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孔子的论语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读后感!200~300字

2019-05-03

孔子的论语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读后感!200~300字
优质解答
【原文】18.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译文】 楚国狂人先靠近孔子马车、然后唱着歌离开孔子,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只有未来的还能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从政者太危险了!”孔子下车想同他说话,结果孔子追他躲,始终没能交谈.

【原文】18.6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他们试图改变别人,还不如不跟着我们直接改变社会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感慨地说:“飞禽和走兽是不可能合群共处的,如果我不改变别人,那还有谁会赞同我们?最终目的都是天下有道,在这点上、我和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

【原文】18.7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有手有脚不知道劳作,有眼有脑分不清五谷,怎么能称得起老师?”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从他(丈人)身上就能看出来.”

我的理解(5-7):
柳下惠三黜不谏,孔子“不用即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今之从政者殆”.
从政与为政的区别,在于从政不包括最高领导、也就是执政者.例如:从政只是比干,为政却包括纣王!
比干谏一谏,有多大的事?你纣王听就听,不听就算,干嘛非要杀人?
这一杀,就开启了“因言获罪”的先例,就开始让大臣们“伴君如伴虎”.

伴虎怎么伴,楚狂提供了办法:“接舆歌而过”.
接舆是靠近老虎,过是离开老虎,歌则在靠近与远离之间……
靠近老虎、劝谏一下、迅速远离,这就是楚狂提供的办法.

这种办法好不好?不够好!
告诉醉人“你醉了”和叫醒醉人不一样:告诉只是一声,叫醒却需要讲究方法步骤……
阳货想被叫醒,所以“欲见孔子”;孔子求善,所以“下,欲与之言”.
孔子对阳货,是“吾将仕矣”;楚狂与孔子,却是“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接舆而过”这种方法很安全,却不究竟.它能够保护自己,却不能够改变别人——充其量,只能够叫一声、提醒一下别人.

说过楚狂,再说长沮、桀溺.
长沮说“孔子知津”,说明长沮认可了孔子的做法;桀溺说“滔滔天下”,则认为光知津不算,能过河才算本事.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天下那么多人,谁能改变得了?

《宪问》37段说过“辟是逃避,也是开辟.”
所以辟人是逃避小人,也是将小人改变成君子……
所以辟世是逃避世界,也是开创一个新的世界……
辟人和辟世哪个好,当然是辟世好.
所以“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你与其去改变别人,不如直接去改变世界!与其伴君如伴虎,还不如干脆不要君、直接开辟自己的“世外桃源”……

“辟世”确实好,但辟世的难度大.
鸟兽不可与同群,你桀溺就象飞鸟,可以一飞而起,直接辟世;而我们没有翅膀,只能一步步走,象《宪问》37段后一样,先辟人后辟世……
同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离开大众的“世外桃源”也很难经得起风吹浪打……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是呀,如果我们不辟人,有几人知道真正的理想所在?又有几个人会参与你们建设“世外桃源”?

荷蓧丈人又有一番观点,他以经济发展为导向.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你们不能创造社会财富,算什么老师?
“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从这句话来看,荷蓧丈人通过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而子路只消耗社会财富、不创造社会财富!
我们学愚公:光移山,不种地,最后岂不饿死?

子路与荷蓧丈人相反:不仕无义——不做官是不对的!
父母把你养大,你就应该养活父母;国家把你养活,你又怎么能够不去报效国家?报国是大伦,(荷蓧丈人)想只顾种地,却乱了大伦!君子做官,是在做应该做的事.荷蓧丈人该做不做,道怎能行得通?

以上的观点主要有:1、楚狂的“叫一声就跑”;2、长沮、桀溺的“直接辟世”;3、荷蓧丈人的“发展经济”和子路的“紧跟领导”.
这几种谁个对?都对!
仁是一条路,无道就是路堵了,这时的我们,有三种基本方法:1、绕道走——微子去之;2、等路通了再走——箕子为奴;3、使劲往前挤、看能不能走通——比干谏.
这三种方法,加上“今之从政者殆”就构成了以下的做法:
对于醉人,我们首先要学楚狂“叫一声就跑”;如果醉人想醒,我们就要学子路“紧跟领导”、先辟人后辟世;如果醉人不想醒,我们就只能不管他、自己“直接辟世”了;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放弃“发展经济”……

本段(5-7):无道中,我们实现理想的具体做法.
【原文】18.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译文】 楚国狂人先靠近孔子马车、然后唱着歌离开孔子,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只有未来的还能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从政者太危险了!”孔子下车想同他说话,结果孔子追他躲,始终没能交谈.

