与心得.   4、引导学生表达自己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为学生今后的探索播下兴趣的种子.   课前准备:   ①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   ②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课件.   一、前作文: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吹面不寒杨柳风   1、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我国古代的鲁班,上山砍树时,不小心被带有边齿的叶片划伤了手,受到了启发,发明了锯子.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大自然有着无穷的奥秘,投向大自然的怀抱,拥抱大自然,同学们一定都有收获吧.   2、展示图片资料,了解美丽的大自然.(有条件的可以制作媒体课件.)   3、下面,老师给大家我讲述一个关于兔子的故事——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鸵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停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同学们议论纷)   师:(简单小结)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直观图片资料的导入新课,创设了一种情景,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了课程中间,营造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   二、成语点睛,诗句引趣:嘈嘈切切错杂弹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大自然风、云、雷、电、雨虹,读一读下面的的成语,说一说你最子喜欢哪一个.   风流云散 风起云涌 风调雨顺 风雨飘摇 风云变幻   乱云飞渡 黑云压城乌云翻滚 天高云淡 浮云飘悠 云海茫茫   云浪滚滚 乌云密布 阴云密布 彤云密布 密云不雨千姿万态   雷声隆隆 电闪雷鸣 晴天霹雳闷雷低沉 一声春雷 春雷滚滚   金蛇狂舞 电似金箭 电如火龙 雷霆万钧 平地惊雷 迅雷不及掩耳   淅淅沥沥 雨声沙沙 大雨淋漓 大雨倾泻 骤雨大作   雨帘悬挂 雨过天晴 雨声滴答 雨声哗啦 哗啦哗啦   倾盆大雨 飘泼大雨 雨丝风面 雨花纷扬 大雨倾泻   半圆彩弧 长虹贯空 七色彩带 彩虹飞架 空中仙桥   2、读一读下面的诗句,体验一下诗中的山水,说一说你最喜欢那一句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敖》   设计意图:引导了学生了解大自然风、云、雷、电、雨虹的成语,可以使学生丰富自己的词汇;引导学生诵读描述山水的古诗,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情思.   三、激发情趣,游戏引路:未成曲调先有情   小游戏:猜一猜、连一连.老师搜集了一些图片资料,考考大家,看这些设计是从哪里得到的启示,请连线.   日光灯 蝴蝶   雷达 苍耳籽   迷彩服 萤火虫   衣服上拉链 蝙蝠   锯子 有齿的叶子   设计意图:小游戏以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启迪学生热爱科学,积累写作素材.   二、中作文:奇思妙想我能行    一、奇思妙想,开启心路:一语天然万古新   师:大自然魅力无穷,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乐于观察,善于发现,就一定能得到很多启示.现在,“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成果汇报会正式开始.   1、同学们在头脑中“放放电影”,静静回想一下自己的发现或活动的过程与心得.   2、“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惊喜吗?说说你的发现、发现的过程或者你的感受,来和大家共享.展示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进行介绍.比一比,谁的发现最有吸引力,谁的资料最全面,谁的点子最新奇.   △我国上海一家医院里的一个大夫,偶然发现一个病人在小便之后,很多蚂蚁都来吃,深受启发,经过研究实验,发现他的尿是甜的,后来发明了今天能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   △我觉得拱形桥梁特点很奇怪.上网查找资料,才知道这是一种力学原理.   △我觉得大自然太神奇了.当我们满世界去寻找,原来我们身边的很多东西都是受大自然的启发.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我的体会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和疑问,去寻找答案,一定会从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   3、你有什么不明白吗?