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注】元九,即元稹,白居易的朋友,二人一同倡导“新乐府”运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五个月前被贬通州。诗家向来最忌“犯复”,即一诗中不宜用重复的字,而这首诗前三句却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情境,请简析其效果,并分析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9-05-02
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即元稹,白居易的朋友,二人一同倡导“新乐府”运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五个月前被贬通州。
诗家向来最忌“犯复”,即一诗中不宜用重复的字,而这首诗前三句却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情境,请简析其效果,并分析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优质解答
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创造了一种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的意境.很明显“灯”为本诗的线索.前三句叙写读友人诗直至深夜不寐的全过程,从而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之深.
答案:
诗人以“灯”字创设三个情境,内容环环相扣,感情层层加深(1分):掌灯夜读,足见思念之切;读至灯残,说明思念之久;灭灯暗坐,表明思念之深之苦.(2分)诗人创造了一种黑夜中凄清的环境,表达对同遭贬谪的挚友深切的怀念.(1分)
参考译文:
把你的诗卷在灯前看,诗读完了灯也快灭了而天还没有亮.看诗看到眼睛痛,熄灭了灯还在黑暗中坐着,逆风吹着浪花拍打着小船.
赏析:
这首小诗,字面上“读君诗”,主题是“忆斯人”,又由“斯人”的遭际飘零,转见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诗境一转一深,一深一痛.“眼痛灭灯犹暗坐”,已经读了大半夜了,天也快要亮了,诗人还要“暗坐”,不肯就寝.读者自然而然要想到:由于想念微之,更想起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因而,满腔汹涌澎湃的感情,使得他无法安枕.此刻,他兀坐在一个小船内.船下江中,不断翻卷起狂风巨浪;心头眼底,像突然展现一幅大千世界色彩黯淡的画图.这风浪,变成了“逆风吹浪打船声”;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画图,悲中见愤,熔公义私情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
凄苦,是这首小诗的基调.这种凄苦之情,通过“灯残”、“诗尽”、“眼痛”、“暗坐”这些词语所展示的环境、氛围、色彩,已经渲染得十分浓烈了,对读者形成一种沉重的压力.到“眼痛灭灯犹暗坐”,压力简直大到了超过人所能忍受的程度.突然又传来一阵阵“逆风吹浪打船声”,像塞马悲鸣,胡笳呜咽,一起卷入读者的耳里、心中.这声音里,充满了悲愤不平的感情.读诗至此,自然要坐立不安,像韩愈听颖师鼓琴时那样:“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了.诗的前三句蓄势,于叙事中抒情;后一句才哗然打开感情的闸门,让激浪涡流咆哮奔鸣而下,让乐曲终止在最强音上,收到了“四弦一声如裂帛”的最强烈的音乐效果.
这首小诗在音律上还有另一个特点.向来,诗家最忌“犯复”,即一诗中不宜用重复的字,小诗尤其如此.这首绝句,却一反故常,四句中三用“灯”字.但是,此诗读起来,丝毫不感重复,只觉得较之常作更为自然流泻.原来,诗人以这个灯字作为一根穿起一串明珠的彩线,在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使感情层层加深:掌灯夜读,足见思念之切;读至灯残,说明思念之久;灭灯暗坐,表明思念之深之苦.音节蝉连,委婉曲折,如金蛇盘旋而下,加强了表达的力量.
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创造了一种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的意境.很明显“灯”为本诗的线索.前三句叙写读友人诗直至深夜不寐的全过程,从而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之深.
答案:
诗人以“灯”字创设三个情境,内容环环相扣,感情层层加深(1分):掌灯夜读,足见思念之切;读至灯残,说明思念之久;灭灯暗坐,表明思念之深之苦.(2分)诗人创造了一种黑夜中凄清的环境,表达对同遭贬谪的挚友深切的怀念.(1分)
参考译文:
把你的诗卷在灯前看,诗读完了灯也快灭了而天还没有亮.看诗看到眼睛痛,熄灭了灯还在黑暗中坐着,逆风吹着浪花拍打着小船.
赏析:
这首小诗,字面上“读君诗”,主题是“忆斯人”,又由“斯人”的遭际飘零,转见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诗境一转一深,一深一痛.“眼痛灭灯犹暗坐”,已经读了大半夜了,天也快要亮了,诗人还要“暗坐”,不肯就寝.读者自然而然要想到:由于想念微之,更想起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因而,满腔汹涌澎湃的感情,使得他无法安枕.此刻,他兀坐在一个小船内.船下江中,不断翻卷起狂风巨浪;心头眼底,像突然展现一幅大千世界色彩黯淡的画图.这风浪,变成了“逆风吹浪打船声”;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画图,悲中见愤,熔公义私情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
凄苦,是这首小诗的基调.这种凄苦之情,通过“灯残”、“诗尽”、“眼痛”、“暗坐”这些词语所展示的环境、氛围、色彩,已经渲染得十分浓烈了,对读者形成一种沉重的压力.到“眼痛灭灯犹暗坐”,压力简直大到了超过人所能忍受的程度.突然又传来一阵阵“逆风吹浪打船声”,像塞马悲鸣,胡笳呜咽,一起卷入读者的耳里、心中.这声音里,充满了悲愤不平的感情.读诗至此,自然要坐立不安,像韩愈听颖师鼓琴时那样:“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了.诗的前三句蓄势,于叙事中抒情;后一句才哗然打开感情的闸门,让激浪涡流咆哮奔鸣而下,让乐曲终止在最强音上,收到了“四弦一声如裂帛”的最强烈的音乐效果.
这首小诗在音律上还有另一个特点.向来,诗家最忌“犯复”,即一诗中不宜用重复的字,小诗尤其如此.这首绝句,却一反故常,四句中三用“灯”字.但是,此诗读起来,丝毫不感重复,只觉得较之常作更为自然流泻.原来,诗人以这个灯字作为一根穿起一串明珠的彩线,在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使感情层层加深:掌灯夜读,足见思念之切;读至灯残,说明思念之久;灭灯暗坐,表明思念之深之苦.音节蝉连,委婉曲折,如金蛇盘旋而下,加强了表达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