【原文】18.6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他们试图改变别人,还不如不跟着我们直接改变社会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感慨地说:“飞禽和走兽是不可能合群共处的,如果我不改变别人,那还有谁会赞同我们?最终目的都是天下有道,在这点上、我和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

【原文】18.7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有手有脚不知道劳作,有眼有脑分不清五谷,怎么能称得起老师?”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从他(丈人)身上就能看出来.”

我的理解(5-7):
柳下惠三黜不谏,孔子“不用即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今之从政者殆”.
从政与为政的区别,在于从政不包括最高领导、也就是执政者.例如:从政只是比干,为政却包括纣王!
比干谏一谏,有多大的事?你纣王听就听,不听就算,干嘛非要杀人?
这一杀,就开启了“因言获罪”的先例,就开始让大臣们“伴君如伴虎”.

伴虎怎么伴,楚狂提供了办法:“接舆歌而过”.
接舆是靠近老虎,过是离开老虎,歌则在靠近与远离之间……
靠近老虎、劝谏一下、迅速远离,这就是楚狂提供的办法.

这种办法好不好?不够好!
告诉醉人“你醉了”和叫醒醉人不一样:告诉只是一声,叫醒却需要讲究方法步骤……
阳货想被叫醒,所以“欲见孔子”;孔子求善,所以“下,欲与之言”.
孔子对阳货,是“吾将仕矣”;楚狂与孔子,却是“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接舆而过”这种方法很安全,却不究竟.它能够保护自己,却不能够改变别人——充其量,只能够叫一声、提醒一下别人.

说过楚狂,再说长沮、桀溺.
长沮说“孔子知津”,说明长沮认可了孔子的做法;桀溺说“滔滔天下”,则认为光知津不算,能过河才算本事.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天下那么多人,谁能改变得了?

《宪问》37段说过“辟是逃避,也是开辟.”
所以辟人是逃避小人,也是将小人改变成君子……
所以辟世是逃避世界,也是开创一个新的世界……
辟人和辟世哪个好,当然是辟世好.
所以“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你与其去改变别人,不如直接去改变世界!与其伴君如伴虎,还不如干脆不要君、直接开辟自己的“世外桃源”……

“辟世”确实好,但辟世的难度大.
鸟兽不可与同群,你桀溺就象飞鸟,可以一飞而起,直接辟世;而我们没有翅膀,只能一步步走,象《宪问》37段后一样,先辟人后辟世……
同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离开大众的“世外桃源”也很难经得起风吹浪打……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是呀,如果我们不辟人,有几人知道真正的理想所在?又有几个人会参与你们建设“世外桃源”?

荷蓧丈人又有一番观点,他以经济发展为导向.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你们不能创造社会财富,算什么老师?
“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从这句话来看,荷蓧丈人通过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而子路只消耗社会财富、不创造社会财富!
我们学愚公:光移山,不种地,最后岂不饿死?

子路与荷蓧丈人相反:不仕无义——不做官是不对的!
父母把你养大,你就应该养活父母;国家把你养活,你又怎么能够不去报效国家?报国是大伦,(荷蓧丈人)想只顾种地,却乱了大伦!君子做官,是在做应该做的事.荷蓧丈人该做不做,道怎能行得通?

以上的观点主要有:1、楚狂的“叫一声就跑”;2、长沮、桀溺的“直接辟世”;3、荷蓧丈人的“发展经济”和子路的“紧跟领导”.
这几种谁个对?都对!
仁是一条路,无道就是路堵了,这时的我们,有三种基本方法:1、绕道走——微子去之;2、等路通了再走——箕子为奴;3、使劲往前挤、看能不能走通——比干谏.
这三种方法,加上“今之从政者殆”就构成了以下的做法:
对于醉人,我们首先要学楚狂“叫一声就跑”;如果醉人想醒,我们就要学子路“紧跟领导”、先辟人后辟世;如果醉人不想醒,我们就只能不管他、自己“直接辟世”了;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放弃“发展经济”……

本段(5-7):无道中,我们实现理想的具体做法.
相关标签: 孔子 论语 天下 读后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