可以向台上的同学请教提问,发言者可以当即回答,也可讲完后解答,还可以请台下的老师、同学解答.   4、怎样把自己的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结果汇报得更精彩呢?   根据学生回答,启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教师小结. (1)说我最感兴趣的,(2)说我观察实验的,(3)说出我的真实体验,(4)说我的思考分析,(5)说我的收获和启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说后写,通过回报交流来打开行文的思路,引导学生理出自己的写作思路,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二、佳作引路,章法导写:要把金针度与人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篇小学生观察大自然的佳作,较好地写出了大自然的启发.请大家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1)展佳作一:   蚌的血液是淡蓝色的   我和汪强、汪诚都喜欢玩小动物,也喜欢解剖动物.有一次,一位农民老伯伯把几只蚌用砖头戳碎后吃,我看见从敲碎的蚌壳里流出一种淡蓝色液体,就问他:“这是什么东西?”伯伯说:“是蚌的血.”我听了感到,心想,血都是红的呀,蚌的血怎么会是淡蓝的呢?”   这天下午,我们到河里去摸蚌, 不一会儿,就摸到了许多.我们选了一只最大的,决定做一次实验.我们把蚌养在脸盆里,等它张开了蚌壳,就把一根木棍插进去,使两片蚌壳之间留有一条缝隙;然后我看到一颗轻轻跳动的浅蓝色的心脏.我们就用锋利的刀,小心地把它剖开,看到从里面流出一种淡蓝色的液体.   这时,我们相信了那们农民伯伯的话、蚌的血液的确是淡蓝色的,这说明,动物的血并不都是红色的.   (2)师生共评析,找出有点供学习:   △这篇作文写的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很真实.   △先写一次偶然的事件引起“我”对蚌的血液颜色的兴趣;接着写实验的经过和观察到的结果;最后,找出规律性,得出结论:“蚌的血液的确是淡蓝色的”,“动物的血并不都是红色的”.条理清晰,语言简洁,作者把这个过程写清楚了,写得很生动.别人看了一目了然.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很认真做实验,细心观察,值得我们学习.结论来自对事实的分析,科学可靠.   △作者把自己感兴趣的、印象深刻的内容写下来,引人入胜.读这样的文章,不仅增长了知识,还能体会到作者在活动中的快乐呢.   (3)展佳作二:   蝉发音的秘密   蝉为么会发音,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谜.为了揭开这个秘密,我常常躲在树下悄悄地观察.我发现蝉鸣时,总是“挺胸”、“翘尾”.   这是为什么呢?一天,我捉到了一只蝉,进行了观察研究.我摘掉了蝉的翅膀,把它放在地上,它在地上扑打着小翅膀,叫着;我又折断了它针状式的嘴,可它仍然叫着.蝉究竟靠什么发音呢?经过反复观察,我发现这声音好像是从胸部发出来的.于是,我把它捉起来看,发现它凹部的两侧,各有一片鱼鳞似的硬壳,像钳甲一样,里面有一对透明薄膜.蝉呜时,簿膜地回动,我用手轻轻地一捍这个地方,蝉就叫了.我不停地捏,它就不停地叫.我想:这对簿膜就是它发音器吧!我把簿膜刺破,再怎么捏,它也不叫了.后来妈妈告诉我这是蝉的“响板”,是雄蝉特殊发音器.发音膜的肌肉收缩振动,蝉就会发出声音.雌蝉没有“响板”,所以是哑巴.   这时,我才明白,蝉叫的时候,为什么总爱“挺胸”和“翘尾”了.揭开了蝉发音的秘密,我又一次尝到了动脑筋、学科学的甜头.   (4)师生共同从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评议,作文指导《人教版小语四下园地三: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佳作,拓扩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读中学写,帮助学生快速打开习作的思路.   2、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①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②老师提示: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三、快速行文,一气呵成:轻舟已过万重山   1、多么有意思的经历啊!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自己拟定一个题目,记录下自己的发现、感受.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   2、学生自主写作,独立完成作文.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三、后作文:快乐体验更新颖   一、自我欣赏,同伴交流:大珠小珠落玉盘   1、朗读自己的习作.