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八年级上册语文30课书下注释,

2019-04-02

八年级上册语文30课书下注释,
优质解答
第三十课《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解读】
1.种豆南山下,草盛(shèng)豆苗稀.
[译句]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字词] ①盛(shèng):茂盛;②稀:稀疏;
[句式] “种豆南山下”省略句,即“种豆于南山下”.
[赏析]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倍感亲切.此句说明了种豆的地点,同时也描述了豆苗的生长情况.
2.晨兴理荒秽(huì),带月荷(hè)锄归.
[译句]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字词] ①晨兴理荒秽(huì):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兴,起来.荒秽,野草.理,清除,清理;②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赏析]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清除杂草.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朝出晚归,当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中就可以使读者感悟到.
3.道狭草木长(zhǎng),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句] 狭窄的归路上草木丛生,晚露沾湿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字词] ①草木长(zhǎng):草木丛生;②沾:沾湿;③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但,只要.无违,不违背.愿,意愿.
[赏析]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使之塞上》
王 维
【解读】
1.单车欲问边,属(shǔ)国过居延.
[译句] 随轻车简从将去慰问护疆守边的将士,我以使者身份经过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字词] ①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②欲:将要;③属(shǔ)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④过:经过;⑤居延:故址在现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
[赏析] 诗的首联,利用记叙手法点明了出使的目的地和出使原因.
2.征蓬(péng)出汉塞,归雁(yàn)入胡天.
[译句] 恰像飘飞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临汉朝的边塞,又如那振翅北归的大雁,翱翔飞进胡人的天际.
[字词] ①征蓬:飘飞的蓬草;②胡天:胡人盘踞的地方.
[赏析] 颔联为对偶句.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译句] 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
[字词] ①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②长河:黄河.
[赏析] 颈联两句为对偶句.抓住景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鲜明地勾勒出塞外高原上苍茫辽阔而又壮丽雄奇的景象.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4.萧(xiāo)关逢候骑,都(dū)护在燕(yān)然.
[译句] 到了边塞萧关,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字词] ①萧(xiāo)关:古关名,在现在宁夏固原东南;②逢:遇到;③候骑:骑马的侦察兵;④都(dū)护:唐代边疆设有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里指前敌统帅;⑤燕(yān)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赏析] 尾联两句利用记叙手法,写快达到目的地时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那种急于赶赴边关以及他对前方将士由衷敬佩的心情.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解读】
1.渡远荆(jīng)门外,来从楚国游.
[译句]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
[字词] ①荆(jīng)门: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②楚国:楚地.
[赏析] 诗的首联,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的地点、途中已经到达的地方以及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译句]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逐渐消失.江水在广阔无际的空地上奔流.
[字词] ①平野:低平的原野;②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赏析] 诗的颔联是对偶句.描写远景.“随”、“入”二字,能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译句] 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江上的云彩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字词] ①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②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赏析] 诗的颈联描写近景.采用比喻修辞手法.明月倒映入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江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先以水中明月如天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4.仍怜(lián)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句] (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怜爱故乡的水啊,她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远行的小舟.
[字词] ①怜:爱;
[赏析] 诗的尾联抒情(思乡).采用拟人手法.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解读】
1.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jīng)不动夕阳迟.
[译句] (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缓慢地下沉,酒店、茶馆的招子在无风的傍晚静止不动.
[字词] ①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②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
[赏析] 诗的首联写景,前句一“东”一“西”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后句由远及近,从“帘旌”到“夕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夕阳入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
2.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xǐ yǐ)湖山欲暮时.
[译句] 我登临的地方,让吴国和蜀国在这里分开;我徘徊的时刻,使洞庭湖与君山笼罩在暮霭里.
[字词] ①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②徙倚:徘徊.
[赏析] 诗的颔联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能不让人“徙倚”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3.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译句]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 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
[字词] ①三年多难: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②凭危:指登楼.凭,靠着.危,指高处.
[赏析] 诗的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之让人感慨万分.诗人的“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但是又能为之奈何呢?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三年多难”,本来已经不胜觳觫,却还要在这里登高临危,让人如何能忍受呢?诗意至此,已经一波三折,千回百转,把感情推向了极致.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4.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cāng)波无限悲.
[译句] 在凄冷的风霜里,已是满头白发的我登高凭吊古人,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字词] ①吊:凭吊.
