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解答
直接搜索 如何写化学教学案例和 化学教学案例的步骤 会找到好的答案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课题:酸和碱的性质(第一课时)
一、 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新授课 一课时
学生信息分析: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方法,如: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分析等等。其中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本单元酸和碱的知识实验较多,且现象比较明显,学生在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加强了,很多重要的知识就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加以解决。
教学起点分析:在前两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盐酸能与大理石、碱反应,又知道酸溶液中存在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酸还有哪些性质?如何探究这些性质?这些问题都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中逐步引出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如铁锈、水垢等的除去,让学生感知酸的其它化学性质,激发学生对酸的性质探究的兴趣。
教学方式:观察总结、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二、 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试管、镊子、药匙、多媒体展示台
药品:浓硫酸、浓盐酸、稀盐酸、镁条、铜丝、木炭、生锈铁钉、氧化铜、碳酸钙、氯化铜溶液、氯化钡溶液
三、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内容
具体设计
设计意图
教
学
目
标
设
计
1、知识与技能:了解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了解酸的腐蚀性、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及原因;掌握酸的主要化学性质;认识其它几种常见的酸的化学式。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对比、敢于质疑、参与实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使用酸,进行物质性质的探究,增强实验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通过三维目标的设计,本节课不但要使“酸的性质”这一知
识目标得以实现,更要重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性,使
学生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培养。
教
学
内
容
的
选
择
和
教
学
情
景
的
设
计
内容选择:
1、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2、浓硫酸的腐蚀性、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3、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情景设计:
1、多媒体展示真实标签,对比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2、浓硫酸涂到布条上出现破洞,体会它的腐蚀性;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在空气中有明显的温度变化,让学生设计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3、给出药品和仪器,学生分组探究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紧扣新课程标准,除了知识性问题“酸的性质”,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时的参与过程,使学生认识“了解物质是从个体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教学情景的设计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感到化学知识的真实性、实用性。教师通过适当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学
习
任
务
和
学
习
活
动
的
设
计
1、学生通过教师展示的标签观察、阅读和交流,获取关于两种重要的酸的物理性质的信息。
2、通过教师演示的趣味小实验感受浓硫酸的腐蚀性;通过浓硫酸吸水后的温度变化以及水和浓硫酸的密度探究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3、学生在开放性的实验中自主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深化对酸的相似化学性质的认识。
4、了解几种常见的酸的化学式和名称,加深对酸的理解。
学生在观察思考、实验操作、交流讨论等学习过程中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培养初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的能力。
学
习
活
动
的
组
织
和
教
学
评
价
的
设
计
学习活动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酸的物理性质”以学生观察、思考、阅读等自主学习为主;“酸的化学性质”以实践、合作、交流、讨论为主。
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论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
结论性评价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展现。
在学生感到有意义、有兴趣的活动中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指导,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更关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能力提高,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流程
让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探究活动中的化学反应。
1、根据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2、分析酸的化学性质的实质是H+参与反应,总结出酸相似的化学性质。
操作探究
通过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在空气中的温度变化,让学生设计稀释浓硫酸的方法,理解其原因。
利用多媒体展台,把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标签进行对比,学生通过交流归纳总结浓硫酸和浓盐酸的主要物理性质;使用浓酸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天地
引入新课
铁制品生锈、水壶底部产生水垢等都是令人讨厌的现象,利用酸的性质,这些问题都可迎刃而解,酸有哪些性质?
练习使用化学用语
实验探究
1、第一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稀盐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2、第二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稀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总结归纳
多识一点
介绍几种其它常见酸如碳酸、硝酸、醋酸、磷酸等的化学式;试总结它们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实录
师: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很多头痛的问题,如:铁制品生锈、水壶底部产生水垢等都很难用常规的方法除去。你有什么好的做法吗?
生:用砂纸打磨
看见家长用过醋,可能是利用了其中的醋酸……
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这些问题的确利用酸就可以迎刃而解,前两节我们对酸有了一些认识,酸还有哪些性质?
