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写写你游览过的山水美景马上用!

2019-04-08

写写你游览过的山水美景
马上用!
优质解答
  桂林处处皆为胜景,漓江山水堪称其中的典范.听闻“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的佳话,我们选择了从阳朔到桂林的路线,逆流畅游漓江.船驶出不久,远远地见到一座峰顶悬挂着一轮初日,缕缕阳光从云中穿过,江中波光粼粼,与群山倒影交相辉映,令人疑是到了仙境.如果说北方的山是豪迈、厚重的,那么桂林的山则显得妩媚、秀美.玉女峰婷婷玉立,巧梳云鬓;望夫崖凝神远眺,深情守候;赶考的书童,跳龙门的鲤鱼,盘旋的田螺,绿洲的骆驼,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令游人目不暇接.“画山”的九匹马,在导游的引导与娓娓讲述中,更是令桂林的山出神入化到了极点,使游人真切地领略到了桂林山水的神奇、秀美.
  如果说桂林的山是“鸟鸣山更幽”,那么,桂林的水则是清澈透明、绿得欲滴.俯首看去,江水泛着细细的涟漪,玉塔微澜,水色晶莹剔透,加之两岸竹林婀娜多姿,山水相映成趣,怎么看都是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凝重中透露着灵动之气,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站在船头,凭栏望去,漓江[1]上烟波浩渺,令人神思不知所往,冥冥之间,在历史的轮回中,我仿佛看到了刘三姐当年对歌的地方,几百年的古树枝繁叶茂,渔舟在水中欢快地游走,人们在田间辛勤地耕种,播撒着收获的希望,往近处一瞧,金发碧眼的外国朋友也来踏青,言语中满含惊羡,欢声笑语不断……这一切不正是一道道更加亮丽的风景线吗?虽然欣赏不到“万户炊烟暮霭浓”的田园风光,但我却看到一个现代化的桂林正在茁壮成长.
  编辑本段桂林的洞奇石美
  游完漓江,我们忙着去感受桂林的洞奇石美,提起岩洞,当数芦笛岩[2]、七星岩,[3]它们都是开发较早的景
  点,怀着探险的心理,我们前往荔浦县的丰鱼岩寻幽.整个岩洞横跨九重山,景致甚是特别.入了洞口,小心地追寻着历史的足迹,我们亦步亦趋,隐隐地听到了溶岩的滴水声,开始是一滴一滴的,逐渐地,变成了哗啦啦地一片,似有无数个顽童在游戏嬉闹,又如风中的密林枝叶在相互碰撞.偶尔,有的水珠滴入了地下河,便传来一阵悠远而空蒙的古乐声.我们继续往前走.时而是流水潺潺,时而是飞瀑扑面,在水的“轰轰”声中,体会到李白“飞流直下三百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心潮不禁跟着澎湃起来,不知经过多少曲折,我们来到了金碧辉煌的水晶宫,古老的溶洞经过了人工改造后,增添了许多绚丽的色彩,象是到了异彩纷呈的蓬莱仙境,亦如到了灯火通明的不夜城,处处浮光掠影、五彩缤纷----紫的诡秘莫测,红的热情奔放,蓝的沉静温柔?有了色彩,岩石的形态便栩栩如生了:擎天的金箍棒,似乎在诉说着西天取经的坎坷历程;杨贵妃缓缓撩开石幔,观看群芳共舞,娇媚多姿,不禁令人联想起昔日的盛唐繁华;恐龙国里,恐龙“嗷
  嗷”怪叫,神态怪异,昭示着它们的威武.看着这些鬼斧神工般的杰作,我们不由得赞叹大自然的伟大,正是这一滴一滴的水珠,经历了成千上万年的岁月,尝尽了亘古的沧桑,雕琢出如此神奇的景观,这是怎样的博大与精深啊!而这些岩石,经受了千万年的磨砺,封存了长久的渴望,今日终被世人所熟知,这是怎样的坚忍啊!与此相比,“滴水穿石”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而已. 追溯历史的源头,桂林的山水在向我们每一位游客阐述着一个哲理:持续将造就永恒.是的,世间万物又何尝不是经历了千万年的洗礼方成就今日的光彩与辉煌的呢?坚持不懈是击败任何挑战的宝剑.游过桂林,我们没有理由再轻言放弃.朋友,有空,不妨去桂林看看!
