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王阳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他年轻时沉迷于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论,格竹而未得至理,便从此抛弃了格物之法。后王阳明在绍兴筑书舍,与佛、道人士讲论禅机、道法之事,研读佛老之书。作为明朝官员的他认为,致良知必须实地用功,为学不能与为政任事分离,经世求治成为其立心、立功的基本生活目标。在贵阳书院,他开始向诸生宣讲“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心学”在当时产生极大的影响,其弟子王良将“致良知”具体化为百性日用之道,一生倾心平民教
2019-04-2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阳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他年轻时沉迷于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论,格竹而未得至理,便从此抛弃了格物之法。后王阳明在绍兴筑书舍,与佛、道人士讲论禅机、道法之事,研读佛老之书。作为明朝官员的他认为,致良知必须实地用功,为学不能与为政任事分离,经世求治成为其立心、立功的基本生活目标。在贵阳书院,他开始向诸生宣讲“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心学”在当时产生极大的影响,其弟子王良将“致良知”具体化为百性日用之道,一生倾心平民教育,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泰州学派。
----摘编自荣真《文史中国•大明流煌》(1)根据材料,概括王阳明“心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阳明的思想。
优质解答
(1)“他年轻时沉迷于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论,格竹而未得至理,便从此抛弃了格物之法.后王阳明在绍兴筑书舍,与佛、道人士讲论禅机、道法之事,研读佛老之书”“作为明朝官员的他认为,致良知必须实地用功,为学不能与为政任事分离,经世求治成为其立心、立功的基本生活目标”程朱理学的局限性;佛教、道教的影响;社会实践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系统的心学理论,挑战程朱理学的权威,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思想启蒙;继承发展儒家积极入世主张;推动儒学平民化;其思想仍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具有局限性.
故答案为:
(l)背景:程朱理学的局限性;佛教、道教的影响;社会实践的影响.
(2)评价:建立系统的心学理论,挑战程朱理学的权威,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思想启蒙;继承发展儒家积极入世主张;推动儒学平民化;其思想仍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具有局限性.
(1)“他年轻时沉迷于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论,格竹而未得至理,便从此抛弃了格物之法.后王阳明在绍兴筑书舍,与佛、道人士讲论禅机、道法之事,研读佛老之书”“作为明朝官员的他认为,致良知必须实地用功,为学不能与为政任事分离,经世求治成为其立心、立功的基本生活目标”程朱理学的局限性;佛教、道教的影响;社会实践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系统的心学理论,挑战程朱理学的权威,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思想启蒙;继承发展儒家积极入世主张;推动儒学平民化;其思想仍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具有局限性.
故答案为:
(l)背景:程朱理学的局限性;佛教、道教的影响;社会实践的影响.
(2)评价:建立系统的心学理论,挑战程朱理学的权威,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思想启蒙;继承发展儒家积极入世主张;推动儒学平民化;其思想仍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具有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