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解答
使动用法,就是使之动,也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词在常态下往往不具有使动性质,而在活用的句子中却改变常态具有了使动性.文言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有这样的改变.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却是没有的.
1.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一种表示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的活用.在一般句子(非使动句子)中,宾语往往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他做作业.”“做”这个动作是由主语“他”发出的,而且,谓语“做”的对象是“作业”,也就是说宾语“作业”是主语“他”支配的对象.而在有“使动”关系的句子中,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往往不是由主语发出的;宾语也不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如果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臣活之”应该译为“我活了他”.这显然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因为“活”这个词是一个不及物的动词.现代汉语中,不及物的动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在文言中,不及物的动词却常常可以带宾语,因而,我们就说这个不及物的动词给活用了.那它活用做什么词了?当然,肯定不是活用作及物动词了.经过人们研究这类词发现,这些不及物的动词翻译过来时都有“使(宾语)动”的性质,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活用为“使动用”或“使动式”,后来规范了,就称之为“使动用法”.
下面是一些动词使动用法活用的典型例句.
1、既来之,则安之.(《论语》之《季氏将伐颛臾》)
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4、序八州而朝同列.(同上)
例句中“来”“归”“斗”“朝”的常态义分别是“到来”“回去”“争斗”“朝拜”义,均是不及物的动词,都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性质的改变,翻译时要译为“使……到来”“使……回去”“使……争斗”“使……朝拜”的形式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它们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活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动词的使动用法活用中,并不是所有使动用法活用的词都是不及物的动词,有时及物动词也可以有使动用法的活用.只不过,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罢了.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上面例中的“负”“从”都是及物动词,但也活用了.
我们知道,文言中,并不只是动词有使动用法,形容词和名词同样可以有使动用法的活用.那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与动词的使动用法一样不一样呢?应该说,总体上看,它们是一样的.因为它们活用以后都有“使(宾语)怎么样”“让(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但又有些差别.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中,一般地,形容词本身也不可以带宾语,只不过活用后,这个词具有了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我们就说它活用了.请看下例: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此例中的“尊”,意思是“尊贵”.它本身不可以带宾语的,但在这里它却带了宾语“长安君之位”,而且有了“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可以看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的活用.至于名词的使动用法,不过是名词先活用作动词,然后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掌握了这一点,就不难判断了.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这里的“王”,先活用为动词“称王”“做王”,然后再活用为使动用法,译为“使……为王”“使……称王”.所以,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的活用.提醒大家的是,文言中名词的使动用法很少见.
使动用法,就是使之动,也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词在常态下往往不具有使动性质,而在活用的句子中却改变常态具有了使动性.文言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有这样的改变.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却是没有的.
1.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一种表示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的活用.在一般句子(非使动句子)中,宾语往往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他做作业.”“做”这个动作是由主语“他”发出的,而且,谓语“做”的对象是“作业”,也就是说宾语“作业”是主语“他”支配的对象.而在有“使动”关系的句子中,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往往不是由主语发出的;宾语也不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如果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臣活之”应该译为“我活了他”.这显然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因为“活”这个词是一个不及物的动词.现代汉语中,不及物的动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在文言中,不及物的动词却常常可以带宾语,因而,我们就说这个不及物的动词给活用了.那它活用做什么词了?当然,肯定不是活用作及物动词了.经过人们研究这类词发现,这些不及物的动词翻译过来时都有“使(宾语)动”的性质,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活用为“使动用”或“使动式”,后来规范了,就称之为“使动用法”.
下面是一些动词使动用法活用的典型例句.
1、既来之,则安之.(《论语》之《季氏将伐颛臾》)
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4、序八州而朝同列.(同上)
例句中“来”“归”“斗”“朝”的常态义分别是“到来”“回去”“争斗”“朝拜”义,均是不及物的动词,都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性质的改变,翻译时要译为“使……到来”“使……回去”“使……争斗”“使……朝拜”的形式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它们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活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动词的使动用法活用中,并不是所有使动用法活用的词都是不及物的动词,有时及物动词也可以有使动用法的活用.只不过,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罢了.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上面例中的“负”“从”都是及物动词,但也活用了.
我们知道,文言中,并不只是动词有使动用法,形容词和名词同样可以有使动用法的活用.那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与动词的使动用法一样不一样呢?应该说,总体上看,它们是一样的.因为它们活用以后都有“使(宾语)怎么样”“让(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但又有些差别.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中,一般地,形容词本身也不可以带宾语,只不过活用后,这个词具有了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我们就说它活用了.请看下例: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此例中的“尊”,意思是“尊贵”.它本身不可以带宾语的,但在这里它却带了宾语“长安君之位”,而且有了“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可以看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的活用.至于名词的使动用法,不过是名词先活用作动词,然后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掌握了这一点,就不难判断了.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这里的“王”,先活用为动词“称王”“做王”,然后再活用为使动用法,译为“使……为王”“使……称王”.所以,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的活用.提醒大家的是,文言中名词的使动用法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