多媒体展台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标签。从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看标签、思考、做简单的记录。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结果。将结果填写在课本表格中。
师:(打开浓盐酸瓶盖)你看到什么?
生:有白雾产生。
师:为什么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
生:(思考、交流)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它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
师:下面看一个小魔术。用玻璃棒蘸浓硫酸涂到一块棉布中间。你看到了什么?
生:玻璃棒穿过来啦!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浓硫酸有腐蚀性。
师:对,并且是强烈的腐蚀性。所以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如果不慎将浓硫酸粘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灼伤皮肤。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啊!
生:老师,那用硫酸做实验的时候岂不是很危险?
师:同学们有这样的意识很好,但如果我们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来进行就能避免危险。比如我们实验室经常要将买回来的浓硫酸进行稀释,你们知道应该如何操作吗?
生:思考。
师:(小实验)用温度计蘸浓硫酸在空气中静置。请两个学生上来观察温度变化情况。
生:温度在升高!
师:能说出这是为什么吗?
生:(讨论)可能是浓硫酸在空气中吸水会放出热量。
师:这对稀释浓硫酸有何启示?你能试着设计浓硫酸稀释的方法吗?
(提示:水的密度—— 1.0g/mL ; 浓硫酸的密度——1.84g/mL)
生:(思考、交流、阅读后回答)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师:如果倒反了,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热烈交流、讨论、并大胆猜测)
师:(实验)在锥形瓶里倒入少量浓硫酸,塞上双孔塞,分别插上分液漏斗和导管,从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的水,提示学生仔细观察现象。
生:啊,液体往外飞溅,倒反了真的有危险!!
师:所以说实验操作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定。我们可以用稀释后的硫酸和盐酸进行下面的实验。
左边两排六个小组的同学用实验桌上的仪器和药品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药品:稀盐酸、镁条、铜丝、木炭、生锈铁钉、氧化铜、碳酸钙、氯化铜溶液、硝酸银溶液;试管若干。)
右边两排六个小组的同学用实验桌上的仪器和药品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药品:稀硫酸、镁条、铜丝、木炭、生锈铁钉、氧化铜、碳酸钠、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试管若干。)
生:(小组合作,建立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后进行实验操作。)
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学们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正确操作,注意记录实验现象。
(约十分钟后)
师: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情况。其它同学要认真听,与你们的结果做对比,看是否有不同的地方。
生:(充分交流,大胆发言)
生1:稀盐酸与镁条反应有气泡放出,与生锈铁钉、氧化铜反应固体减少、溶液变色,与碳酸钙反应也有气泡,与硝酸银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它几种物质都没有现象。
生2:稀硫酸与镁条反应有气泡放出,与生锈铁钉、氧化铜反应固体减少、溶液变色,与碳酸钠反应也有气泡,与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它几种物质都没有现象。
……
师:(对个别有不同情况的小组予以分析、解释,对他们参与实验的积极精神予以肯定)
请同学们试着把刚才我们做的实验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让两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写出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生:(对照实验记录,思考后,在练习本上写化学方程式)
(五分钟后)
师:对照黑板上两位同学写的,我们一起来订正一下。
生:(留出时间让方程式有错误的学生改正。)
师:回顾我们刚才做的实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盐酸和硫酸都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变化?
生1:金属、金属氧化物、盐等
生2:不对。应该是它们中的一部分能与酸发生反应。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加上前面一节学过的中和反应,我们可以总结出酸的几条化学性质?
(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总结,然后大屏幕展示酸的四条化学性质)同学们是否想过,不同的酸为什么会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生:因为它们都是酸;
因为它们的组成有相似的地方!
师:(引导)化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的地方是我们是从微观角度来认识世界、认识物质的。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
(多媒体课件:播放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微观的flash动画)
生:(讨论、交流、回答)
因为酸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因为这些反应都是氢离子决定的;
如果别的溶液中有氢离子也会发生这样的反应!
师:同学们肯动脑,总结得很好,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从认识个体到认识一般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常用的科学方法,同学们只要细观察、勤思考、敢实践,化学就一定可以学得最棒!酸的知识还有很多,同学们想了解吗?你们可以上网查阅资料,或者到图书馆查阅化学书籍报刊,相信你们会有更多收获!