  编辑本段"桂林山水甲天下"来历
  留下桂林山水诗歌千古绝唱的地方是位于市中心的独秀峰,这绝唱的作者,叫王正功.王正功,平心而论,从官职,从文名上来讲,他都不可能与那些文坛泰斗相比.可是,一句千古绝唱,已经足以使这位耿直的老者跻身文化名人之列.这位宁波籍老人,一生以为官正直清廉而得名,不惧得罪权贵,故虽从20余岁便步入官场,为官几十年,也颇有政绩,却不见什么进步,多次转任,都是平调微升之类,始终未能青云直上.60多岁的时候,他在潮州任通判,曾在韩江上修湘子桥,以便民往来,为地方民众所赞.之后,在庆元六年(1200),又以68岁高龄,到桂林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权知府事,算是稍事提拔吧. 王正功
  王正功初到桂林,已是老人新官,照章办事而已,照理来说,不会有什么激情了.不久,嘉泰元年(1201),又恰逢值年大比(乡试之年).是年,广西学子乡试者,共得举人11名.王正功久闻桂林学子在科举中常有不俗成绩,令人不敢小看.这次乡试的成绩,也使他为学子们高兴,便依鹿鸣宴惯例,以地方官身份,在府中宴请中举的学子.与学子对饮,谈些努力学习、报效朝廷的话,少不了要作诗相勉. 王正功在微醺中挥笔而就,作七律二首: 百嶂千峰古桂州,向来人物固难俦. 峨冠共应贤能诏,策足谁非道艺流. 经济才猷期远器,纵横礼乐对前旒. 三君八俊具乡秀,稳步天津最上头.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勍敌,万里鵾鹏伫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 诸君端是斗之南. 诗中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便从这酒桌边传遍华夏,经久传唱.
  通读全诗,我们知道,作者的本意并不是在赞美桂林山水,而是希望学子们在学业上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自己在学业上要如同桂林山水一般,秀甲天下.这句名言,也许是王正功的独创,也话是信手拈来,引用他人句子,总之是天衣无缝的运用,体现出作者写诗的才情绝非一般.由此诗也可知,这句名言本是出自一首科举诗,说明早在宋朝,中科举求功名的价值观,在桂林已经深入人心.王正功席上赋诗,老当益壮,意气风发,为举子们所折服.一位叫张次良的人,将王正功的这两首诗刻在了独秀峰南麓的读书岩上方.选中这里勒石,恐怕也是为了与读书岩之名相呼应吧. 赋此诗后不久,发生了兴安县令放纵儿子打死县衙小吏案.作为地方主官,王正功秉公执法,将案犯送邻路交押,以利口供,因而得罪了那位兴安县令,违背了官场潜规则,竟被诬告罢官.后来,案情虽已查清,王正功得以恢复名誉,但已无官可做,年事又高,被朝廷派到福建武夷山当了一个庙祝,主管冲佑观,算是退居二线,在那里终老.也许是王正功被罢官的缘故,当事人为了脱离干系,而有意用泥淖盖住了读书岩上方的那块石刻;也许是天长日久,从崖壁间渗出的雨水夹杂着岩缝间的泥沙,遮住了那块石刻.总之,刻在独秀峰读书岩上方的王正功诗,不久就不见天日,以至被人们忘却了.幸好,名言的影响力量大得惊人,王正功在鹿鸣宴上作的诗,被席间的学子们带到京城临安,并且从临安又流传到四方.随着岁月的推移,加之传颂者文化教养、艺术品位各有不同,全诗被传颂者们省略或者遗忘了,只留下了“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在坊间流传千年而不
  绝于世. 1983年,两位年轻的桂林考古工作者在整理独秀峰崖壁上的石刻时,发现读书岩上方的崖壁上,一片蓬草下方,似有裂痕,与石壁并不为一体.他们轻轻地掀开那层腐殖层,竟然有了意外的发现:一块保存完好的石刻作品.当他们将石壁清洁干净,再用娴熟的技术拓印那帧石刻作品时,发现那腐殖层下掩盖的,竟是被历史的尘埃湮没了差不多八百年的名句之所在!