自己先阅读自己的文章,把文章中认为精彩的字词、句段展示给组内同学.   2、自查自改.文章写完后,朗读自己的作文,看看写通顺了吗?写清楚了吗?对不满意之处进行修改.把自己的习作初稿写得更完美.   3、邻座交流.同桌或邻座之间交流作文,提出看法、建议.教师巡视,就学生“能否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作指导.   4、小组评议.大家把作文交流一下,先看作文题目,把精彩的题目告诉老师.作文题目就反映了你们各自独特的发现.根据小组评议,看看谁的习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谁的作文知识性强,推荐优秀的作文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与展示,增强习作的成功感;通过小组评议,互相批改,找出自己的不足,引导学生精益求精,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集体会诊,创新行文:二月春风似剪刀   1、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2、个性展示台.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   3、教师做小结:老师根据全班本次作文情况,进行评说,展示好的,师生共同分析好的地方.提出共性存在的不足问题.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4、个人再修改,二次创新行文.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根据自己作文的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在作文中进行修改.   5、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设计意图:把“改”的优先权还给了学生,凸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习作的交流评价重在鼓励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始终以乐观和愉悦的心情来写作文.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评改中实现了优势互补,竞争激励,共同提高.   三、佳作展览,评选最佳:回眸一笑百媚生.   1、小组评选最佳.最佳项目越多越好.   2、班级评选最佳,获奖人数越多越好.   3、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巩固学生习作的兴趣,身体学生体验习作的成功和快乐.   四、变格创新,自由表达:映日荷花别样红   课外重新观察一个大自然的秘密,用学会的方法,再写一篇日记,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启发.   特别建议: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广开思路,选好角度,选好材料,指导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在学生动笔前,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放放电影”,静静回想一下自己的发现或活动的过程与心得;再考虑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确定表达的顺序,重点写什么,使学生对习作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构思与安排.学生习作时,教师可巡回指导.学生习作完成后,采用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修改,修改时注意用上一些学过的修改符号.课堂上师生可当场点评并口头修改几篇习作.在学生动笔前,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放放电影”,静静回想一下自己的发现或活动的过程与心得;再考虑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确定表达的顺序,重点写什么,使学生对习作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构思与安排.学生习作时,教师可巡回指导.学生习作完成后,采用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修改,修改时注意用上一些学过的修改符号.课堂上师生可当场点评并口头修改几篇习作.学生在参与综合性学习时的态度、团体合作的精神、勇于探究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师也要给予积极评价与鼓励,给学生留下“我能行”的自信,虽然本次口语交际与习作重点是要求学生表达自己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但学生在参与综合性学习时的态度、团体合作的精神、勇于探究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师也要给予积极评价与鼓励,给学生留下“我能行”的自信,为学生今后的探索播下兴趣的种子.   