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劝学 师说中的常考实词虚词

2019-05-03

劝学 师说中的常考实词虚词
优质解答
《师说》知识整理
一、虚词
1. 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 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3. 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 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 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 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二、实词
1.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2.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
3. 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3)道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4. 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学习)
《劝学》知识整理
一、虚词
1.而
(1)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2)吾尝肢而望矣(连词,表修饰)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连词,表转折)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转折)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
(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
(10)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2. 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3.之
(1)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
(2)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
4 . 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比)
(3)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
二、实词
1.通假字
(1)鞣以为轮(通“燥”,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鞣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
3.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
(2)其曲中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弯曲的弧度)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日)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6)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7)輮使之然也(动词作名词)
(8)不能十步(名词作动词,跨十步,至十步)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日)
《师说》知识整理
一、虚词
1. 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 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3. 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 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 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 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二、实词
1.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2.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
3. 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3)道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4. 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学习)
《劝学》知识整理
一、虚词
1.而
(1)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2)吾尝肢而望矣(连词,表修饰)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连词,表转折)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转折)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
(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
(10)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2. 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3.之
(1)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
(2)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
4 . 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比)
(3)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
二、实词
1.通假字
(1)鞣以为轮(通“燥”,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鞣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
3.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
(2)其曲中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弯曲的弧度)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日)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6)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7)輮使之然也(动词作名词)
(8)不能十步(名词作动词,跨十步,至十步)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日)
相关标签: 劝学 虚词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