  编辑本段王正功
  王正功是谁,为什么要树他的雕像呢?原来,这与一句天下闻名的诗句有关. 据桂林博物馆有关人士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句,从清末到20世纪80年代,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它最早起源于宋朝末年李曾伯“桂林山川甲天下”诗句的一音之转,也有的说它是来自于清代金武祥诗中的辞句.
  80年代中期,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对独秀峰石刻进行全面调查清理,发现一块自明清以来就从来没有被人知道过的摩崖石刻,上面一字不差地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书写者是南宋庆元、嘉泰年间担任过广西提点刑狱并代理静江知府的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王正功,从而结束了百年的不休争论. 当时,这一论断只在桂林的文物工作者和文化名人圈中传播,直到上世纪末,才在桂林旅游界、政界等有关部门中传开.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洪本健说,王正功的诗句及好地凸现出桂林的山青、水秀、洞奇和石美,确立了桂林作为风景旅游城市在中国乃至国际上的地位.
  编辑本段《桂林山水》课文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编辑本段《桂林山水》教学资料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水:静、清、绿山:奇、秀、险),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文中的插图基本反映了课文中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特点.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带着读者观赏了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同时引起了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以激情的赞叹引出了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在点出特点之后,又具体描写了漓江的水怎样静、怎样清、怎样绿.这种以赞叹的语气写实,让读者和作者一样,犹如亲临漓江,荡舟观赏这一美景.接着,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笔法,描写了桂林山的特点:奇、险、秀.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语言写实,并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让读者切实地感受到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语言更美!文章第四自然段,综合观赏印象.山水相映,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首尾呼应. 本课较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教学建议
  一、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怎样引导呢? 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词句的含义.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两句,是拿大海、西湖的水同漓江的水相比,拿泰山、香山和桂林的山相比.比的是什么呢?比的是它们各自的特点.这两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大海、西湖都不如漓江的水美,泰山、香山都不如桂林的山美,而是说,漓江的水既不同于大海,也不同于西湖;桂林的山既不同于泰山,也不同于香山,它们拥有的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美. 其次,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词句所描述的情境.如,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无瑕的翡翠、拔地而起、奇峰罗列、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通过播放能形象地展示这些词语的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地领悟到:“这就是奇峰罗?”“这就是危峰兀立”.也可找一些图片展示给学生. 第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词句所描述的情境. 二、指导学生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必须联系全文的内容.“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意思是说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这里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就把这幅图画点缀得更美了.观赏桂林山水,一般是从桂林市区到阳朔县,这一段的航程约80公里,沿途所见,都是这样的美景,所以说”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正是由于这样,所以作者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来概括他观赏桂林山水的整体感受. 三、这篇课文,写的景是美的,描述美景的语言也是美的,而贯穿于美景、眉纹之中的是做准备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激荡起来的情感.因此,本课的教学应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要使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好课文,主要方法是引导学生多读,并在读的过程中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进而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仿佛在跟随作者游览,一起观赏桂林山水的美景.