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以下材料均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请仔细阅读 材料一:旅游者从西安到骊山所看到的黄褐色的土壤是黄土地带的东边际。这土壤纤细犹如面粉,令人设想几百万年前经过风力的运转,堆积在一个广大的地区。它的深度自50英尺到700英尺……这种现象对中国历史的展开,有好几重影响:因为黄土的纤细,可以供原始的工具耕耘,如木制的犁及锄。周朝的开国,与推广农业互为表里,显然是得到这种土壤特性的裨益。 材料二:黄土还给中国另一种影响:黄河中游由北至南将黄土地带割成两半,其纵长500英里。它也在内地接受几条支流的汇入,其结果是

2019-04-08

以下材料均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请仔细阅读

材料一:旅游者从西安到骊山所看到的黄褐色的土壤是黄土地带的东边际。这土壤纤细犹如面粉,令人设想几百万年前经过风力的运转,堆积在一个广大的地区。它的深度自50英尺到700英尺……这种现象对中国历史的展开,有好几重影响:因为黄土的纤细,可以供原始的工具耕耘,如木制的犁及锄。周朝的开国,与推广农业互为表里,显然是得到这种土壤特性的裨益。

材料二:黄土还给中国另一种影响:黄河中游由北至南将黄土地带割成两半,其纵长500英里。它也在内地接受几条支流的汇入,其结果是黄河的流水中夹带着大量的泥沙。……所以黄河经常有淤塞河床,引起堤防溃决泛滥,造成大量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可能。这河流的水量在洪水期间和枯水期间幅度的变化又大,更是潜在的危机经常恶化。按理说来,有一个最好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又有威望动员所有的资源,也能指挥有关的人众,才可以在黄河经常的威胁之下,给予应有的安全。当周王不能达成这种任务时,环境上就产生极大的压力。务使中枢权力再度出现。所以中国的团结出于自然力量的驱使。

材料三:在《春秋》里,经常有邻国的军队越界夺取收成的记载。饥荒时拒绝粮食之接济尤其可以成为战争的导火线。……不难想象,当时大国要较小国占有明显的优势。它们所控制的资源能够在赈灾时发生确切的功效,所以在吞并的战争中也得到广泛的支持。

材料四: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民族的威胁已相当严重,这是已有将北方几个小国家所筑土壁结合起来构成一座相连的城塞的必要,这项工程终使秦始皇在历史上名传千古。所以这种局势的展开也指出中国即使在国防上也要中央集权。全国的国防线大致与15英寸的等雨线符合,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国防线……总之,它在地理上构成第三个因素,注定着中国农业社会的官僚机构必须置身于一个强有力的中央体系之下。

     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

(1)中国古代文明的重心首先在关中地区的原因? (6分)

(2)10世纪后,关中地区不再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政治中心转移的原因?关中地区的历史变迁对你有何启示?(6分)

(3)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的历史必然性?(6分)

(4)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4分)

优质解答
答案:(1)关中地区土质纤细、松软,土层深厚,适合于原始工具耕耘;且关中地区水利十分发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为古代文明的基础,所以中国古代文明的中心首先在关中。(6分)(2)原因:经济重心转移;环境恶化。启示:开发与保护并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6分)(3)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治理水患;利用中枢力量所控制的资源在赈灾时发生作用;动员和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加强国防。(6分)(4)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4分)
答案:(1)关中地区土质纤细、松软,土层深厚,适合于原始工具耕耘;且关中地区水利十分发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为古代文明的基础,所以中国古代文明的中心首先在关中。(6分)(2)原因:经济重心转移;环境恶化。启示:开发与保护并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6分)(3)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治理水患;利用中枢力量所控制的资源在赈灾时发生作用;动员和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加强国防。(6分)(4)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4分)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