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1.请说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2019-04-30

1.请说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优质解答
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1.语文课程功能的定位
   关于语文课程的定位,一方面要考虑语文课程本身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一方面要研究外部对语文课程具有什么样的要求,两方面结合起来,确定在当今社会发展大趋势下语文课程的位置.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本国的国情和特点出发,提出了适应当今时代的培养目标,其要点是:在课程及其实施的全过程中渗透德育,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包括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积极的探索精神、善于动手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责任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与能力;能适应当代社会和未来生活,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具有初步的人生规划能力和创业意识,包括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语文课具有多重概念.其一就是育人的功能,二是培养学生理解和利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概念,三是汲取民族文化,了解多样文化的概念.用一句话来概括,语文课程就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做人.
   就课程的特点来看,语文课程必须高度关注思想情感方面的内容.语文课程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课程内容包含语言、文字及其作品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方法、策略等.然而,学习运用口头和书面的语言,不可能纯粹讨论语言、文字结构和运用规律的问题,运用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活动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有学者所言:“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在学习语言、文字以及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学到了语言文字,也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内容.语文课安排学生阅读,学习语言表达的形式,学生同时还学到了其他方面的知识,思想观念、情感态度也会在阅读中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事实上,学生和其他各领域的人们一样,进行大量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作品的内容,为了增长知识、获取信息、获得审美享受,而不是作为语言学家、写作学专家和语文教学的专家去阅读.他们在为表达内容而阅读的过程中,也学到了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形式是黏附在一起的,所以表达内容的价值导向应该纳入语文课程的功能系统.语文课程要关注表达的形式,也要关注表达的内容;不能只关心表达形式,也不能抛开表达形式去大谈表达内容.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设计,既要考虑语言文字的知识和运用规律,又要关注表达内容方面.
   在语文课程定位方面,我们还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我们明确地提出了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就是语文素养,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是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调整和整合的结果和需要,体现了语文课程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语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质在语文方面的体现,既包含了在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方面的要求,也包含了对人才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的要求.
   2.语文课程的目标结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前言中说: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这一轮课程改革,对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加强了整合.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各学科都要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从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而言,则应该使本学科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系统建立了“三个维度”的模型: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这样的目标系统,语文课程应该关注目标与内容的调整、拓展、丰富.知识和能力是语文课程目标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语文课程需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内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系统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融为一体,螺旋上升的.在构建目标系统的时候,我们贯彻了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思想.在实现总目标的前提下,分年段地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程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我们这样来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我们又从横向设计了语文课程的结构,规划了语文课程内容的五个方面,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特别是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第一次进入到我们的视野,进入到我们语文的课程.我们在规划这五方面课程内容的时候,注重加强语文课程的内部联系,就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之间的联系.我们还注意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加强语文课程和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想象世界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3.语文课程的学习方式与评价改革
   这一轮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点是变革学习方式,与此相应,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也随之进行大力的变革.
   学习方式的变革主要是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规划课程的时候,我们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重读书、重体验、重积累,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教学上,则要努力培养探究学习的氛围和习惯,创设与教育内容、教育规律、学生经验相吻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参与探究的动机和自信,紧扣本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方法,开创师生互动、开放的教学局面,促进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生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加强教学过程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非常重要,它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一个指挥棒的作用.在课程标准里面我们有意识地弱化了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强化了评价的激励和反馈的功能,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评价的改革,来推动我们教学的改革.在教学评价方面,坚持立足于从综合素质的角度考查学生在本学科课程的学业水平,强调评价的发展性和过程性,注意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业考试的命题,强调综合素养和基本能力,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学生经验.
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1.语文课程功能的定位
   关于语文课程的定位,一方面要考虑语文课程本身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一方面要研究外部对语文课程具有什么样的要求,两方面结合起来,确定在当今社会发展大趋势下语文课程的位置.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本国的国情和特点出发,提出了适应当今时代的培养目标,其要点是:在课程及其实施的全过程中渗透德育,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包括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积极的探索精神、善于动手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责任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与能力;能适应当代社会和未来生活,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具有初步的人生规划能力和创业意识,包括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语文课具有多重概念.其一就是育人的功能,二是培养学生理解和利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概念,三是汲取民族文化,了解多样文化的概念.用一句话来概括,语文课程就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做人.
   就课程的特点来看,语文课程必须高度关注思想情感方面的内容.语文课程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课程内容包含语言、文字及其作品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方法、策略等.然而,学习运用口头和书面的语言,不可能纯粹讨论语言、文字结构和运用规律的问题,运用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活动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有学者所言:“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在学习语言、文字以及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学到了语言文字,也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内容.语文课安排学生阅读,学习语言表达的形式,学生同时还学到了其他方面的知识,思想观念、情感态度也会在阅读中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事实上,学生和其他各领域的人们一样,进行大量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作品的内容,为了增长知识、获取信息、获得审美享受,而不是作为语言学家、写作学专家和语文教学的专家去阅读.他们在为表达内容而阅读的过程中,也学到了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形式是黏附在一起的,所以表达内容的价值导向应该纳入语文课程的功能系统.语文课程要关注表达的形式,也要关注表达的内容;不能只关心表达形式,也不能抛开表达形式去大谈表达内容.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设计,既要考虑语言文字的知识和运用规律,又要关注表达内容方面.
   在语文课程定位方面,我们还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我们明确地提出了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就是语文素养,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是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调整和整合的结果和需要,体现了语文课程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语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质在语文方面的体现,既包含了在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方面的要求,也包含了对人才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的要求.
   2.语文课程的目标结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前言中说: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这一轮课程改革,对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加强了整合.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各学科都要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从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而言,则应该使本学科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系统建立了“三个维度”的模型: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这样的目标系统,语文课程应该关注目标与内容的调整、拓展、丰富.知识和能力是语文课程目标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语文课程需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内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系统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融为一体,螺旋上升的.在构建目标系统的时候,我们贯彻了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思想.在实现总目标的前提下,分年段地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程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我们这样来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我们又从横向设计了语文课程的结构,规划了语文课程内容的五个方面,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特别是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第一次进入到我们的视野,进入到我们语文的课程.我们在规划这五方面课程内容的时候,注重加强语文课程的内部联系,就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之间的联系.我们还注意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加强语文课程和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想象世界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3.语文课程的学习方式与评价改革
   这一轮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点是变革学习方式,与此相应,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也随之进行大力的变革.
   学习方式的变革主要是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规划课程的时候,我们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重读书、重体验、重积累,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教学上,则要努力培养探究学习的氛围和习惯,创设与教育内容、教育规律、学生经验相吻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参与探究的动机和自信,紧扣本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方法,开创师生互动、开放的教学局面,促进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生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加强教学过程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非常重要,它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一个指挥棒的作用.在课程标准里面我们有意识地弱化了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强化了评价的激励和反馈的功能,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评价的改革,来推动我们教学的改革.在教学评价方面,坚持立足于从综合素质的角度考查学生在本学科课程的学业水平,强调评价的发展性和过程性,注意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业考试的命题,强调综合素养和基本能力,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学生经验.
相关标签: 义务教育 改革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