如果学生自己难以进入这种境界,教师要给以必要的指导,可展示画面,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文中展现的情境,诱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或用悠扬舒缓的音乐渲染情境,激发起学生心中的美感,还可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范读,把学生带入作者描绘的美景之中. 当学生已经体会到课文表达的感情,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朗读技巧而不能充分表达出来时,教师可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做一些必要的指点.比如,讲漓江水、桂林山特点的几个句子,如果把“真静、真清、真绿、真奇、真秀、真险”等加以强调,就可以突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四、本课适合背诵.指导背诵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先把课文读熟,在学生基本读熟的基础上再提出背诵的要求,达到“熟读成诵”.二是指点一下背诵的方法.根据本课的特点,应引导学生一边想象一边背诵,并注意第二、三自然段中结构相似的句子. 五、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并了解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指导学生完成这个练习,可先让学生反复读读最后一段,然后联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具体说说“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的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再说说“这样的山”和“这样的水”怎样构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第三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表达自己学了本课后的感受.可以写几句话,也可以吟一首小诗,不拘形式,不论长短,写一句可以,写几句也可以.教师可选写得较有特色的读给大家听. 至于选做题,目的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次练笔的机会.可鼓励学生做,但不作为统一要求. 六、本课生词较多,大多数生词,只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联系上下文去思考、体会,就可基本理解;个别词语,可在引导学生查阅字典、词典之后,稍作一些指点.下面的解释仅供教师参考,一般不宜原封不动地讲给学生. 拔地而起——拔:超出、高出.课文指桂林的山,仿佛突然从地面冒出来似的.一般的山脉都是从地面逐渐高上去,而且连绵不断,桂林的一座座山互不相连,都是平地崛起的.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波澜壮阔——澜:大波浪.课文中指大海中的波浪雄壮浩大. 形态万千——形状、姿态多种多样. 危峰兀立——危:高;兀:高而上平.山峰高耸直立. 水平如镜——水面平静明亮,像一面镜子.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无瑕——瑕:玉上面的斑点.没有斑点. 云雾迷蒙——云雾缭绕,使景物隐隐约约,让人看不清楚. 峰峦雄伟——山峰连绵不断,雄壮而高大. 奇峰罗列——罗列:分布、陈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陈列. 色彩明丽——色彩鲜明而美丽. 观赏——观看欣赏.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编辑本段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设计示例”采用下列方法. 1.运用《桂林山水》的录像导入本文学习.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从而激起学习兴趣. 2.运用投影方式,将桂林风景图片和文中对山水的描写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理解作者描写的手法. 3.展示图片,丰富学生对桂林山水特点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4.学习本文时,要把朗读时间给够、给足,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读出语感,感悟桂林山水的美,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编辑本段桂林山水的魅力
  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吉米·卡特偕夫人一行12人,于1987年6月24日至25日对桂林市进行友好访问.6月24日上午,卡特总统的专机从香港飞抵桂林.卡特,人称平民总统,他笑容可掬,平易近人.他身穿一件斑马条纹的T恤,一条牛仔裤,脚穿一双旅游鞋,一身休闲打扮,怎么也看不出来他就是美国第39任总统.卡特到达桂林机场后,直接乘车赴杨堤码头乘船游览漓江.但是在去码头的路上,卡特先生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要求,游览漓江到达阳 吉米·卡特偕夫人
  朔后,卡特夫妇一行要从阳朔县城骑自行车去大榕树景区游览. 这下可麻烦了,原来的日程安排是游完漓江就直接回市里参观芦笛岩,晚上还安排了会见宴请. 这样一来,把原来的日程全打乱了. 外事无小事,不能出任何差错.当务之急,参与接待的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统一意见,及时调整时间、警力. 阳朔到大榕树的路况是否完好?按照当时的条件,一下子到什么地方去找几十辆性能完好的自行车?阳朔县城到大榕树有5公里路程,客人的体力是否吃得消?一连串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决不能在毫无思想准备和警力戒备的情况下,让赫赫赫有名的美国大总统卡特夫妇骑自行车去大榕树,安全得不到保障,出了问题怎么办?但谁又能够拒绝一位国际政坛风云人物的要求?!我方领导经过细致研究、周密考虑,在能够确保总统一行安全的情况下,重新拟定了一套方案,以满足客人提出的要求.方案定下后,中方接待部门立即兵分两路,一路陪同卡特夫妇乘船游览漓江,一路随车队直奔阳朔调整布置警力,勘查路线,筹备挑选自行车等等.一切工作都在紧张有序、不知不觉中进行.为了保证卡特一行所用的自行车不发生故障,所有的车辆全部从县直机关干部和阳朔饭店职工中挑选. 6月的漓江,山清水秀.清澈的江水映着倒影,显得更加绚丽迷人.卡特夫妇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美丽的风景.卡特先生高兴地说:“我孩提时代就听说过桂林这个地方,看过桂林的山水画,可我认为这不过是艺术家丰富的想象而已.今天来到桂林,才知道我以前听到的和看到的都是真的.”
