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4949.6-199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4949.6-1994
中文名称:锰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铜、铅和锌量的测定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Manganese ores- Determination of copper,lead and zinc contents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4-01-18
实施日期:1994-10-01
作废日期:2022-05-01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锰矿石
化学分析
方法
测定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
采矿和矿产品>>73.060金属矿
中标分类号:矿业>>黑色金属矿>>D32锰矿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5页
标准价格:24.0
出版日期:1994-10-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4-01-18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张佩瑜、舒柏崇
起草单位:有色金属总公司矿产地质院
归口单位: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
发布部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管部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铅和锌量
卞标准适用于锰矿石及锰精矿中铜、铅和锌量的测定。测定范围
铜0.005%~1.0%
铅0.005%~1.0%
锌0.005%~0.25%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锰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铜、铅和锌量的测定
Manganese ores--- Determination of copper , lead and zinc contents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C)5889--1983《锰矿石及锰精矿原子吸收光谱法》。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铅和锌量。GB/T14949-6--94
铝、铜、铅和锌量的测定…火焰本标准适用于锰矿石及锰精矿中铜、铅和锌量的测定。测定范围:铜 0.005%~~1.0%;
铅 0. 005%~~1.0%;
锌 0.005%~0.25%。
2方法提要
试样用盐酸和硝酸分解。
试液蒸发后,过滤所有的不溶性残渣,滤液作为主液保存。灰化带有残渣的滤纸,并用氢氟酸和硫酸处理,再用混合熔剂熔融。熔融物溶于盐酸中,将所得溶液与主液合并。将试液吸入空气-乙炔火焰中,分别用铜、铅和锌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324.8nm(Cu)、283.3nm(Pb)和213.8nm(Zn)处,测定铜、铅和锌的吸光度。3试剂
本标准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
3.1高纯锰(含铜、铅、锌量小于0.0005%)。3.2高纯铁(含铜、铅、锌量小J0.0005%)。3.3混合熔剂:碳酸钾和硼酸(3+1)。3.4硝酸(pl.42g/ml)。
硫酸(pl.84g/ml)
盐酸(ml.19g/mL)。
盐酸(1+1)。
盐酸(1+50)。
3.9氢氟酸(pl.14g/ml)。
注:1) GB/T 11919.6 94 代替GB1520-79,GB 1521 -79.GB 1522 79.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01-18批准832
1994-10-01实施
3.10铜标准溶液
GB/T 14949.6.--94
称取0.1000g高纯铜(99.99%),置于烧杯中,加入5mL硝酸(3.4),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0μg铜。3.11铅标准溶液
3.11.1称取0.5000g高纯铅(99.99%),臀于烧杯中,加入10mL硝酸(3.4),用水稀释至40mL,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500μg铅。3.11.2移取50.00mL铅标准溶液(3.11.1)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 mL含50μg铅。
3.12锌标准溶液
称取0.1000g高纯锌(99.99%),置于烧杯中,加入10ml盐酸(3.7),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溢,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0μg锌。3.13基体济液VV99.net
称取12.50名高纯锰(3.1)和1.25g高纯铁(3.2)于1500mL烧杯中,加入625ml.盐酸(3.7)和25mL硝酸(3.4),加热溶解。冷却溶液,缓慢加入18.75g碳酸钾和6.25g硼酸,加热溶解。溶液冷却至室温,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勾。注:此基体溶液应不含铜、铅和锌。4仪器、设备
常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及
4.1铂柑埚。
4.2原子吸收光谱仪,备有空气-乙炔燃烧器,铜、铅、锌空心阴极灯。所用原了吸收光谱仪应达到下列指标:4.2.1最低灵敏度