例文一:    来自大自然的启示   西方诗人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从一朵花中看大气;中国诗人从长江流水看到岁月的消逝,从月圆月缺中看到了事物的变换,我们生活在这大自然中,看到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事与物,那么你明白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人生短暂,在这有生之年,我们要去接近大自然,探讨大自然,所谓有付出便有回报,有探讨便有收获.在自然中摸索,探讨人生的真谛,探索生命的本质.   高山之所以耸入云霄,令人叹服是因为它不推辞每一粒沙石;天空之所以广阔无边,令人神往是因为他能收容每一朵云彩;大海之所以波澜壮观,令人惊异是因为它能吸纳每一条河流.生活也是如此,要想成为高山、天空或大海那样就要善于积累,乐于积累.积累一些对我们有用的知识与经验,那是我们造就成功人生的开端.山上逸岩如画,源于风雨的剥蚀;峭壁上苍松挺拔,孕于风霜的洗礼,所以精彩的人生离不开硕挫,真正的勇士须经磨练.磨练自己是造就成功人生的必要条件.只有在生活中磨练自己才能使自己成长起来.   青虫的作茧自己缚是为了锐变成美丽的蝴蝶,飞在花间;海燕勇敢是迎接风暴是为了战胜风暴之后能拥有一副丰满的羽翼.是啊!只要勇敢的挑战考验,就能把黑白的人生变成彩色;只要勇于尝试,就能让乏味的生活变的多姿多彩.弱小的蚂蚁之所以会存活到现在,是因为他们彼此之间互相扶持,团结是很重要的,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团结的力量在大自然中便得以证明.蒲公英长大了要离开自己的父母,飞在空中,落到地上,创造自己的一片土地;小老鹰长大了要离开自己的家,展开坚韧的双翅,开空高飞,拥有自己的一片蓝天.我们也一样,长大了要学会独立,学会自主,创造自己的美丽新生活……   大自然!这个深奥的无比的孕育着我们启示,让我们领会生命的真谛,让我们懂得善与积累,敢于磨练,勇于挑战,团结友爱,独立自强等等,大自然给于我们那么多,她又得到了什么回报呢?是人们的乱砍乱伐,是人们的捕捉野兽,是人们弄的大气污染还是什么?我在此呼吁人们:要善待大自然,破坏大自然等于人类慢性自杀……   找优点谈体会:    本文的小作者从大自然中,看到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有趣的事与物,感悟了许多,通过有趣的文字,告诉了我们明白了什么?懂得了什么?结尾的抒情议论,十分醒目,启迪人们深思.   例文二:   从圆明园湖水的防渗漏到“人定胜天”   最近,圆明园巨资“铺湖底”,遭到众多环保专家,环保人士的明确反对.圆明园管理处的理由是为了防止湖水渗漏,节省水费.   而环保专家的反对理由主要有:一,防渗工程将阻隔100多公顷向地下输送雨水的最后通道,100多公顷湿地的生态环境将被破坏,失去北京海淀区最大一块天然湿地;二,圆明园湖是一个生态系统,水底大量微生物默默担负着吸入二氧化碳垃圾鱼类粪便,再造出氧气有机物,使湖水清澈鱼类欢游;现在蒙上塑料布将是微生物活动受损,整个生态系统必将崩溃,最终整个湖成为死水一潭,河水全面发臭,河面死鱼翻肚,生态浩劫;三,封堵石缝的做法完全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岸边的植物以后也只能完全依赖人工浇灌,反倒不利于节水.   一提到环保,马上让我们想到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对立,哪怕是暂时的对立也是对立.具体到“圆明园湖水的防渗漏”工程,谁是谁非相信时间是公正的,若干年后自有公论.最新看到的报道,整个湖底防渗工程约需三千多万的工程费,而每年可以节约的水费是一千多万,三年即可以收回成本.看似简单的经济帐,却没有考虑生态成本.生态成本可能和圆明园本身没有多大关系,但却关系到周围的居民,大点关系到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再大点关系到整个城市,整个国家,以至于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亚马逊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的肺,如果肺不能有效,正常地工作,来维护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后果是灾难性的.   人类,能做的事“太多”了,上天入地不在话下.人类总有征服大自然的内心冲动,总认为“人定胜天”,但结果多是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三门峡水电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文革时全国性的人造梯田,围水造田,毁林种粮.这样违背大自然规律的事例不胜枚举.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造成水土流失,生态严重失衡.