  桂林处处皆为胜景,漓江山水堪称其中的典范.听闻“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的佳话,我们选择了从阳朔到桂林的路线,逆流畅游漓江.船驶出不久,远远地见到一座峰顶悬挂着一轮初日,缕缕阳光从云中穿过,江中波光粼粼,与群山倒影交相辉映,令人疑是到了仙境.如果说北方的山是豪迈、厚重的,那么桂林的山则显得妩媚、秀美.玉女峰婷婷玉立,巧梳云鬓;望夫崖凝神远眺,深情守候;赶考的书童,跳龙门的鲤鱼,盘旋的田螺,绿洲的骆驼,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令游人目不暇接.“画山”的九匹马,在导游的引导与娓娓讲述中,更是令桂林的山出神入化到了极点,使游人真切地领略到了桂林山水的神奇、秀美.
  如果说桂林的山是“鸟鸣山更幽”,那么,桂林的水则是清澈透明、绿得欲滴.俯首看去,江水泛着细细的涟漪,玉塔微澜,水色晶莹剔透,加之两岸竹林婀娜多姿,山水相映成趣,怎么看都是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凝重中透露着灵动之气,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站在船头,凭栏望去,漓江[1]上烟波浩渺,令人神思不知所往,冥冥之间,在历史的轮回中,我仿佛看到了刘三姐当年对歌的地方,几百年的古树枝繁叶茂,渔舟在水中欢快地游走,人们在田间辛勤地耕种,播撒着收获的希望,往近处一瞧,金发碧眼的外国朋友也来踏青,言语中满含惊羡,欢声笑语不断……这一切不正是一道道更加亮丽的风景线吗?虽然欣赏不到“万户炊烟暮霭浓”的田园风光,但我却看到一个现代化的桂林正在茁壮成长.
  编辑本段桂林的洞奇石美
  游完漓江,我们忙着去感受桂林的洞奇石美,提起岩洞,当数芦笛岩[2]、七星岩,[3]它们都是开发较早的景
  点,怀着探险的心理,我们前往荔浦县的丰鱼岩寻幽.整个岩洞横跨九重山,景致甚是特别.入了洞口,小心地追寻着历史的足迹,我们亦步亦趋,隐隐地听到了溶岩的滴水声,开始是一滴一滴的,逐渐地,变成了哗啦啦地一片,似有无数个顽童在游戏嬉闹,又如风中的密林枝叶在相互碰撞.偶尔,有的水珠滴入了地下河,便传来一阵悠远而空蒙的古乐声.我们继续往前走.时而是流水潺潺,时而是飞瀑扑面,在水的“轰轰”声中,体会到李白“飞流直下三百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心潮不禁跟着澎湃起来,不知经过多少曲折,我们来到了金碧辉煌的水晶宫,古老的溶洞经过了人工改造后,增添了许多绚丽的色彩,象是到了异彩纷呈的蓬莱仙境,亦如到了灯火通明的不夜城,处处浮光掠影、五彩缤纷----紫的诡秘莫测,红的热情奔放,蓝的沉静温柔?有了色彩,岩石的形态便栩栩如生了:擎天的金箍棒,似乎在诉说着西天取经的坎坷历程;杨贵妃缓缓撩开石幔,观看群芳共舞,娇媚多姿,不禁令人联想起昔日的盛唐繁华;恐龙国里,恐龙“嗷
  嗷”怪叫,神态怪异,昭示着它们的威武.看着这些鬼斧神工般的杰作,我们不由得赞叹大自然的伟大,正是这一滴一滴的水珠,经历了成千上万年的岁月,尝尽了亘古的沧桑,雕琢出如此神奇的景观,这是怎样的博大与精深啊!而这些岩石,经受了千万年的磨砺,封存了长久的渴望,今日终被世人所熟知,这是怎样的坚忍啊!与此相比,“滴水穿石”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而已. 追溯历史的源头,桂林的山水在向我们每一位游客阐述着一个哲理:持续将造就永恒.是的,世间万物又何尝不是经历了千万年的洗礼方成就今日的光彩与辉煌的呢?坚持不懈是击败任何挑战的宝剑.游过桂林,我们没有理由再轻言放弃.朋友,有空,不妨去桂林看看!