师:(板书)介绍几种常见酸的化学式:硝酸、碳酸、磷酸、醋酸。总结它们的化学性质。
生:(讨论后自己小结本课内容)
【练习】1、碳酸饮料用瓶装还是罐装更合理?
2、手工艺者将失去光泽的银首饰高温加热使其表面被氧化,投入硝酸溶液中,取出后首饰恢复光泽,用所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原因。
【作业】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请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酸在我们生活生产中的用途;查阅资料举例说明酸对人类不利的方面。(能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的请写出方程式)
六、教学效果与课后反思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化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和探索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各方面的价值,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过程体验,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如:在讲解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时,我不再以讲授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实物标签自己观察总结,这让学生感到知识是他自己学到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的,初步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解浓硫酸的腐蚀性和浓硫酸的稀释时,如果不给学生提供这些情景小实验,他们的思维就不会如此积极,对其性质和方法的理解也不会非常深刻,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同学们的反应超过了我预先的设想,效果很好;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则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他们手脑并用、乐在其中,这种亲身经历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活动设计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多数时候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作为“引路人”,我及时恰当地对他们的成功与问题进行评价,这样缩短了老师和学生之间感情的距离,在这样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全体学生都没有过重的思想包袱,他们有时窃窃私语,有时群情激昂,积极主动地在老师设计的活动中探究学习,从而使他们的参与、协作、创新等能力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
在多媒体的运用上,我没有刻意地加以修饰,华而不实、多而无用的课件不会对教学有任何的帮助。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探究,所以我只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认识反应的微观本质,看似简单的flash动画,却能让学生不再凭空想象,很容易看出反应的本质,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归纳和提升。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时,有很多实验可以在井穴板中进行,这样可能节约更多的药品。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 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学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撰写教学案例的方法:选择一个有冲突的教学事件;对事件背景进行描述;确定事件中的“演员”;检查你行动的结果;假设你再次遇到该事件
直接搜索 如何写化学教学案例和 化学教学案例的步骤 会找到好的答案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课题:酸和碱的性质(第一课时)
一、 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新授课 一课时
学生信息分析: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方法,如: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分析等等。其中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本单元酸和碱的知识实验较多,且现象比较明显,学生在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加强了,很多重要的知识就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加以解决。
教学起点分析:在前两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盐酸能与大理石、碱反应,又知道酸溶液中存在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酸还有哪些性质?如何探究这些性质?这些问题都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中逐步引出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如铁锈、水垢等的除去,让学生感知酸的其它化学性质,激发学生对酸的性质探究的兴趣。
教学方式:观察总结、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二、 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试管、镊子、药匙、多媒体展示台
药品:浓硫酸、浓盐酸、稀盐酸、镁条、铜丝、木炭、生锈铁钉、氧化铜、碳酸钙、氯化铜溶液、氯化钡溶液
三、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内容
具体设计
设计意图
教
学
目
标
设
计
1、知识与技能:了解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了解酸的腐蚀性、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及原因;掌握酸的主要化学性质;认识其它几种常见的酸的化学式。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了解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对比、敢于质疑、参与实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使用酸,进行物质性质的探究,增强实验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通过三维目标的设计,本节课不但要使“酸的性质”这一知
识目标得以实现,更要重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性,使
学生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培养。
教
学
内
容
的
选
择
和
教
学
情
景
的
设
计
内容选择:
1、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2、浓硫酸的腐蚀性、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3、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情景设计:
