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材料张之洞改书院、兴学堂、倡游学,使武汉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近代教育体制。传统的书院教学以研习儒家经籍为主,张之洞致力于书院改制,相继对江汉书院、经心书院、两湖书院的课程作出较大调整,各有侧重,以“造真材,济时用”为宗旨。在兴办新式学堂方面,其创办的算学学堂(1891年)、矿务学堂(1892年)、自强学堂(1893年)、湖北武备学堂(1897年)、湖北农务学堂(1898年)、湖北工艺学堂(1898年)、湖北师范学堂(1902年)、两湖总师范学堂(1904年)、女子师范学堂(1906年)等等,涵盖了普通教育、军

2019-06-02

材料
张之洞改书院、兴学堂、倡游学,使武汉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近代教育体制。传统的书院教学以研习儒家经籍为主,张之洞致力于书院改制,相继对江汉书院、经心书院、两湖书院的课程作出较大调整,各有侧重,以“造真材,济时用”为宗旨。在兴办新式学堂方面,其创办的算学学堂(1891年)、矿务学堂(1892年)、自强学堂(1893年)、湖北武备学堂(1897年)、湖北农务学堂(1898年)、湖北工艺学堂(1898年)、湖北师范学堂(1902年)、两湖总师范学堂(1904年)、女子师范学堂(1906年)等等,涵盖了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等层面。在“游学”方面,湖北是晚清派出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到1905年,仅留日学生就达1700余人,居全国之冠。张之洞督鄂期间,湖北武汉已成为新式教育的中心和国人瞩目之区。
--陈锋 张笃勤著《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1)根据材料指出张之洞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教育改革的影响。
优质解答
(1)“张之洞致力于书院改制,相继对江汉书院、经心书院、两湖书院的课程作出较大调整,各有侧重,以“造真材,济时用”为宗旨”“创办的算学学堂(1891年)、矿务学堂(1892年)、自强学堂(1893年)、湖北武备学堂(1897年)、湖北农务学堂(1898年)、湖北工艺学堂(1898年)、湖北师范学堂(1902年)、两湖总师范学堂(1904年)、女子师范学堂(1906年)等等,涵盖了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等层面”“湖北是晚清派出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以“造真材,济时用”为宗旨(注重经世致用);对课程作出较大调整,各有侧重;创办新式学堂数量多,涵盖多个层面;派出了大量留学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近代教育体制;改革的长期性和延续性.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武汉成为新式教育的中心和国人瞩目之区;有力地推动了洋务运动和清末改革(新政);有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为武汉地区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借鉴).
故答案为:
(1)特点:以“造真材,济时用”为宗旨(注重经世致用);对课程作出较大调整,各有侧重;创办新式学堂数量多,涵盖多个层面;派出了大量留学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近代教育体制;改革的长期性和延续性.
(2)影响:使武汉成为新式教育的中心和国人瞩目之区;有力地推动了洋务运动和清末改革(新政);有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为武汉地区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借鉴).
(1)“张之洞致力于书院改制,相继对江汉书院、经心书院、两湖书院的课程作出较大调整,各有侧重,以“造真材,济时用”为宗旨”“创办的算学学堂(1891年)、矿务学堂(1892年)、自强学堂(1893年)、湖北武备学堂(1897年)、湖北农务学堂(1898年)、湖北工艺学堂(1898年)、湖北师范学堂(1902年)、两湖总师范学堂(1904年)、女子师范学堂(1906年)等等,涵盖了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等层面”“湖北是晚清派出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以“造真材,济时用”为宗旨(注重经世致用);对课程作出较大调整,各有侧重;创办新式学堂数量多,涵盖多个层面;派出了大量留学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近代教育体制;改革的长期性和延续性.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武汉成为新式教育的中心和国人瞩目之区;有力地推动了洋务运动和清末改革(新政);有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为武汉地区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借鉴).
故答案为:
(1)特点:以“造真材,济时用”为宗旨(注重经世致用);对课程作出较大调整,各有侧重;创办新式学堂数量多,涵盖多个层面;派出了大量留学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近代教育体制;改革的长期性和延续性.
(2)影响:使武汉成为新式教育的中心和国人瞩目之区;有力地推动了洋务运动和清末改革(新政);有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为武汉地区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