  编辑本段"桂林山水甲天下"来历
  留下桂林山水诗歌千古绝唱的地方是位于市中心的独秀峰,这绝唱的作者,叫王正功.王正功,平心而论,从官职,从文名上来讲,他都不可能与那些文坛泰斗相比.可是,一句千古绝唱,已经足以使这位耿直的老者跻身文化名人之列.这位宁波籍老人,一生以为官正直清廉而得名,不惧得罪权贵,故虽从20余岁便步入官场,为官几十年,也颇有政绩,却不见什么进步,多次转任,都是平调微升之类,始终未能青云直上.60多岁的时候,他在潮州任通判,曾在韩江上修湘子桥,以便民往来,为地方民众所赞.之后,在庆元六年(1200),又以68岁高龄,到桂林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权知府事,算是稍事提拔吧. 王正功
  王正功初到桂林,已是老人新官,照章办事而已,照理来说,不会有什么激情了.不久,嘉泰元年(1201),又恰逢值年大比(乡试之年).是年,广西学子乡试者,共得举人11名.王正功久闻桂林学子在科举中常有不俗成绩,令人不敢小看.这次乡试的成绩,也使他为学子们高兴,便依鹿鸣宴惯例,以地方官身份,在府中宴请中举的学子.与学子对饮,谈些努力学习、报效朝廷的话,少不了要作诗相勉. 王正功在微醺中挥笔而就,作七律二首: 百嶂千峰古桂州,向来人物固难俦. 峨冠共应贤能诏,策足谁非道艺流. 经济才猷期远器,纵横礼乐对前旒. 三君八俊具乡秀,稳步天津最上头.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勍敌,万里鵾鹏伫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 诸君端是斗之南. 诗中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便从这酒桌边传遍华夏,经久传唱.
  通读全诗,我们知道,作者的本意并不是在赞美桂林山水,而是希望学子们在学业上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自己在学业上要如同桂林山水一般,秀甲天下.这句名言,也许是王正功的独创,也话是信手拈来,引用他人句子,总之是天衣无缝的运用,体现出作者写诗的才情绝非一般.由此诗也可知,这句名言本是出自一首科举诗,说明早在宋朝,中科举求功名的价值观,在桂林已经深入人心.王正功席上赋诗,老当益壮,意气风发,为举子们所折服.一位叫张次良的人,将王正功的这两首诗刻在了独秀峰南麓的读书岩上方.选中这里勒石,恐怕也是为了与读书岩之名相呼应吧. 赋此诗后不久,发生了兴安县令放纵儿子打死县衙小吏案.作为地方主官,王正功秉公执法,将案犯送邻路交押,以利口供,因而得罪了那位兴安县令,违背了官场潜规则,竟被诬告罢官.后来,案情虽已查清,王正功得以恢复名誉,但已无官可做,年事又高,被朝廷派到福建武夷山当了一个庙祝,主管冲佑观,算是退居二线,在那里终老.也许是王正功被罢官的缘故,当事人为了脱离干系,而有意用泥淖盖住了读书岩上方的那块石刻;也许是天长日久,从崖壁间渗出的雨水夹杂着岩缝间的泥沙,遮住了那块石刻.总之,刻在独秀峰读书岩上方的王正功诗,不久就不见天日,以至被人们忘却了.幸好,名言的影响力量大得惊人,王正功在鹿鸣宴上作的诗,被席间的学子们带到京城临安,并且从临安又流传到四方.随着岁月的推移,加之传颂者文化教养、艺术品位各有不同,全诗被传颂者们省略或者遗忘了,只留下了“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在坊间流传千年而不
  绝于世. 1983年,两位年轻的桂林考古工作者在整理独秀峰崖壁上的石刻时,发现读书岩上方的崖壁上,一片蓬草下方,似有裂痕,与石壁并不为一体.他们轻轻地掀开那层腐殖层,竟然有了意外的发现:一块保存完好的石刻作品.当他们将石壁清洁干净,再用娴熟的技术拓印那帧石刻作品时,发现那腐殖层下掩盖的,竟是被历史的尘埃湮没了差不多八百年的名句之所在!