1、多媒体展示真实标签,对比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2、浓硫酸涂到布条上出现破洞,体会它的腐蚀性;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在空气中有明显的温度变化,让学生设计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3、给出药品和仪器,学生分组探究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紧扣新课程标准,除了知识性问题“酸的性质”,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时的参与过程,使学生认识“了解物质是从个体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教学情景的设计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感到化学知识的真实性、实用性。教师通过适当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学
习
任
务
和
学
习
活
动
的
设
计
1、学生通过教师展示的标签观察、阅读和交流,获取关于两种重要的酸的物理性质的信息。
2、通过教师演示的趣味小实验感受浓硫酸的腐蚀性;通过浓硫酸吸水后的温度变化以及水和浓硫酸的密度探究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3、学生在开放性的实验中自主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深化对酸的相似化学性质的认识。
4、了解几种常见的酸的化学式和名称,加深对酸的理解。
学生在观察思考、实验操作、交流讨论等学习过程中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培养初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的能力。
学
习
活
动
的
组
织
和
教
学
评
价
的
设
计
学习活动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酸的物理性质”以学生观察、思考、阅读等自主学习为主;“酸的化学性质”以实践、合作、交流、讨论为主。
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论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
结论性评价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展现。
在学生感到有意义、有兴趣的活动中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指导,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更关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能力提高,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流程
让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探究活动中的化学反应。
1、根据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2、分析酸的化学性质的实质是H+参与反应,总结出酸相似的化学性质。
操作探究
通过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在空气中的温度变化,让学生设计稀释浓硫酸的方法,理解其原因。
利用多媒体展台,把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标签进行对比,学生通过交流归纳总结浓硫酸和浓盐酸的主要物理性质;使用浓酸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天地
引入新课
铁制品生锈、水壶底部产生水垢等都是令人讨厌的现象,利用酸的性质,这些问题都可迎刃而解,酸有哪些性质?
练习使用化学用语
实验探究
1、第一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稀盐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2、第二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稀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总结归纳
多识一点
介绍几种其它常见酸如碳酸、硝酸、醋酸、磷酸等的化学式;试总结它们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实录
师: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很多头痛的问题,如:铁制品生锈、水壶底部产生水垢等都很难用常规的方法除去。你有什么好的做法吗?
生:用砂纸打磨
看见家长用过醋,可能是利用了其中的醋酸……
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这些问题的确利用酸就可以迎刃而解,前两节我们对酸有了一些认识,酸还有哪些性质?
多媒体展台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标签。从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看标签、思考、做简单的记录。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结果。将结果填写在课本表格中。
师:(打开浓盐酸瓶盖)你看到什么?
生:有白雾产生。
师:为什么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
生:(思考、交流)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它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
师:下面看一个小魔术。用玻璃棒蘸浓硫酸涂到一块棉布中间。你看到了什么?
生:玻璃棒穿过来啦!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浓硫酸有腐蚀性。
师:对,并且是强烈的腐蚀性。所以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如果不慎将浓硫酸粘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灼伤皮肤。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啊!
生:老师,那用硫酸做实验的时候岂不是很危险?
师:同学们有这样的意识很好,但如果我们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来进行就能避免危险。比如我们实验室经常要将买回来的浓硫酸进行稀释,你们知道应该如何操作吗?
生:思考。
师:(小实验)用温度计蘸浓硫酸在空气中静置。请两个学生上来观察温度变化情况。
生:温度在升高!
师:能说出这是为什么吗?
生:(讨论)可能是浓硫酸在空气中吸水会放出热量。
师:这对稀释浓硫酸有何启示?你能试着设计浓硫酸稀释的方法吗?
(提示:水的密度—— 1.0g/mL ; 浓硫酸的密度——1.84g/mL)
生:(思考、交流、阅读后回答)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师:如果倒反了,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热烈交流、讨论、并大胆猜测)
师:(实验)在锥形瓶里倒入少量浓硫酸,塞上双孔塞,分别插上分液漏斗和导管,从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的水,提示学生仔细观察现象。
生:啊,液体往外飞溅,倒反了真的有危险!!
