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解答
1.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
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
至哉,歌以咏志.
评析
: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
虚实相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
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赏析
(1)
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
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
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
后四句写虚景.
(2)
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
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
洪波涌起
(3)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
(4)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
风萧瑟,洪波涌起
(5)、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7)、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
2.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评析
]
:“次”指旅船停泊.颈联:字面意思是
"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
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
.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
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对比残夜,
江春对比旧年,
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
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都是新生
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赏析
:(1)首联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
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2)
颈联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
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
好像春天
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3)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4)正
、悬
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5)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
的力量,蕴含哲理.
3.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
评析
]
: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
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
赏析
]
:
(1)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
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
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
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2)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
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
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4.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
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
评析
]
: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首联:采用了互文修辞,指明亮的月光,
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颔联: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
一片蛙声,
青蛙叫的似乎就是
"
丰年,
丰年
"
,
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
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也表现了对农村的热爱.尾联:正
常语序为:“路转溪头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
赏析
]
:
(
1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
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2)“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
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
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3)上阙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
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4)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清新活泼,表现了作
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5.
秋
词
6.
天净沙
秋思
刘禹锡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评析
]
:
“秋思”
“秋天的愁思”
之意.
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
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
乡之情.
[
赏析
]
:(1)《秋词》中
"
排云上
"
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
秋天的萧杀之气;
《秋思》
中
"
枯藤老树昏鸦
"
等形象,
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2)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景与情结合,表现了
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3)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
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7.
《木兰诗》(节选)
8.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评析
]
:
比较
“夫”
字的含义
“岱宗夫如何”
(无义)
“夫战,
勇气也”
(句
首发语词)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
因太高,
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
形成一面如同清晨,
一面如同傍晚
的奇观.
尾联:
诗的字面意思是
(某一天)
"
我
"
定要登上泰山,
到上面俯视群山,
群山就显得渺小了.
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
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
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
所以该诗影响深远,
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
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
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
赏析
]
:
(1)
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
惊叹仰慕之情;
一个
“割”
字,
炼得极好,
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
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
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9.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评析
]
:
“感时”和
“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
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
就有希望!
后四句,
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
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
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
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
难以胜簪了.
也隐含一种
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
赏析
]
(1)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
望中所见
,颔联分写,通过
花和鸟
两种事物写春天.
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
尾联总写忧国思
家的感情.
(2)
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用
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
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10.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
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
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赏析
]
:(1)“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作用主要是:暗示老
妇已被抓走.
诗题《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
么?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
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
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表现差吏的横征暴敛和老妇的悲伤痛苦,对比鲜明的二个字是怒、苦
(3)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
表达诗人对
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11.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评析
]
:
颔联写诗人种豆早出晚归的艰辛,
虽苦累却满不在乎.
描写了一种月下
回归的美妙意境.
尾联表现了诗人要脱离污浊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愿,
也隐含祝愿
自己的劳动能获利好收成.
[
赏析
]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
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种豆南山下”
是平淡之语,
“带月荷锄归”
是幽美的,
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3)“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
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12.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评析
]
:
首尾两联叙事.
颔联:
借景抒情,
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
“归雁”
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
心的寂寞伤感.
(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颈联所表现的美景)颈联写景:大漠无
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
烟,
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
在河的尽头,
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
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
赏析
]
:
(1)
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被王国维赞为
“千古壮观”
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
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
泊不定的行踪.
(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
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
“直”
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
“圆”
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4)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13.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评析
]
:首联:诗是送别诗,可送别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诗人自己.尾联:把江
水
(故乡水)
作为给自己送别的友人来写,
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
和眷恋之情.构思独出心裁.
[
赏析
]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景象是立足于行舟上的所见.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式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
(3)
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
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14.
游山西村
(
陆游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评析
]
:首联:写诗人到山西村做客受到热情招待,描写了淳朴的风俗、善良的
农民、
美丽的风景.
颔联:
意境优美而含蓄.
诗句的字面意思是山西村山环水绕,
正当诗人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
看见前边绿柳飘飘,
花团簇拥,
一个村庄出现在
了他的眼前.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生出许多希望(突
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
.
尾联:
中
“若许”
两字表达了矛盾的心情——今后,
如果允许的话自己将要在这里隐居悠游了;
可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感能允许吗?
[
赏析
]
:
(1)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疑”写出
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
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
.
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
不懈,会生出许多希望.
(3)
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
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
也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
1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评析
]
: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
23
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
后四句情调变高昂,
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
另一方面又表
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
颈联:
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
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
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
后来引申出
“新事物终究
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
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
这里的
“沉舟”
和诗中的
“沉舟”
不同,
“破釜沉舟”
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
[
赏析
]
:(
1
)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
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旧
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
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2
)“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
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
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
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
心情.
(
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
自己,既感到惆怅
,却又相当达观.“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两句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1.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
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
至哉,歌以咏志.