  编辑本段王正功
  王正功是谁,为什么要树他的雕像呢?原来,这与一句天下闻名的诗句有关. 据桂林博物馆有关人士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句,从清末到20世纪80年代,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它最早起源于宋朝末年李曾伯“桂林山川甲天下”诗句的一音之转,也有的说它是来自于清代金武祥诗中的辞句.
  80年代中期,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对独秀峰石刻进行全面调查清理,发现一块自明清以来就从来没有被人知道过的摩崖石刻,上面一字不差地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书写者是南宋庆元、嘉泰年间担任过广西提点刑狱并代理静江知府的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王正功,从而结束了百年的不休争论. 当时,这一论断只在桂林的文物工作者和文化名人圈中传播,直到上世纪末,才在桂林旅游界、政界等有关部门中传开.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洪本健说,王正功的诗句及好地凸现出桂林的山青、水秀、洞奇和石美,确立了桂林作为风景旅游城市在中国乃至国际上的地位.
  编辑本段《桂林山水》课文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编辑本段《桂林山水》教学资料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水:静、清、绿山:奇、秀、险),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文中的插图基本反映了课文中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特点.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带着读者观赏了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同时引起了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以激情的赞叹引出了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在点出特点之后,又具体描写了漓江的水怎样静、怎样清、怎样绿.这种以赞叹的语气写实,让读者和作者一样,犹如亲临漓江,荡舟观赏这一美景.接着,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笔法,描写了桂林山的特点:奇、险、秀.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语言写实,并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让读者切实地感受到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语言更美!文章第四自然段,综合观赏印象.山水相映,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首尾呼应. 本课较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教学建议
  一、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怎样引导呢? 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词句的含义.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两句,是拿大海、西湖的水同漓江的水相比,拿泰山、香山和桂林的山相比.比的是什么呢?比的是它们各自的特点.这两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大海、西湖都不如漓江的水美,泰山、香山都不如桂林的山美,而是说,漓江的水既不同于大海,也不同于西湖;桂林的山既不同于泰山,也不同于香山,它们拥有的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美. 其次,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词句所描述的情境.如,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无瑕的翡翠、拔地而起、奇峰罗列、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通过播放能形象地展示这些词语的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地领悟到:“这就是奇峰罗?”“这就是危峰兀立”.也可找一些图片展示给学生. 第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词句所描述的情境. 二、指导学生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必须联系全文的内容.“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意思是说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这里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就把这幅图画点缀得更美了.观赏桂林山水,一般是从桂林市区到阳朔县,这一段的航程约80公里,沿途所见,都是这样的美景,所以说”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正是由于这样,所以作者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来概括他观赏桂林山水的整体感受. 三、这篇课文,写的景是美的,描述美景的语言也是美的,而贯穿于美景、眉纹之中的是做准备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激荡起来的情感.因此,本课的教学应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要使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好课文,主要方法是引导学生多读,并在读的过程中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进而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仿佛在跟随作者游览,一起观赏桂林山水的美景.