[赏析] 诗的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第三十课《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解读】
1.种豆南山下,草盛(shèng)豆苗稀.
[译句]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字词] ①盛(shèng):茂盛;②稀:稀疏;
[句式] “种豆南山下”省略句,即“种豆于南山下”.
[赏析]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倍感亲切.此句说明了种豆的地点,同时也描述了豆苗的生长情况.
2.晨兴理荒秽(huì),带月荷(hè)锄归.
[译句]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字词] ①晨兴理荒秽(huì):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兴,起来.荒秽,野草.理,清除,清理;②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赏析]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清除杂草.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朝出晚归,当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中就可以使读者感悟到.
3.道狭草木长(zhǎng),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句] 狭窄的归路上草木丛生,晚露沾湿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字词] ①草木长(zhǎng):草木丛生;②沾:沾湿;③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但,只要.无违,不违背.愿,意愿.
[赏析]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使之塞上》
王 维
【解读】
1.单车欲问边,属(shǔ)国过居延.
[译句] 随轻车简从将去慰问护疆守边的将士,我以使者身份经过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字词] ①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②欲:将要;③属(shǔ)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④过:经过;⑤居延:故址在现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
[赏析] 诗的首联,利用记叙手法点明了出使的目的地和出使原因.
2.征蓬(péng)出汉塞,归雁(yàn)入胡天.
[译句] 恰像飘飞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临汉朝的边塞,又如那振翅北归的大雁,翱翔飞进胡人的天际.
[字词] ①征蓬:飘飞的蓬草;②胡天:胡人盘踞的地方.
[赏析] 颔联为对偶句.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译句] 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
[字词] ①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②长河:黄河.
[赏析] 颈联两句为对偶句.抓住景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鲜明地勾勒出塞外高原上苍茫辽阔而又壮丽雄奇的景象.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4.萧(xiāo)关逢候骑,都(dū)护在燕(yān)然.
[译句] 到了边塞萧关,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字词] ①萧(xiāo)关:古关名,在现在宁夏固原东南;②逢:遇到;③候骑:骑马的侦察兵;④都(dū)护:唐代边疆设有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里指前敌统帅;⑤燕(yān)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赏析] 尾联两句利用记叙手法,写快达到目的地时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那种急于赶赴边关以及他对前方将士由衷敬佩的心情.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解读】
1.渡远荆(jīng)门外,来从楚国游.
[译句]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
[字词] ①荆(jīng)门: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②楚国:楚地.
[赏析] 诗的首联,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的地点、途中已经到达的地方以及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译句]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逐渐消失.江水在广阔无际的空地上奔流.
[字词] ①平野:低平的原野;②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赏析] 诗的颔联是对偶句.描写远景.“随”、“入”二字,能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译句] 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江上的云彩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字词] ①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②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赏析] 诗的颈联描写近景.采用比喻修辞手法.明月倒映入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江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先以水中明月如天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4.仍怜(lián)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句] (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怜爱故乡的水啊,她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远行的小舟.
[字词] ①怜:爱;
[赏析] 诗的尾联抒情(思乡).采用拟人手法.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解读】
1.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jīng)不动夕阳迟.
[译句] (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缓慢地下沉,酒店、茶馆的招子在无风的傍晚静止不动.
[字词] ①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②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
[赏析] 诗的首联写景,前句一“东”一“西”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后句由远及近,从“帘旌”到“夕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夕阳入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
2.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xǐ yǐ)湖山欲暮时.
[译句] 我登临的地方,让吴国和蜀国在这里分开;我徘徊的时刻,使洞庭湖与君山笼罩在暮霭里.
[字词] ①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②徙倚:徘徊.
[赏析] 诗的颔联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能不让人“徙倚”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3.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译句]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 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
[字词] ①三年多难: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②凭危:指登楼.凭,靠着.危,指高处.
[赏析] 诗的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之让人感慨万分.诗人的“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但是又能为之奈何呢?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三年多难”,本来已经不胜觳觫,却还要在这里登高临危,让人如何能忍受呢?诗意至此,已经一波三折,千回百转,把感情推向了极致.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4.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cāng)波无限悲.
[译句] 在凄冷的风霜里,已是满头白发的我登高凭吊古人,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字词] ①吊:凭吊.
[赏析] 诗的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相关标签: 八年级 语文 注释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