人类不得不退耕还林,荒漠上种树,种草,维护大自然的简单平衡,求得人类自身的生存.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类能够影响大自然的手段越来越多.降水少人工增雨.也许有一天,人类可以控制天空上云彩的走向,哪里需要雨水了,就把云彩调动到哪里,比在地面上“南水北调”方便多了,成本也少多了.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将对人类的生存构成更大的威胁.   人类的最大敌人其实是人类自己.为了多产蛋,多产肉,更多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欲,人类“发明”了“肉食鸡”,“填鸭”,“瘦肉精”喂出来的瘦肉猪,肉是多吃了,可吃进去的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违背自然规律,必然要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这种惩罚也许几十年,百年以后才会显现.   最后毁灭人类的,只能是人类自己.还是善待自然环境,对大自然多存点敬畏之心吧,求得和谐,平衡.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找优点谈体会:    本文的小作者针对大自然中的现象,思考了很多,思考的也很深刻.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通过自己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尔后谈体会,谈感悟,最后号召人们:善待自然环境,对大自然多存点敬畏之心吧,求得和谐,平衡.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这样的结尾水到渠成,画龙点睛.   例文三    大自然的启示   暑假里到峨嵋山旅游,行走在山中,触目所及,无不是青绿苍翠,生机勃发,寺庙隐现于林中,给秀甲天下的峨嵋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我是一个独来独往的逍遥客,不管是在金顶,还是猴群时常出没的崎岖坎坷的山路上,我只想尽情享受大自然呈现于我们眼里的美丽,尽我的理解力去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的寓意……   在山中小憩时,我突然注意到这种情形:树杈交错、枝叶繁茂的树木,都长的不是太高;而挺拔向上、横空直指的大树,反而枝杈短小、树叶稀疏.在林中,我特意走到一棵我叫不上名字的一棵大树旁边,树身粗过三人合抱,向上看,树干高达数十米,在它的旁边有的可高达百米以上,巍然耸立,自成磅礴气势,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而树冠却只有低矮树木的五分之一;再看树身上,还依然残存着一些枯枝……   看着这情景,我的心中禁不住忽有所动:那些低矮的树木,它们为了向大自然索取更多的好处,为了能得到比其它的树木更多的欲望的满足,如阳光和雨露,它拼命的尽可能多的伸展开自己的臂膀,生出更多的枝叶,去攫取,去抢占风头,去占有春光,从而使自己失去了向上的力量和长势.而那些高大的树木,也许它们从一出生就只想着向上、向上,它不想与其它树木去抢占空间,所以,他不需要太长的枝,除了生命的必需,它不想那么贪婪的去攫取阳光雨露,所以,它不需要太稠密、太大的叶;为了充分利用根部送来的营养,它不断的抛弃下面的枝,就是那些树身上已经断残的枯枝,从而让更多的营养使树干加粗加壮以迎接风暴的洗礼,再把一部分送给不是太大的树冠让它一直保持着向上的势头!   无言的自然之书,正是用这样无字的一页默然地向我们透出了这样的一个真理:一个人的欲望愈多,希望捞到的好处愈多,总想处处风光,事事占先,那么,他就会永远的失去向上的机会,永远成不了人间的一棵巍然的“大树”;而有些人在追求卓越路上,不断的抛弃掉一些“欲望的枝杈”,清心寡欲,心无旁鹜,甚至一些在别人看来是不能不要的好处,他们也弃之不取,只留下那些能使自己变得粗壮和向上的力量,这些人看似非痴即傻,但却最终成就了人间非凡的业绩,成为一棵离太阳最近的“大树”!   自然与人间,万事与万物,莫不同此一理啊!   找优点谈体会:    本文的小作者从关上峨嵋山的大树这一自然现象,娓娓道来,提出自己的人生启示:一个人的欲望愈多,希望捞到的好处愈多,总想处处风光,事事占先,那么,他就会永远的失去向上的机会,永远成不了人间的一棵巍然的“大树”;而有些人在追求卓越路上,不断的抛弃掉一些“欲望的枝杈”,清心寡欲,心无旁鹜,甚至一些在别人看来是不能不要的好处,他们也弃之不取,只留下那些能使自己变得粗壮和向上的力量,这些人看似非痴即傻,但却最终成就了人间非凡的业绩,成为一棵离太阳最近的“大树”!   文章叙事、描景,说理,条理十分清楚,处处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人教版小语四下园地三:大自然的启示作文指导〕【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相关标签: 人教版 园地 大自然 启示 作文 指导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