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论语中对于言行举止的评价

2019-05-03

论语中对于言行举止的评价
优质解答
学而篇第一

(三)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满口花言巧语,装着一付和善的样子讨好别人,这样的人具有的‘仁德’是很少的.”
【心得】
花言巧语的人绝大多数是不做实事的人,不做实事的人也就不是实事求是的人,这样的人就绝不能称之为品德高尚的人.依我看则不是“鲜有”,而是“绝无”.

(七)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这学矣.”
【译文】
子夏说:“能够尊敬贤者,不重女色;侍奉父母,能竭尽心力,服侍国君,能够有献身精神;和朋友交往,能信守自己的诺言.一个这样的人虽然自谦说自己没有学问,我也一定说他是有学问的人.”
【心得】
信守自己的诺言,才能有朋友;与朋友交往信守诺言,才能够有真正的朋友.一个连与自己的朋友交往都不能信守诺言的人,他能够在与人的交际中得到人们的认可吗?
与人交往,要言而有信.什么叫言而有信,那就是说了就要做,而且要不打折扣地去做.

(十四)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一个君子在饮食上不要求过饱、居住上不讲究舒适,做事迅速敏捷而言语谨慎,又能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心得
做事不拖踏,行动快,说话要谨慎,应该成为我们言行的准则,这是言与行的和谐.而在现实社会中,说的多做的少,只说不做的事是不少见的.一个人敏事慎言就容易立足,一个社会形成了敏事慎言的风气,就能够避免虚华和浮躁.

为政篇第二

(十三)
【原文】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君子.孔子说:“先把要说的话付之于行动,然后再把所做的说出来(这样的人就称得上君子了).
【心得】
所谓君子,是古代对人的一个最高的评价.君子不但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而且也是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先说后做就能成为君子,是不是做君子太容易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先说再做,多说少做,甚至有的人是说了不做.
“行之于未言之前,言之于行动之后”,按照做的事去实事求是地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十八)
【原文】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言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
子张向孔子求教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办法.孔子说:“多听别人的意见,有疑问就人保留,谨慎地说出无疑问、有把握的事,就能减少错误;多看,保留疑问,谨慎在实行有无疑问的事,就减少后悔,说话少出错误,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的机会也就在其中了.”
【心得】
说话谨慎,做事谨慎,就会少犯错误,成功也就多了.为官如此,做人也是如此.
里仁篇第四
(十二)
【原文】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
孔子说:“一切依照私利来行事,就会招来众多怨恨.”
【心得】
私心是人人都有的,但关键是你的行为是不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倘真如此就是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招来众怨也是自然之中的事.

(二十二)
【原文】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人不会轻易把话说出来,因自己的行为与言语不相符合就会感到羞耻.”
【心得】
讲诚信的人,说了就要去做.说了不做,就是假话、大话、空话.因为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就不能轻易地说.

(二十四)
【原文】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上要敏捷.”
【心得】
此话与“敏于事而慎于言”意思相同,只不过是语序不同所强调的不同而已.

公冶长篇第五
(十)
【原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是不可能雕琢什么了, 粪土筑的门墙壁是不可能粉刷了,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批评他什么呢?”孔子又说:“原先我对于人们,听了他们的话,就相信他们的行为;如今我看一个人,是听了他们的话,还要考察他们的行为.是宰予改变了我观察人的方法.”
【心得】
观察一个人,不但要听他说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看他如何去做的.这是判断一个人的一条最重要标准.
颜渊篇第十二
(三)
【原文】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讠刃).”曰:“其言也(讠刃),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者难,言之得无乎?”
【译文】
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慎重.”
司马牛又问:“说话慎重,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话能不慎重吗?”
【心得】
说出来的话,一定要去实行.也正因如此,说话就一定要慎重.其实,说话慎重的人未必就是仁者,但仁者说话一定是慎重的.


