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问答
如何把课程标准的内容转化成为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

2019-04-15

如何把课程标准的内容转化成为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
优质解答
新课程理念下区域地理的教学要求和学习目标的变化深入认识新课程理念下区域地理教学的重要转变,有助于我们把握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教学要求和学习目标的变化.(一)明确课程标准地位,重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分析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切教学活动的动因和根据.因而,我们可以认为,从“教学目标设计”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领会、理解和实践,这也将直接反映当前新课程区域地理教学现状及其转变过程.下面试以“东南亚”为案例作一说明.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东南亚”一节,选取了“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四段材料,其中包含的区域地理要素包括“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和首都”“气候特点与农业生产及生活”“河流分布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涵盖了“认识地区”部分9条课标中的4条,即:①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②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③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④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我以为,为体现新课程理念,“东南亚”一节中“十字路口的位置”的教学目标设计应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运用东南亚地图说出东南亚的位置,并概括出东南亚被称为“十字路口”的特点,即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从而学会如何描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如何对地理位置进行简要的评价.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有关熟知的(东南亚)、身边的地理事象等,感知地区地理位置,并通过分析、概括等思维,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认识空间地理位置的特点,产生对地理的好奇心.(二)重视构建区域地理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学习迁移能力《课程标准》把区域地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要从案例区域的资料中抽取具有共同意义的、便于迁移的区域知识、技能、方法等,这也意味着要求区域地理教学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地理认知结构是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感知、记忆、理解空间关系的一般方式,是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认知模式、思维模式.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学习包括把新的经验同化到一个人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也包括调整一个人的认知结构去顺应新的经验.建构主义也认为,学习就是实现新信息与学生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同化、改组或重建,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在新意义上的构建.可见,良好认知结构的建立,有利于把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根本.1. 重视区域地理认知结构的构建.区域地理诸多要素中,例如,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植被、资源、人口、经济、工业、农业、商业、城市、文化等,每一种地理要素,都固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和认识方法、思路.如认识区域地形特征的基本方法是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其认知的基本框架如下.2. 在板书中体现认知结构.地理课堂教学板书是教师运用文字、符号、图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和认识过程,使知识概括化和系统化的教学行为.板书对加强系统性,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板书表现的是地理知识的骨架,包括知识要点及其之间的联系;板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呈现出来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板书中的文字、符号、图像等,使一节课的内容简明扼要、系统清晰地表现出来,重点突出,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板书加强了教学直观性,也便于学生复习和巩固.因此,新课程区域地理教学应在板书中体现认知结构.(三)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强调过程与方法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亮点.《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地理新课程的区域地理在设计思路上“使用案例的方式”,并鼓励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所有这些都表明,“认识区域”学习目标的重点之一应是通过对“案例区域”的深入学习让学生在认识这个区域的整体中掌握地理学习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理解应用地理科学方法,并经历地理科学探究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有:①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②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某一区域的地理特征;③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认识地理特征的成因;④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因此,区域地理的一般学习和研究方法是结合地图和有关资料,采用综合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具体要掌握以下三种研究方法.1. 图表研究法.地理学的表述有别于其他学科,文字只能恰当地表达地理概念和观念的一部分,而不能形象地表达空间的概念.有形的图表既是地理学的工具,又是地理知识与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地理思想的表达方式.文字与图表构成了地理学的形象特征.2. 区域分析和综合研究法.所谓“分析综合”,是指把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通过分析各部分的特点、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认清主导因素,从而认识其本质特征.3. 区域比较研究法.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石.地理学的特点之一是“区域性”,即指区域内部相对一致性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比较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它要求通过区域间的自然、人文要素的横向比较,认识区域间的“一致”和“差异”.显然,相对过去“大纲”的区域地理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区域地理教学的变化是深刻的,为此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领会,再实践. 新课程理念下区域地理的教学要求和学习目标的变化深入认识新课程理念下区域地理教学的重要转变,有助于我们把握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教学要求和学习目标的变化.(一)明确课程标准地位,重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分析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切教学活动的动因和根据.因而,我们可以认为,从“教学目标设计”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领会、理解和实践,这也将直接反映当前新课程区域地理教学现状及其转变过程.下面试以“东南亚”为案例作一说明.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东南亚”一节,选取了“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四段材料,其中包含的区域地理要素包括“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和首都”“气候特点与农业生产及生活”“河流分布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涵盖了“认识地区”部分9条课标中的4条,即:①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②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③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④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我以为,为体现新课程理念,“东南亚”一节中“十字路口的位置”的教学目标设计应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运用东南亚地图说出东南亚的位置,并概括出东南亚被称为“十字路口”的特点,即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从而学会如何描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如何对地理位置进行简要的评价.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有关熟知的(东南亚)、身边的地理事象等,感知地区地理位置,并通过分析、概括等思维,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认识空间地理位置的特点,产生对地理的好奇心.(二)重视构建区域地理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学习迁移能力《课程标准》把区域地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要从案例区域的资料中抽取具有共同意义的、便于迁移的区域知识、技能、方法等,这也意味着要求区域地理教学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地理认知结构是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感知、记忆、理解空间关系的一般方式,是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认知模式、思维模式.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学习包括把新的经验同化到一个人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也包括调整一个人的认知结构去顺应新的经验.建构主义也认为,学习就是实现新信息与学生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同化、改组或重建,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在新意义上的构建.可见,良好认知结构的建立,有利于把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根本.1. 重视区域地理认知结构的构建.区域地理诸多要素中,例如,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植被、资源、人口、经济、工业、农业、商业、城市、文化等,每一种地理要素,都固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和认识方法、思路.如认识区域地形特征的基本方法是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其认知的基本框架如下.2. 在板书中体现认知结构.地理课堂教学板书是教师运用文字、符号、图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和认识过程,使知识概括化和系统化的教学行为.板书对加强系统性,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板书表现的是地理知识的骨架,包括知识要点及其之间的联系;板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呈现出来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板书中的文字、符号、图像等,使一节课的内容简明扼要、系统清晰地表现出来,重点突出,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板书加强了教学直观性,也便于学生复习和巩固.因此,新课程区域地理教学应在板书中体现认知结构.(三)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强调过程与方法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亮点.《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地理新课程的区域地理在设计思路上“使用案例的方式”,并鼓励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所有这些都表明,“认识区域”学习目标的重点之一应是通过对“案例区域”的深入学习让学生在认识这个区域的整体中掌握地理学习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理解应用地理科学方法,并经历地理科学探究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有:①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②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某一区域的地理特征;③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认识地理特征的成因;④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因此,区域地理的一般学习和研究方法是结合地图和有关资料,采用综合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具体要掌握以下三种研究方法.1. 图表研究法.地理学的表述有别于其他学科,文字只能恰当地表达地理概念和观念的一部分,而不能形象地表达空间的概念.有形的图表既是地理学的工具,又是地理知识与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地理思想的表达方式.文字与图表构成了地理学的形象特征.2. 区域分析和综合研究法.所谓“分析综合”,是指把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通过分析各部分的特点、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认清主导因素,从而认识其本质特征.3. 区域比较研究法.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石.地理学的特点之一是“区域性”,即指区域内部相对一致性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比较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它要求通过区域间的自然、人文要素的横向比较,认识区域间的“一致”和“差异”.显然,相对过去“大纲”的区域地理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区域地理教学的变化是深刻的,为此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领会,再实践.
相关标签: 课程标准 内容 转化 成为 教学 目标 评价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