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国古代精神,使中国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文化分量;一百七十多年民族发展历程凝成中国近现代精神,使中国精神具有明确的民族指向和奋斗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梁启超曾于1902年《新民之议》一文中指出:“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那么,决定着中国历史存续与现代命运的精神是什么?自严复、梁启超、辜鸿铭始,中国知识界给出了种种界定,要言之,无非是爱国主义和

2019-04-21

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国古代精神,使中国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文化分量;一百七十多年民族发展历程凝成中国近现代精神,使中国精神具有明确的民族指向和奋斗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曾于1902年《新民之议》一文中指出:“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那么,决定着中国历史存续与现代命运的精神是什么?自严复、梁启超、辜鸿铭始,中国知识界给出了种种界定,要言之,无非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两大主题。--刘成纪《中国精神的传统基源与现代转换》
材料二  怎样在历史中间,在国家衰落的时候,发现一些非常可贵的因素,特别是一些先驱者带智慧性的见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老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复兴之路》
材料三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各种各样的文明在历史上兴起衰落,离散聚合,消失或成长在时间的长河之中。自我封闭,对其他文明采取排斥对立态度的民族,迟早要葬身在时间的大漠之中。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摘自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精神”的含义。结合史实从政治和思想文化角度,说明春秋战国秦朝时期的“中国精神”为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2)魏源的“向西方学习”也是“中国精神”的体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并论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这一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例,说明近代“中国精神”是如何从西方文明中吸取营养,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的?
优质解答
(1)第一问:有材料中“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两大主题”可以得出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的观点;第二问:结合中国精神主要包括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两个方面,题目指出从政治和思想文化角度去分析,因此在政治角度体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中国的统一,在思想文化领域则为:百家争鸣思想.
(2)第一问:原因:一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出现了民族危机,西方学问的传入使得中国人开始对外学习,晚清时期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使得学问注重实用性;
第二问:“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之所以带有反叛的性质主要是因为这一思想及大地冲击了统治者盲目自大的一种观念、一种自尊自大的观念,以及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3)第一问:由材料“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可以得出:观点: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冲突;文明的长久发展需要融合、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
第二问: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这是向西方学习的重点;
故答案为:
(1)含义: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基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统一中国.
(2)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出现;西学东渐;晚清时期“经世致用”思想发展.
论证: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统治者“天朝大国”的观念和闭关锁国外交政策.
(3)观点: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冲突;文明的长久发展需要融合、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
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1)第一问:有材料中“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两大主题”可以得出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的观点;第二问:结合中国精神主要包括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两个方面,题目指出从政治和思想文化角度去分析,因此在政治角度体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中国的统一,在思想文化领域则为:百家争鸣思想.
(2)第一问:原因:一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出现了民族危机,西方学问的传入使得中国人开始对外学习,晚清时期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使得学问注重实用性;
第二问:“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之所以带有反叛的性质主要是因为这一思想及大地冲击了统治者盲目自大的一种观念、一种自尊自大的观念,以及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3)第一问:由材料“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可以得出:观点: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冲突;文明的长久发展需要融合、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
第二问: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这是向西方学习的重点;
故答案为:
(1)含义: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基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统一中国.
(2)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出现;西学东渐;晚清时期“经世致用”思想发展.
论证: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统治者“天朝大国”的观念和闭关锁国外交政策.
(3)观点: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冲突;文明的长久发展需要融合、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
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