评析
: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
虚实相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
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赏析
(1)
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
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
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
后四句写虚景.
(2)
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
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
洪波涌起
(3)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
(4)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
风萧瑟,洪波涌起
(5)、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7)、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
2.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评析
]
:“次”指旅船停泊.颈联:字面意思是
"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
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
.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
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对比残夜,
江春对比旧年,
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
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都是新生
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赏析
:(1)首联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
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2)
颈联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
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
好像春天
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3)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4)正
、悬
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5)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
的力量,蕴含哲理.
3.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
评析
]
: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
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
赏析
]
:
(1)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
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
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
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2)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
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
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4.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
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
评析
]
: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首联:采用了互文修辞,指明亮的月光,
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颔联: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
一片蛙声,
青蛙叫的似乎就是
"
丰年,
丰年
"
,
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
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也表现了对农村的热爱.尾联:正
常语序为:“路转溪头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
赏析
]
:
(
1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
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2)“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
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
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3)上阙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
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4)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清新活泼,表现了作
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5.
秋
词
6.
天净沙
秋思
刘禹锡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评析
]
:
“秋思”
“秋天的愁思”
之意.
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
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
乡之情.
[
赏析
]
:(1)《秋词》中
"
排云上
"
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
秋天的萧杀之气;
《秋思》
中
"
枯藤老树昏鸦
"
等形象,
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2)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景与情结合,表现了
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3)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
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7.
《木兰诗》(节选)
8.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评析
]
:
比较
“夫”
字的含义
“岱宗夫如何”
(无义)
“夫战,
勇气也”
(句
首发语词)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
因太高,
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
形成一面如同清晨,
一面如同傍晚
的奇观.
尾联:
诗的字面意思是
(某一天)
"
我
"
定要登上泰山,
到上面俯视群山,
群山就显得渺小了.
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
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
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
所以该诗影响深远,
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
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
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
赏析
]
:
(1)
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
惊叹仰慕之情;
一个
“割”
字,
炼得极好,
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
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
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9.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评析
]
:
“感时”和
“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
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
就有希望!
后四句,
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
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
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
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
难以胜簪了.
也隐含一种
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
赏析
]
(1)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
望中所见
,颔联分写,通过
花和鸟
两种事物写春天.
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
尾联总写忧国思
家的感情.
(2)
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用
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
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10.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
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
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赏析
]
:(1)“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作用主要是:暗示老
妇已被抓走.
诗题《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
么?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
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
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表现差吏的横征暴敛和老妇的悲伤痛苦,对比鲜明的二个字是怒、苦
(3)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
表达诗人对
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11.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评析
]
:
颔联写诗人种豆早出晚归的艰辛,
虽苦累却满不在乎.
描写了一种月下
回归的美妙意境.
尾联表现了诗人要脱离污浊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愿,
也隐含祝愿
自己的劳动能获利好收成.
[
赏析
]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
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种豆南山下”
是平淡之语,
“带月荷锄归”
是幽美的,
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3)“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
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12.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评析
]
:
首尾两联叙事.
颔联:
借景抒情,
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
“归雁”
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
心的寂寞伤感.
(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颈联所表现的美景)颈联写景:大漠无
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
烟,
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
在河的尽头,
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
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
赏析
]
:
(1)
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被王国维赞为
“千古壮观”
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
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
泊不定的行踪.
(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
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
“直”
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
“圆”
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4)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13.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评析
]
:首联:诗是送别诗,可送别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诗人自己.尾联:把江
水
(故乡水)
作为给自己送别的友人来写,
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
和眷恋之情.构思独出心裁.
[
赏析
]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景象是立足于行舟上的所见.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式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
(3)
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
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14.
游山西村
(
陆游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评析
]
:首联:写诗人到山西村做客受到热情招待,描写了淳朴的风俗、善良的
农民、
美丽的风景.
颔联:
意境优美而含蓄.
诗句的字面意思是山西村山环水绕,
正当诗人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
看见前边绿柳飘飘,
花团簇拥,
一个村庄出现在
了他的眼前.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生出许多希望(突
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
.
尾联:
中
“若许”
两字表达了矛盾的心情——今后,
如果允许的话自己将要在这里隐居悠游了;
可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感能允许吗?
[
赏析
]
:
(1)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疑”写出
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
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
.
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
不懈,会生出许多希望.
(3)
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
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
也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
1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评析
]
: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
23
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
后四句情调变高昂,
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
另一方面又表
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
颈联:
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
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
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
后来引申出
“新事物终究
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
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
这里的
“沉舟”
和诗中的
“沉舟”
不同,
“破釜沉舟”
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
[
赏析
]
:(
1
)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
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旧
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
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2
)“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
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
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
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
心情.
(
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
自己,既感到惆怅
,却又相当达观.“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两句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