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没用的故事刘心武 那是星期日中午。公园长椅上,一个母亲疲惫地仰靠椅背,身边是竖着的提琴盒,仅一会儿,她便把养神变成了沉睡。儿子坐在她身旁,另一边是一个大画夹子。儿子轻推母亲,母亲没有反应,他跳下长椅,就要拔腿跑开,这一幕被一个散步到那里的老爷爷看到,老爷爷轻声叫住他:“小朋友,别跑远了!” 小男孩仰着头望望老头,心想我要能飞,飞得老远老远才好哩!
2019-06-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没用的故事
刘心武
那是星期日中午。公园长椅上,一个母亲疲惫地仰靠椅背,身边是竖着的提琴盒,仅一会儿,她便把养神变成了沉睡。儿子坐在她身旁,另一边是一个大画夹子。儿子轻推母亲,母亲没有反应,他跳下长椅,就要拔腿跑开,这一幕被一个散步到那里的老爷爷看到,老爷爷轻声叫住他:“小朋友,别跑远了!”
小男孩仰着头望望老头,心想我要能飞,飞得老远老远才好哩!
老爷爷指指长椅上的东西:“别让人顺手牵羊呀。”
小男孩歪歪头,意思是:哼,都让人拿去才好哩!
老爷爷笑了。他把小男孩引到花丛中的甬道上,指着那些花跟小男孩说:“你把最美丽的一朵,找出来吧!”小男孩问:“那有什么用呢?”老爷爷说:“不是为了用。你能找吗?”小男孩就找开了,他指着一朵,快活地宣告:“那朵那朵!”老爷爷点头。两只蓝喜鹊叽喳叫着,掠过花丛,升腾到大柳树上去了。老爷爷说:“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吗?因为那边湖里,新来了一对野鸭。”小男孩问:“野鸭能给他们什么好处?老爷爷眯眼俯看小男孩,小男孩仰起的脸上,一双黑眼睛很亮。老爷爷就让小男孩跟他坐到甬路上的没有靠背的石凳上,隔着花丛,斜对着小男孩母亲打瞌睡的那个长椅。
老爷爷说,他要讲些故事,不过这些故事没有什么用,也给不出什么好处。老爷爷讲了起来,小男孩开头精神不集中,可是,没多久他就听入了迷。
他妈妈忽然惊醒过来,大惊失色地叫唤他。
小男孩回到母亲身边,母亲不由分说拍了他脖子两下说:“晚啦晚啦,快走快走!”母亲背起提琴,小男孩背起画夹,匆匆往公园外头走去。
一个多月过去。又是个星期日中午;公园附近派出所来了个报案的母亲。她一个肩膀上挎着提琴,另一个肩膀挎着画夹。她哭着报告儿子丢失的情况:带儿子上午去提琴老师那里上完课,到麦当劳吃午餐,准备休息一下以后,下午好去美术老师那里上课;谁知自己趴在小餐桌上睡着了!以前是吃完麦当劳以后到公园里去休息,后来觉得公园里的安全性不如快餐店里,没想到快餐店里也出问题!
她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哭诉:每星期六上午是带孩子去补习英语,下午去补习电脑,每到“双休日”她是比上班还累,为的还不是这孩子的前途?没想到孩子根本不懂得做母亲的一片苦心!而社会又是如此险恶,拐子竟拐到快餐店里去了!
她的宝贝儿子究竟哪去了?原来,他和妈妈在麦当劳里坐在靠大玻璃的座位上,妈妈打盹的时候,他忽然看见了那回在公园里遇见的老爷爷正从窗外走过,他犹豫了一下,就溜了出去,尾随着老人,他一直跟着老人进了附近的居民楼里,眼看他开锁进了自家的单元门。孩子在门外歪头想一想,就踮起脚尖去按门铃。门开了,老爷爷看见他大吃了一惊,他大声提出要求:“我想听您讲没用的故事!”