如果学生自己难以进入这种境界,教师要给以必要的指导,可展示画面,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文中展现的情境,诱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或用悠扬舒缓的音乐渲染情境,激发起学生心中的美感,还可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范读,把学生带入作者描绘的美景之中. 当学生已经体会到课文表达的感情,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朗读技巧而不能充分表达出来时,教师可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做一些必要的指点.比如,讲漓江水、桂林山特点的几个句子,如果把“真静、真清、真绿、真奇、真秀、真险”等加以强调,就可以突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四、本课适合背诵.指导背诵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先把课文读熟,在学生基本读熟的基础上再提出背诵的要求,达到“熟读成诵”.二是指点一下背诵的方法.根据本课的特点,应引导学生一边想象一边背诵,并注意第二、三自然段中结构相似的句子. 五、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并了解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指导学生完成这个练习,可先让学生反复读读最后一段,然后联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具体说说“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的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再说说“这样的山”和“这样的水”怎样构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第三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表达自己学了本课后的感受.可以写几句话,也可以吟一首小诗,不拘形式,不论长短,写一句可以,写几句也可以.教师可选写得较有特色的读给大家听. 至于选做题,目的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次练笔的机会.可鼓励学生做,但不作为统一要求. 六、本课生词较多,大多数生词,只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联系上下文去思考、体会,就可基本理解;个别词语,可在引导学生查阅字典、词典之后,稍作一些指点.下面的解释仅供教师参考,一般不宜原封不动地讲给学生. 拔地而起——拔:超出、高出.课文指桂林的山,仿佛突然从地面冒出来似的.一般的山脉都是从地面逐渐高上去,而且连绵不断,桂林的一座座山互不相连,都是平地崛起的.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波澜壮阔——澜:大波浪.课文中指大海中的波浪雄壮浩大. 形态万千——形状、姿态多种多样. 危峰兀立——危:高;兀:高而上平.山峰高耸直立. 水平如镜——水面平静明亮,像一面镜子.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无瑕——瑕:玉上面的斑点.没有斑点. 云雾迷蒙——云雾缭绕,使景物隐隐约约,让人看不清楚. 峰峦雄伟——山峰连绵不断,雄壮而高大. 奇峰罗列——罗列:分布、陈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陈列. 色彩明丽——色彩鲜明而美丽. 观赏——观看欣赏.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编辑本段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设计示例”采用下列方法. 1.运用《桂林山水》的录像导入本文学习.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从而激起学习兴趣. 2.运用投影方式,将桂林风景图片和文中对山水的描写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理解作者描写的手法. 3.展示图片,丰富学生对桂林山水特点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4.学习本文时,要把朗读时间给够、给足,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读出语感,感悟桂林山水的美,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编辑本段桂林山水的魅力
  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吉米·卡特偕夫人一行12人,于1987年6月24日至25日对桂林市进行友好访问.6月24日上午,卡特总统的专机从香港飞抵桂林.卡特,人称平民总统,他笑容可掬,平易近人.他身穿一件斑马条纹的T恤,一条牛仔裤,脚穿一双旅游鞋,一身休闲打扮,怎么也看不出来他就是美国第39任总统.卡特到达桂林机场后,直接乘车赴杨堤码头乘船游览漓江.但是在去码头的路上,卡特先生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要求,游览漓江到达阳 吉米·卡特偕夫人
  朔后,卡特夫妇一行要从阳朔县城骑自行车去大榕树景区游览. 这下可麻烦了,原来的日程安排是游完漓江就直接回市里参观芦笛岩,晚上还安排了会见宴请. 这样一来,把原来的日程全打乱了. 外事无小事,不能出任何差错.当务之急,参与接待的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统一意见,及时调整时间、警力. 阳朔到大榕树的路况是否完好?按照当时的条件,一下子到什么地方去找几十辆性能完好的自行车?阳朔县城到大榕树有5公里路程,客人的体力是否吃得消?一连串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决不能在毫无思想准备和警力戒备的情况下,让赫赫赫有名的美国大总统卡特夫妇骑自行车去大榕树,安全得不到保障,出了问题怎么办?但谁又能够拒绝一位国际政坛风云人物的要求?!我方领导经过细致研究、周密考虑,在能够确保总统一行安全的情况下,重新拟定了一套方案,以满足客人提出的要求.方案定下后,中方接待部门立即兵分两路,一路陪同卡特夫妇乘船游览漓江,一路随车队直奔阳朔调整布置警力,勘查路线,筹备挑选自行车等等.一切工作都在紧张有序、不知不觉中进行.为了保证卡特一行所用的自行车不发生故障,所有的车辆全部从县直机关干部和阳朔饭店职工中挑选. 6月的漓江,山清水秀.清澈的江水映着倒影,显得更加绚丽迷人.卡特夫妇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美丽的风景.卡特先生高兴地说:“我孩提时代就听说过桂林这个地方,看过桂林的山水画,可我认为这不过是艺术家丰富的想象而已.今天来到桂林,才知道我以前听到的和看到的都是真的.”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