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塔铺 &n
2019-05-0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塔铺
刘震云
我从部队复员,回到了家。那是一九七八年,社会上刚兴高考的第二年,我便想去碰碰运气。就这样,我来到镇上中学,进了复习班。
复习班,是学校专门为社会上大龄青年考大学办的。进复习班一看,许多人都认识。于是谈各人复习的动机,王全说,他本不想来凑热闹,都有老婆的人了,还拉扯着两孩子,上个什么学?可看到地方上凤气恁坏,贪官污吏尽吃小鸡,便想来复习,将来一旦考中,做个州府县官啥的,也来治治这些人。“磨桌”(豫北土话,形容极矮的人)说,他不想当官,只是不想割麦子,毒日头底下割来割去,把人整个贼死!最后轮到我,我说,一无所有,才来复习。
这所中学的所在镇叫塔铺。镇名的由来,是因为镇后村西坛上,竖着一座歪歪扭扭的砖塔。开学头一天,上语文课,教室后边传来鼾声。老师循声寻入。大家发现是坐在后边的“磨桌”伏在水泥板上睡着了。老师气冲冲走了。教室炸了窝。有起哄的,有笑的,有埋怨“磨桌”的。这时我发现,乱哄哄的教室里,唯有一个人没有参加捣乱,趴在水泥板上认真学习。她是个女生,正和尚入定一般看着眼前的书凝神细声诵读课文。我不禁敬佩,满坑蛤蟆叫,就这一个是好学生。
①河边落日将尽,一小束水流,被晚霞染得血红,一声不响慢慢淌着。远处河滩上,有一农家姑娘在用筢子收草。只见那收草姑娘已将一大堆干草收起。这姑娘竟是课堂上那独自埋头背书的女同学李爱莲。我问为什么割草,她脸蛋通红,说家中困难,爹多病,下有两弟一妹,只好割草卖钱,维持学业。我叹息一声,说不容易。她看我一眼,说:“现在好多着呢。以前家里更不容易。记得有一年,我才十玉,跟爹到焦作拉煤。那是年关,到了焦作,车胎放了炮,等找人修好车,已是半夜。我们父女在路上拉车,听到附近村里人放炮过年,心里真不是滋味。现在又来上学,总得好好用心,才对得起大人……”
后来我和李爱莲同桌。我给她讲当兵时在部队里如何喂猪,她给我讲小时候自己爬榆树,一早晨爬了八棵,采榆钱回家做饭。家里妈挺善良,爹脾气不好,爱喝酒,喝醉酒就打人。
②春天了。柳树吐米芽了。一天晚饭,我在教室吃,李爱莲悄悄推给我一个碗。我低头一看,是几个菜团子,嫩柳叶蒸做的。我感激地看她一眼,急忙尝了尝。竞觉山珍海味一般。
这时发生了一件怪事,瘦得皮包骨头的“磨桌”,突然脸蛋红扑扑的。这秘密终于被我发现了。我到厕所解手,发现地上有几张破纸在烧。火里爬着几个刚出壳的幼蝉。“磨桌”盯着那火,蛮有兴味地一个个捡起往嘴里填。接着就满嘴乱嚼起来。我眼中涌出了泪,上前拉住他,犹如拉住自己的亲兄弟:“磨桌,咱们回去吧。”
“五一”了,学校要改善生活。萝卜炖肉,五毛钱一份。穷年不穷节,同学们纷纷慷慨地各买一碗,“哧溜哧溜”放声吃。我端菜回教室,发现李爱莲独自在课桌前埋头趴着,也不动弹。我猜想她经济又犯紧张,便将那菜吃了两口,推给了她。地抬头看看我,眼圈红了,将那菜接了过去。我既是感动,又有些难过,还无端生出些崇高和想保护谁的念头,眼中涌泪,扭身出了教室。
离高考剩两个月了。这时传来一个消息,说高考还考世界地理。学校原以为只考中国地理,没想到临到头还考世界地理。大家一下都着了慌。这时我爹送来馍,问是什么书,我简单给他讲了,没想到他双手一拍:“你表姑家的大孩子,在汲县师范教书,说不定他那儿有呢!”我说:“来回要走一百八十里呢!”