正在派出所里一筹莫展的那位母亲,她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不久就在派出所里呈现了大团圆的场面。当天晚上,孩子把他记得的那些没用的故事讲给母亲听。母亲惊异万分。为什么这些故事孩子会记得那么清楚?孩子熟睡后,母亲还在枕上琢磨,一时也理不清头绪,但那些小鸟、云朵、伸长缩短的树影、飘落在湖心的鹅毛、抱着毛栗的松鼠、只露出半个脸蛋的狸猫……却分明粘在她的意识上,让她疲惫的心,感受到一种意外的温柔与熨帖……
选自《偷父》(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___
A.母亲利用星期天带着孩子到公园游玩,让孩子有个放松身心的时间,没料到由于自己过于疲惫睡着了。如果没有老爷爷的帮助,孩子很可能就丢了。
B.小男孩对老爷爷的提醒不以为然,对他的故事也没有多少兴趣,精神不集中,但是没多久被深深吸引住了,直到妈妈叫唤他时才回到妈妈身边。
C.这篇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例如小男孩听故事开头精神不集中与不久听入了迷形成对比,小男孩对课外学习的厌倦与对故事的兴趣形成对比,母亲的疲惫忙碌与老爷爷的悠闲从容形成对比等等。
D.这篇小说情节发展起伏,结构完整,还运用了大量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刻画了人物形象特征,表现了不同的人物个性。
E.这篇小说探讨了教育孩子的社会话题,提醒人们要关注孩子,只有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孩子进行培训,才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2)老爷爷为什么说“这些故事没有什么用,这也给不出什么好处”?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3)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4)如果小说以在派出所里的大团圆场面为结尾,不写孩子给母亲讲那些“没用的故事”和母亲的心理感受,与原文相比,你认为哪一种结尾更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试题解析:
(1)A.错误;母亲带孩子到公园并非为了游玩,只是稍作休息后就去梅树老师那里上课;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E.错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孩子进行培训”不对,小说反映了现代教育的弊端:成年人不顾孩子活波好奇的天性,以功利为目的对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培训,只会束缚他们的心灵,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
(2)从小男孩说“那有什么用呢”“野鸭能给他们什么好处”可以看出,男孩被父母教育得失去了孩童的天真,凡事先问好处用处;老爷爷给他讲的故事,不能给他物质上的好处,从他父母(成年人)的角度来说没有用处;但这些故事里的“小鸟、云朵、伸长缩短的树影、飘落在湖心的鹅毛、抱着毛栗的松鼠、只露出半个脸蛋的狸猫”充满美好的想象,让孩子得到了童真的快乐;老爷爷也并不是真的认为这些故事“没用”,他欲扬先抑,表面说故事没用,但其实知道这些故事会对孩子产生美好的影响;
(3)孩子失踪,母亲哭着报案,并诉说自己对孩子的种种安排,从母亲的本心来说,她是爱孩子的;她给孩子报了很多培训班,可见她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她把孩子双休日排满,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造成反效果,说明她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4)此题虽是开放式答题,但原文结尾更好答一点;可从文章主旨、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几方面回答;
答案示例:
(1)A E(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
(2)①这些故事不能给人带来物质、金钱、名利等方面的好处(1分),从成年人的角度说上说“没有什么 用”(1分);
②这些故事充满美妙的想象(1分),给孩子展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美好世界(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1分);
③老爷爷的话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贬实褒、似贬实褒)(1分),表面上贬低了故事的作用,实际上是肯定了这些故事对孩子产生的积极影响(1分);(意思对即可)
(3)①母亲疼爱孩子(1分),一找不到孩子就十分惊慌,甚至赶紧到公园报案(1分);
②关注孩子的教育(1分),星期六上午补习英语,下午补习电脑,星期天上午学小提琴,下午学画画(为了孩子的前途, 周末时间忙得比上班还累)(1分);
③不知道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不懂孩子的心,不了解孩子的天性)(1分),把孩子的双休日从早到晚排满,没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造成孩子的倦学厌学(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1分);(意思对即可)
(4)情节结构:①原文结尾别出心裁(大团圆结局落入俗套)(1分),原文更好(1分);
②原文结尾(写母亲从故事中感受到的“温柔与熨帖”)照应开篇(呼应前文)(1分)母亲忙于孩子培训的“疲惫”,与前文形成对比(1分).