子路篇第十三

(三)
【原文】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
子路说:“如果鲁国国君等待老师去替他处理政事,老师打算先做什么?”
孔子说:“首先要正名分呀!”子路说:“有这等事,老师真是迂腐呀!这有什么可正的!”孔子说:“真粗野鲁莽啊,仲由!一个君子对他不知道的事,应该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话就不顺;说话不顺,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国家的礼乐制度就建立不起来;国家的礼乐制度建立不起来,刑罚的执行就不恰当;刑罚执行不恰当,百姓就不知道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就一定能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心得】
一个人说话做事首先应该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知道自己有一个什么样的名分,比如,你的身份、地位(家庭中的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威信等,然后再决定去说什么和做什么.名正了、言也就顺了,事也就能够做成了.
(二十)
【原文】
子曰:“言必行,行必果.”
【译文】
孔子说:“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有结果.”
【心得】
说话守信用就是要践行自己的诺言,也就是说了就做;做事有结果就是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正如我国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所说:“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一个人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和工作上养成这样一个良好的习惯,那么我想他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实际上,“言必行,行必果”就是说话做事认真的具体表现.
一个人生成功的人,一定具备这个良好品质;一个具备这一良好品质的人,他的人生一定会走向成功.

宪问篇第十四

(三)
【原文】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国家混乱无道,做正直的事,说话要谨慎.”
【心得】
国家如此,在一个集体中和与人交往中也是如此.

(四)
【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好的言论,有好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有道德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道德.”
【心得】
有道德的人的好的言论和勇敢,是良好道德的自然表现.而不道德的人的好的言论是掩饰,其勇敢充其量只不过是显示而已.

(二十)
【原文】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译文】
孔子说:“那种大言不惭的人,要他实践就困难了.”
【心得】
所谓大话,就是所言超出了自己能力本身的话,当然要他按照其年说的话去做也就困难了.说出的话不能在实践中兑现,其诚信度自然就会下降,严重诚信度的话就会荡然无存.一个人如果说出的话人们都不相信,那他还有什么人格可言呢?如果一个社会,说大话成为一种风气的话,那么这个庆祝会还能够健康顺利地发展吗!?

(二十七)
【原文】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可耻.”
【心得】
前面说的是说出的话与实际做得相比的“大”与“小”的问题,这里说的是说出的话与实际做得相比的“多”与“少”的问题.孔子赞成的至少两者应该相等.

卫灵公篇第十五

(六)
【原文】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译文】
子张问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主张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为厚道庄重,即使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也能行得通.说话不忠诚老实,行迹不厚道庄重,即使在本乡州里,又怎能行得通呢?站着就好像看到‘忠信笃敬’几个字出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见到为几个籽呈现有车前的衡木旁,这样做了以后就行得通.”子张把这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心得】
认认真真地说话,认信真真地做事,你所主张的事就能够取得成功.

(八)
【原文】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
孔子说:“可以与他说话却不与他说,就会失掉人才;不可与他谈却与他谈,就是浪费言语.聪明人不失掉人才,也不浪费言语.”
【心得】
聪明的人应该做好二件事,一是哪些人是人才,哪些人不是人才;二是与哪些人交往,不与哪些人交往.作为一个管理者更是如此.

(二十三)
【原文】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会根据一个人的所说的话而推举他;也不会因为一个人有缺点错误就把正确的话鄙弃不理.”
【心得】
“有德者不必有言”,所以不能“以言举人”;有过失的人未必所说的都无道理,所以不能“以人废言”.

季氏篇第十六

(十)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在九个方面要用心思考:看时人看分明,听时要听清楚,脸上的神色要显得温和,容貌态度要庄重,说话要忠诚,做事要认真,遇到疑问要询问求教,发怒了要考虑后患,见到财利要想到是否合于仁义.
【心得】
本节谈的是作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不断地从九个方面来反思自己,也就是从九个方面来要求自己,其中又直接谈及到发人的言与行.正如在《卫灵公篇第十五》的第三则中的“言忠信,行笃敬”,再一次强调了说话要忠诚守信,做事要认真认真负责.

子张篇第十九

(九)
【原文】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译文】
子夏说:“君子有三种神态的变化远看他很庄重,接近他温文尔雅,听他说话又很严肃.”
【心得】
这是君子品德内在修养高尚的外在的三个方面表现:庄重、儒雅、严肃.没有高素养的修炼,是达不到这三点的有机结合的.