第二天早晨,爹从县城回来了。这时我才发现,爹的鞋帮已开了裂,裂口处泅出一片殷红殷红的东西。我忙把爹的鞋扒下来,发现那满是脏土和皱皮的脚上,密密麻麻排满了血泡,有的已经破了,那是一只血脚!
“爹!”我惊叫。却是哭声。
高考结束了。和王全仅分别了一个月,化却大大变了样。我想起李爱莲,忙问:“李爱莲爹的病怎么样了?她说在新乡考学,考得怎么样?”
王全叹了一口气:“她根本没参加考试,她出嫁啦!她爹这次病得不一般,要死要活的,一到新乡就大吐血。没五百块钱人家不让住院,不开刀就活不了命。一家人急得什么似的。钱哪里借得来?这时王庄的暴发户吕奇说,只要李爱莲嫁给他,他就出医疗费。你想,人命关天的事,又不能等,于是就……”
后来,我进了我国北方的一所最高学府。玉阶飞檐,湖畔桃李,莘莘学子。但我的眼前始终浮动着、闪现着塔铺的一切,一切。我不敢忘记,我是从那里来的一个农家子弟。
(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这篇小说由一些小故事连缀而成,娓娓道来,不紧不慢,将那一段生活、那一群人物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B.王全年龄较大,因对地方官的不满而决定参加高考,以求将来做官可以整治这些让他痛恨的地方官,但后来他改变了主意。
C.小说以顺叙的手法记述了“我”参加高考的过程,虽然叙事平淡,但真实而感人,写出了那一代人的辛酸经历。
D.小说结尾一段写“我”不敢忘记自己是一个农家子弟,这其实是表示“我”不敢忘记自己是如何从穷人雄里挣扎出来的。
E.沈从文的《边城》和刘震云的《塔铺》都把目光投向乡村,都叙述了一个发生在塔边的凄美故事,歌颂了人性的纯真。
(2)小说中两处画线部分写景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李爱莲具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小说三次写“我”流泪,每次心情都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优质解答
(1)赏析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能力层级D.
B“但后来他改变了主意”是对原文“他却大大变了样”的错误理解;
C“叙事平淡”不当,小说情节跌宕起伏;
D“这其实是表示‘我’不敢忘记自己是如何从穷人堆里挣扎出来的”显得牵强.
(2)赏析句子,能力层级D.两个句子都是景物描写.第一处写河边傍晚景象,写出人物活动时间地点,渲染了美好的氛围,同时映衬李爱莲的美好形象.
第二处描写“柳树吐米芽”,主要为下文的“几个菜团子,嫩柳叶蒸做的”做铺垫.
(3)鉴赏人物形象,能力层级D.解答时要抓住人物描写的方法与相关情节内容分析概括.
如:“和尚入定一般看着眼前的书凝神细声诵读课文”描写读书的情态表现李爱莲的学习用功;她割草卖钱,维持学业,十五岁时陪父亲外出拉煤等表现她的吃苦耐劳;为了给父亲治病中断学业、嫁人,表现她的孝顺.
(4)赏析小说的构思,能力层级D.本题要求赏析“我”三次流泪,解答时筛选相关信息,结合具体内容作答.
第一次流泪,是因为“磨桌”盯着那火,蛮有兴味地一个个捡起往嘴里填.接着就满嘴乱嚼起来,表现了对“磨桌”的同情.
第二次流泪,是因为在过节时发现李爱莲没有钱改善生活,为她难过.
第三次是被父亲的举动感动,是对深沉父爱的感激.
三次流泪,体现“我”的善良、懂得感恩,突出了人物形象特点,揭示像“我”一样人的美好的心灵.
参考答案: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2)第一处:傍晚的小河,绚丽的晚霞,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面面,为两位年轻人的出场营造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场景,同时也映衬了李爱莲这个人物的美好形象;(4分)第二处:为后面的情节作铺垫,后面写到李爱莲送嫩柳叶菜团子.(2分)
(3)①她是个学习自觉用功的人.语文课,老师因有人睡觉被气走,教室一片混乱,而她正专心致志地学习.