思想主旨:
③从原文结尾的描写可见,这些故事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1分),也给成年人带来美好的想象和精神的愉悦(让成年人疲惫的心得到慰藉)(1分);
④原文结尾突出了“没用的故事”对现代人精神心灵上的价值和意义(1分),也让人更加深入地思考儿童教育问题(1分);
人物形象:⑤原文结尾描写了母亲的内心感受(1分),突出母亲这个人物形象(使母亲形象更加真实可感);
⑥原文结尾通过母亲的感受展现了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1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的天性(强烈的好奇心)(1分).
(以上说法能够写出其中四点即可得8分,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考生如答“大团圆结局更好”,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试题解析:
(1)A.错误;母亲带孩子到公园并非为了游玩,只是稍作休息后就去梅树老师那里上课;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E.错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孩子进行培训”不对,小说反映了现代教育的弊端:成年人不顾孩子活波好奇的天性,以功利为目的对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培训,只会束缚他们的心灵,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
(2)从小男孩说“那有什么用呢”“野鸭能给他们什么好处”可以看出,男孩被父母教育得失去了孩童的天真,凡事先问好处用处;老爷爷给他讲的故事,不能给他物质上的好处,从他父母(成年人)的角度来说没有用处;但这些故事里的“小鸟、云朵、伸长缩短的树影、飘落在湖心的鹅毛、抱着毛栗的松鼠、只露出半个脸蛋的狸猫”充满美好的想象,让孩子得到了童真的快乐;老爷爷也并不是真的认为这些故事“没用”,他欲扬先抑,表面说故事没用,但其实知道这些故事会对孩子产生美好的影响;
(3)孩子失踪,母亲哭着报案,并诉说自己对孩子的种种安排,从母亲的本心来说,她是爱孩子的;她给孩子报了很多培训班,可见她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她把孩子双休日排满,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造成反效果,说明她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4)此题虽是开放式答题,但原文结尾更好答一点;可从文章主旨、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几方面回答;
答案示例:
(1)A E(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
(2)①这些故事不能给人带来物质、金钱、名利等方面的好处(1分),从成年人的角度说上说“没有什么 用”(1分);
②这些故事充满美妙的想象(1分),给孩子展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美好世界(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1分);
③老爷爷的话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贬实褒、似贬实褒)(1分),表面上贬低了故事的作用,实际上是肯定了这些故事对孩子产生的积极影响(1分);(意思对即可)
(3)①母亲疼爱孩子(1分),一找不到孩子就十分惊慌,甚至赶紧到公园报案(1分);
②关注孩子的教育(1分),星期六上午补习英语,下午补习电脑,星期天上午学小提琴,下午学画画(为了孩子的前途, 周末时间忙得比上班还累)(1分);
③不知道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不懂孩子的心,不了解孩子的天性)(1分),把孩子的双休日从早到晚排满,没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造成孩子的倦学厌学(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1分);(意思对即可)
(4)情节结构:①原文结尾别出心裁(大团圆结局落入俗套)(1分),原文更好(1分);
②原文结尾(写母亲从故事中感受到的“温柔与熨帖”)照应开篇(呼应前文)(1分)母亲忙于孩子培训的“疲惫”,与前文形成对比(1分).
思想主旨:
③从原文结尾的描写可见,这些故事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1分),也给成年人带来美好的想象和精神的愉悦(让成年人疲惫的心得到慰藉)(1分);
④原文结尾突出了“没用的故事”对现代人精神心灵上的价值和意义(1分),也让人更加深入地思考儿童教育问题(1分);
人物形象:⑤原文结尾描写了母亲的内心感受(1分),突出母亲这个人物形象(使母亲形象更加真实可感);
⑥原文结尾通过母亲的感受展现了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1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的天性(强烈的好奇心)(1分).
(以上说法能够写出其中四点即可得8分,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考生如答“大团圆结局更好”,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