尧曰篇第二十

(三)
【原文】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知道天命.就无法成为君子;不懂礼节,就无法立身;不会分辩人家的言论,就无法真正了解和认识他人.”
【心得】
要善于分辩出人的言论的虚与实、真与伪,进而才能真正地了解一个人.对一人了解了,做事的针对性也就更强了,当然效果就能够好.
学而篇第一

(三)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满口花言巧语,装着一付和善的样子讨好别人,这样的人具有的‘仁德’是很少的.”
【心得】
花言巧语的人绝大多数是不做实事的人,不做实事的人也就不是实事求是的人,这样的人就绝不能称之为品德高尚的人.依我看则不是“鲜有”,而是“绝无”.

(七)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这学矣.”
【译文】
子夏说:“能够尊敬贤者,不重女色;侍奉父母,能竭尽心力,服侍国君,能够有献身精神;和朋友交往,能信守自己的诺言.一个这样的人虽然自谦说自己没有学问,我也一定说他是有学问的人.”
【心得】
信守自己的诺言,才能有朋友;与朋友交往信守诺言,才能够有真正的朋友.一个连与自己的朋友交往都不能信守诺言的人,他能够在与人的交际中得到人们的认可吗?
与人交往,要言而有信.什么叫言而有信,那就是说了就要做,而且要不打折扣地去做.

(十四)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一个君子在饮食上不要求过饱、居住上不讲究舒适,做事迅速敏捷而言语谨慎,又能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心得
做事不拖踏,行动快,说话要谨慎,应该成为我们言行的准则,这是言与行的和谐.而在现实社会中,说的多做的少,只说不做的事是不少见的.一个人敏事慎言就容易立足,一个社会形成了敏事慎言的风气,就能够避免虚华和浮躁.

为政篇第二

(十三)
【原文】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君子.孔子说:“先把要说的话付之于行动,然后再把所做的说出来(这样的人就称得上君子了).
【心得】
所谓君子,是古代对人的一个最高的评价.君子不但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而且也是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先说后做就能成为君子,是不是做君子太容易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先说再做,多说少做,甚至有的人是说了不做.
“行之于未言之前,言之于行动之后”,按照做的事去实事求是地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十八)
【原文】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言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
子张向孔子求教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办法.孔子说:“多听别人的意见,有疑问就人保留,谨慎地说出无疑问、有把握的事,就能减少错误;多看,保留疑问,谨慎在实行有无疑问的事,就减少后悔,说话少出错误,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的机会也就在其中了.”
【心得】
说话谨慎,做事谨慎,就会少犯错误,成功也就多了.为官如此,做人也是如此.
里仁篇第四
(十二)
【原文】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
孔子说:“一切依照私利来行事,就会招来众多怨恨.”
【心得】
私心是人人都有的,但关键是你的行为是不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倘真如此就是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招来众怨也是自然之中的事.

(二十二)
【原文】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人不会轻易把话说出来,因自己的行为与言语不相符合就会感到羞耻.”
【心得】
讲诚信的人,说了就要去做.说了不做,就是假话、大话、空话.因为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就不能轻易地说.

(二十四)
【原文】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上要敏捷.”
【心得】
此话与“敏于事而慎于言”意思相同,只不过是语序不同所强调的不同而已.

公冶长篇第五
(十)
【原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是不可能雕琢什么了, 粪土筑的门墙壁是不可能粉刷了,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批评他什么呢?”孔子又说:“原先我对于人们,听了他们的话,就相信他们的行为;如今我看一个人,是听了他们的话,还要考察他们的行为.是宰予改变了我观察人的方法.”
【心得】
观察一个人,不但要听他说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看他如何去做的.这是判断一个人的一条最重要标准.
颜渊篇第十二
(三)
【原文】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讠刃).”曰:“其言也(讠刃),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者难,言之得无乎?”
【译文】
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慎重.”
司马牛又问:“说话慎重,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话能不慎重吗?”
【心得】
说出来的话,一定要去实行.也正因如此,说话就一定要慎重.其实,说话慎重的人未必就是仁者,但仁者说话一定是慎重的.