校准曲线中最高浓度校准溶液的吸光度应不低于0.3。4.2.2校准曲线的线性
校准曲线上端20%浓度范围内的斜率(表示为吸光度的变化量)与该曲线下端20%浓度范围内的斜率之比值,应不小于0.7。
4.2.3最小稳定性
测量最高校准溶液的吸光度10次,并计算吸光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其标准偏差不应超过最高校准溶液平均吸光度的1.0%。
测量最低校准溶液(不是“零”校准溶液)的吸光度10次,并计算其标准偏差。其标准偏差不应超过最高校准溶液平均吸光度的0.5%。5试样
试样应通过0.100mm筛网,并在实验室条件下风干。6分析步骤
6.1试料量
称取约2g试样,精确至0.0001g。与测定同时称取试样测定湿存水的质量百分数(A)。计算铜、铅和锌量的结果时,应将所得结果(质堪白分数)乘以换算系数(K),即为完全干燥试样中所测定铜、铅、锌的质量百分数。换算系数(K)=
6.2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GB/T 14949.6-94
空白溶液的制备:称取1g高纯锰(3.1)和0.1g高纯铁(3.2)-于--个200ml烧杯中.加入40ml盐酸(3.7),加热溶解。以下所有试验,均按6章分析步骤进行。6.3测定
6.3.1试液的制备
将试料(6.1)置于200mL烧杯中,用水润湿,加入40ml盐酸(3.7),加热溶解,用水保持其体积定。试料分解后,加入2mL硝酸(3.4),加热溶液至氧化氮停止逸出,再将溶液蒸发至近干。加人10mL盐酸(3.6)和20ml.热水,加热溶解盐类,冷却溶液。用含有少量滤纸浆的中速滤纸过滤不溶性残渣,用小片滤纸擦尽烧杯壁上的沉淀微粒,并全部移至滤纸上。用水洗净烧杯,用热盐酸(3.8)洗涤带有残渣的滤纸,然后用热水洗至滤纸的黄色消失。将滤液作为主液保存。6.3.2将滤纸和残渣移入铂埚(4.1)中,在低于600C的温度下灼烧至滤纸完全灰化,冷却埚,用水润湿,加1mL硫酸(3.5)及5~10mL氢氟酸(3.9),缓慢蒸发除硅,然后冒尽白烟,并在近600C灼烧。冷却埚,加入2g混合熔剂(3.3),在1.000℃马弗炉中熔融5min,冷却。将带有熔融物的埚置于原来的200ml烧杯中,加入10mL盐酸(3.7)及少量水,加热溶解熔融物,洗出埚。将此溶液与主液(6.3.1)合并(必要时过滤)。注:经检套,若残渣中不含、铅、锌,可直接使用主液测定(注意保持基体一致)。6.3.3将溶液(6.3.2)移人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勾。6.3.3.1对于小于或等于0.1%的铜量、0.5%的铅量和0.025%的锌量,用试液(6.3.3)按6.3.4进行测量。
6.3.3.2大于0.1%的铜量、0.5%的铅量和0.025%的锌量,可按表1分取试液,加入基体溶液(3.13),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按6.3.4进行测量。6.3.4原子吸收光谱测量
调节原子吸收光谱仪至最佳工作状态,并用水调零。将试液吸入空气-乙炔火焰中,用空心阴极灯作光源,分别于波长324.8nm(Cu)、283.3nm(Pb)和213.8nm(Zn)处,测定、铅和锌的吸光度。用试液的吸光度减去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即得试液的净吸光度。
测定元素
试液中元素的含量
0. 005~~0. 1
0. 1~1. 0
0. 005~~0. 5
0. 005~0. 025
0. 025 ~~ 0. 05
0. 05~0. 1
0. 1 ~0. 25
6.4校准曲线的绘制
分取试液体积
加人基体溶液(3.13)
体积,mL
6.4.1用铜(3.10)、铅(3.11.1和3.11.2)和锌(3.12)标准溶液配制校准溶液,测定溶液中元素的含量
1. 25 ~ 2. 5
1. 0~2. 5
按表2移取一定量的铜(3.10)、铅(3.11.1和3.11.2)和锌(3.12)标准溶液于系列100ml.容量瓶中,加入40mL基体溶液(3.13),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勾。834
GB/T 14949.6-94
6.4.2将校准溶液(6.4.1)按6.3.4进行测量,各校准曲线系列每一溶液的吸光度减去零浓度溶液的吸光度,为铜、铅、锌校准曲线系列溶液的净吸光度。
标准溶液
校准溶液中的
pug/mL
标推溶液
校准溶液中的
标准溶液
校准溶浚中的
μg/mL
标准溶液
校准溶液中的
注:由于使用仪器的不同,分析元素所包含的范围也有差异,应注意4.2所提出的对仪器的最高灵敏度的最低要求。可使用更稀的标准溶液或稀释被测溶液。用校准溶液的净吸光度对铜、铅和锌量作图,绘制校准曲线。由校准曲线将试料溶液的净吸光度6.4.3
分别换算为1mL试液中含有ug铜、μg铅和μg锌。结果计算
铜、铅、锌的质量百分数按下式计算:Cu(Ph,Zn)(%) -
式中:(-
(c2 -- c,)V
m × 10°
.100?K
自校准曲线上查得的随同试料空白溶液中铜、铅、锌的浓度,ug/mL;自校曲线上查得的试液中铜、铅、锌的浓度,ug/mL;C
8允许差
被测试液的体积,ml;
试料的质量g;
在完全干燥试样中铜、铅、锌量的换算系数。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差值应不大于表3、表4所列允许差。表3
铜和铅量
0. 005~0. 01
>0. 01~0. 02
>0. 02~0. 05
>0. 05-~0. 10
>0.10~0.20
>0.20~0.50
>0. 50~~1. 00
充许差
附加说明:
0. 005~~0. 01
0. 01~0. 02
0. 02~0. 05
20. 05~0. 10
>0. 10~~0. 25
GB/T14949.6--94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治金工业部提出。允许差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院负责起草,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佩瑜、舒柏崇。83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