②她是个勤劳吃苦、善良懂事的人.家里穷,她割草卖钱,维持学业;十五岁时陪父亲外出拉煤;她知道家里的困难,用心学习,不辜负父母.③她是个勇于牺牲自己、孝顺的人.父亲犯病,她不得不中断了学业,嫁给了一个有钱人以此换得父亲的医疗费.(每点2分)
(4)具体分析:第一次是在厕所发现“磨桌”烧蝉吃,是同情同学的遭遇,也为那个年代物质极度贫乏而忧心.
(2分)第二次是在过节时发现李爱莲没有钱改善生活,被李爱莲感动,也为她难过,内心萌发要保护这个脆弱的女孩的念头.(2分)第三次是看到父亲走了一百八十里路为自己借书回来时的一只血脚,是对深沉的父爱的感恩.(2分)
说明效果:三次描写,丰富了“我”这个人物形象,突出了处于低层的人在困顿生活中展现的善良、朴素的品质.(2分)
(1)赏析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能力层级D.
B“但后来他改变了主意”是对原文“他却大大变了样”的错误理解;
C“叙事平淡”不当,小说情节跌宕起伏;
D“这其实是表示‘我’不敢忘记自己是如何从穷人堆里挣扎出来的”显得牵强.
(2)赏析句子,能力层级D.两个句子都是景物描写.第一处写河边傍晚景象,写出人物活动时间地点,渲染了美好的氛围,同时映衬李爱莲的美好形象.
第二处描写“柳树吐米芽”,主要为下文的“几个菜团子,嫩柳叶蒸做的”做铺垫.
(3)鉴赏人物形象,能力层级D.解答时要抓住人物描写的方法与相关情节内容分析概括.
如:“和尚入定一般看着眼前的书凝神细声诵读课文”描写读书的情态表现李爱莲的学习用功;她割草卖钱,维持学业,十五岁时陪父亲外出拉煤等表现她的吃苦耐劳;为了给父亲治病中断学业、嫁人,表现她的孝顺.
(4)赏析小说的构思,能力层级D.本题要求赏析“我”三次流泪,解答时筛选相关信息,结合具体内容作答.
第一次流泪,是因为“磨桌”盯着那火,蛮有兴味地一个个捡起往嘴里填.接着就满嘴乱嚼起来,表现了对“磨桌”的同情.
第二次流泪,是因为在过节时发现李爱莲没有钱改善生活,为她难过.
第三次是被父亲的举动感动,是对深沉父爱的感激.
三次流泪,体现“我”的善良、懂得感恩,突出了人物形象特点,揭示像“我”一样人的美好的心灵.
参考答案: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2)第一处:傍晚的小河,绚丽的晚霞,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面面,为两位年轻人的出场营造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场景,同时也映衬了李爱莲这个人物的美好形象;(4分)第二处:为后面的情节作铺垫,后面写到李爱莲送嫩柳叶菜团子.(2分)
(3)①她是个学习自觉用功的人.语文课,老师因有人睡觉被气走,教室一片混乱,而她正专心致志地学习.
②她是个勤劳吃苦、善良懂事的人.家里穷,她割草卖钱,维持学业;十五岁时陪父亲外出拉煤;她知道家里的困难,用心学习,不辜负父母.③她是个勇于牺牲自己、孝顺的人.父亲犯病,她不得不中断了学业,嫁给了一个有钱人以此换得父亲的医疗费.(每点2分)
(4)具体分析:第一次是在厕所发现“磨桌”烧蝉吃,是同情同学的遭遇,也为那个年代物质极度贫乏而忧心.
(2分)第二次是在过节时发现李爱莲没有钱改善生活,被李爱莲感动,也为她难过,内心萌发要保护这个脆弱的女孩的念头.(2分)第三次是看到父亲走了一百八十里路为自己借书回来时的一只血脚,是对深沉的父爱的感恩.(2分)
说明效果:三次描写,丰富了“我”这个人物形象,突出了处于低层的人在困顿生活中展现的善良、朴素的品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