子路篇第十三

(三)
【原文】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
子路说:“如果鲁国国君等待老师去替他处理政事,老师打算先做什么?”
孔子说:“首先要正名分呀!”子路说:“有这等事,老师真是迂腐呀!这有什么可正的!”孔子说:“真粗野鲁莽啊,仲由!一个君子对他不知道的事,应该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话就不顺;说话不顺,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国家的礼乐制度就建立不起来;国家的礼乐制度建立不起来,刑罚的执行就不恰当;刑罚执行不恰当,百姓就不知道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就一定能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心得】
一个人说话做事首先应该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知道自己有一个什么样的名分,比如,你的身份、地位(家庭中的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威信等,然后再决定去说什么和做什么.名正了、言也就顺了,事也就能够做成了.
(二十)
【原文】
子曰:“言必行,行必果.”
【译文】
孔子说:“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有结果.”
【心得】
说话守信用就是要践行自己的诺言,也就是说了就做;做事有结果就是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正如我国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所说:“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一个人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和工作上养成这样一个良好的习惯,那么我想他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实际上,“言必行,行必果”就是说话做事认真的具体表现.
一个人生成功的人,一定具备这个良好品质;一个具备这一良好品质的人,他的人生一定会走向成功.

宪问篇第十四

(三)
【原文】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国家混乱无道,做正直的事,说话要谨慎.”
【心得】
国家如此,在一个集体中和与人交往中也是如此.

(四)
【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好的言论,有好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有道德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道德.”
【心得】
有道德的人的好的言论和勇敢,是良好道德的自然表现.而不道德的人的好的言论是掩饰,其勇敢充其量只不过是显示而已.

(二十)
【原文】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译文】
孔子说:“那种大言不惭的人,要他实践就困难了.”
【心得】
所谓大话,就是所言超出了自己能力本身的话,当然要他按照其年说的话去做也就困难了.说出的话不能在实践中兑现,其诚信度自然就会下降,严重诚信度的话就会荡然无存.一个人如果说出的话人们都不相信,那他还有什么人格可言呢?如果一个社会,说大话成为一种风气的话,那么这个庆祝会还能够健康顺利地发展吗!?

(二十七)
【原文】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可耻.”
【心得】
前面说的是说出的话与实际做得相比的“大”与“小”的问题,这里说的是说出的话与实际做得相比的“多”与“少”的问题.孔子赞成的至少两者应该相等.

卫灵公篇第十五

(六)
【原文】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译文】
子张问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主张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为厚道庄重,即使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也能行得通.说话不忠诚老实,行迹不厚道庄重,即使在本乡州里,又怎能行得通呢?站着就好像看到‘忠信笃敬’几个字出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见到为几个籽呈现有车前的衡木旁,这样做了以后就行得通.”子张把这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心得】
认认真真地说话,认信真真地做事,你所主张的事就能够取得成功.

(八)
【原文】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
孔子说:“可以与他说话却不与他说,就会失掉人才;不可与他谈却与他谈,就是浪费言语.聪明人不失掉人才,也不浪费言语.”
【心得】
聪明的人应该做好二件事,一是哪些人是人才,哪些人不是人才;二是与哪些人交往,不与哪些人交往.作为一个管理者更是如此.

(二十三)
【原文】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会根据一个人的所说的话而推举他;也不会因为一个人有缺点错误就把正确的话鄙弃不理.”
【心得】
“有德者不必有言”,所以不能“以言举人”;有过失的人未必所说的都无道理,所以不能“以人废言”.

季氏篇第十六

(十)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在九个方面要用心思考:看时人看分明,听时要听清楚,脸上的神色要显得温和,容貌态度要庄重,说话要忠诚,做事要认真,遇到疑问要询问求教,发怒了要考虑后患,见到财利要想到是否合于仁义.
【心得】
本节谈的是作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不断地从九个方面来反思自己,也就是从九个方面来要求自己,其中又直接谈及到发人的言与行.正如在《卫灵公篇第十五》的第三则中的“言忠信,行笃敬”,再一次强调了说话要忠诚守信,做事要认真认真负责.

子张篇第十九

(九)
【原文】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译文】
子夏说:“君子有三种神态的变化远看他很庄重,接近他温文尔雅,听他说话又很严肃.”
【心得】
这是君子品德内在修养高尚的外在的三个方面表现:庄重、儒雅、严肃.没有高素养的修炼,是达不到这三点的有机结合的.

尧曰篇第二十

(三)
【原文】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知道天命.就无法成为君子;不懂礼节,就无法立身;不会分辩人家的言论,就无法真正了解和认识他人.”
【心得】
要善于分辩出人的言论的虚与实、真与伪,进而才能真正地了解一个人.对一人了解了,做事的针对性也就更强了,当然效果就能够好.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