师:所以说实验操作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定。我们可以用稀释后的硫酸和盐酸进行下面的实验。
左边两排六个小组的同学用实验桌上的仪器和药品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药品:稀盐酸、镁条、铜丝、木炭、生锈铁钉、氧化铜、碳酸钙、氯化铜溶液、硝酸银溶液;试管若干。)
右边两排六个小组的同学用实验桌上的仪器和药品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药品:稀硫酸、镁条、铜丝、木炭、生锈铁钉、氧化铜、碳酸钠、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试管若干。)
生:(小组合作,建立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后进行实验操作。)
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学们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正确操作,注意记录实验现象。
(约十分钟后)
师: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情况。其它同学要认真听,与你们的结果做对比,看是否有不同的地方。
生:(充分交流,大胆发言)
生1:稀盐酸与镁条反应有气泡放出,与生锈铁钉、氧化铜反应固体减少、溶液变色,与碳酸钙反应也有气泡,与硝酸银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它几种物质都没有现象。
生2:稀硫酸与镁条反应有气泡放出,与生锈铁钉、氧化铜反应固体减少、溶液变色,与碳酸钠反应也有气泡,与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它几种物质都没有现象。
……
师:(对个别有不同情况的小组予以分析、解释,对他们参与实验的积极精神予以肯定)
请同学们试着把刚才我们做的实验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让两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写出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生:(对照实验记录,思考后,在练习本上写化学方程式)
(五分钟后)
师:对照黑板上两位同学写的,我们一起来订正一下。
生:(留出时间让方程式有错误的学生改正。)
师:回顾我们刚才做的实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盐酸和硫酸都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变化?
生1:金属、金属氧化物、盐等
生2:不对。应该是它们中的一部分能与酸发生反应。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加上前面一节学过的中和反应,我们可以总结出酸的几条化学性质?
(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总结,然后大屏幕展示酸的四条化学性质)同学们是否想过,不同的酸为什么会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生:因为它们都是酸;
因为它们的组成有相似的地方!
师:(引导)化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的地方是我们是从微观角度来认识世界、认识物质的。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
(多媒体课件:播放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微观的flash动画)
生:(讨论、交流、回答)
因为酸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因为这些反应都是氢离子决定的;
如果别的溶液中有氢离子也会发生这样的反应!
师:同学们肯动脑,总结得很好,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从认识个体到认识一般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常用的科学方法,同学们只要细观察、勤思考、敢实践,化学就一定可以学得最棒!酸的知识还有很多,同学们想了解吗?你们可以上网查阅资料,或者到图书馆查阅化学书籍报刊,相信你们会有更多收获!
师:(板书)介绍几种常见酸的化学式:硝酸、碳酸、磷酸、醋酸。总结它们的化学性质。
生:(讨论后自己小结本课内容)
【练习】1、碳酸饮料用瓶装还是罐装更合理?
2、手工艺者将失去光泽的银首饰高温加热使其表面被氧化,投入硝酸溶液中,取出后首饰恢复光泽,用所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原因。
【作业】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请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酸在我们生活生产中的用途;查阅资料举例说明酸对人类不利的方面。(能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的请写出方程式)
六、教学效果与课后反思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化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和探索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各方面的价值,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过程体验,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如:在讲解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时,我不再以讲授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实物标签自己观察总结,这让学生感到知识是他自己学到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的,初步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解浓硫酸的腐蚀性和浓硫酸的稀释时,如果不给学生提供这些情景小实验,他们的思维就不会如此积极,对其性质和方法的理解也不会非常深刻,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同学们的反应超过了我预先的设想,效果很好;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则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他们手脑并用、乐在其中,这种亲身经历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活动设计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多数时候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作为“引路人”,我及时恰当地对他们的成功与问题进行评价,这样缩短了老师和学生之间感情的距离,在这样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全体学生都没有过重的思想包袱,他们有时窃窃私语,有时群情激昂,积极主动地在老师设计的活动中探究学习,从而使他们的参与、协作、创新等能力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
在多媒体的运用上,我没有刻意地加以修饰,华而不实、多而无用的课件不会对教学有任何的帮助。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探究,所以我只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认识反应的微观本质,看似简单的flash动画,却能让学生不再凭空想象,很容易看出反应的本质,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归纳和提升。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时,有很多实验可以在井穴板中进行,这样可能节约更多的药品。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 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学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撰写教学案例的方法:选择一个有冲突的教学事件;对事件背景进行描述;确定事件中的“演员”;检查你行动的结果;假设你再次遇到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