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解答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述了香菱学诗的故事.香菱苦志,精血诚聚,她阶下竹前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心要作好诗.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其诗曰:精华欲掩料难应,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缘何不使永团圆.众人看了连声称好,自此大观园里又多了一位会作诗的才女.
香菱进入大观园前,对作诗知之甚少.但后来却一鸣惊人,所作的诗获得一致好评.香菱的学诗历程是怎样的?其间能给我们多少启示呢?笔者斗胆欲妄言一二.
一、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如何培养写作兴趣
“是几时孟光杰了梁鸿案”原是《西厢记》中的唱词.宝玉借来询问黛玉是何时与宝钗和好的.笔者也暂且引而用之,探究一下香菱是何时对写诗产生兴趣的.
香菱是几时对写诗产生兴趣的呢? 当然不是在进大观园之后.薛宝钗是最善解人意的.她让香菱陪她一起住进大观园,是因为她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了.”吸引香菱的不是大观园奢侈的生活,而是海棠诗社浓厚的文学氛围.
在探春的倡议下,宝玉等齐聚秋爽斋结社作诗.风庭月榭,终能宴集诗人;帘杏溪桃,亦可醉飞吟盏.诗社中的诗人各有雅致的别号,能吟不俗的诗句.这一切像一块饶有魔力的磁铁,深深吸引着香菱.正是大观园中的诗社让香菱有了一个作诗的梦.
因为有了这个梦,香菱才有了成为诗人的可能.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是否也曾为学生编织梦想呢?许多老师对此可能不屑一顾.但实际情况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拥有一个写作梦想,能激发起他的兴趣、意志,能让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调动自己全部的力量.
是几时学生有了写作梦.可以说这直接关系到写作教学的成败.如何帮助学生编织写作之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为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营造环境.在教学中,我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作文,我总能发现那稍显幼稚的话语背后张扬着的灵动个性,那虽不精彩的片断中间闪现着的智慧光芒.如果我们充分肯定学生的这点滴成功,并毫不吝啬的送他一顶“作文之星”的桂冠,学生的内心会是多么欣喜.于是我班级里总会诞生一些“作文之星”.当然,我不会制造“作文之星”专业户,这会使其他学生望而却步.虽然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但只要他有进步就能成为“作文之星”.我也不会让他们太容易就成为“作文之星”,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一般不会令人珍惜.制造适度的竞争,使他们每个人都看到希望.把握学生心理,使他们在对胜利者投去羡慕目光的同时,内心却响起一个不屈的声音:没什么了不起,下次一定超过你!
二、借得梅花一缕魂——如何指导课外阅读
“借得梅花一缕魂”原是林黛玉作《咏白海棠》而吟,此句一出,众皆折服.林黛玉是大观园中出类拔萃之人物,本就善于“借得梅花一缕魂”.
香菱带着一个作诗的梦进园了,进园后她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是林黛玉.林黛玉首先让香菱多看书.她让香菱看了哪些书呢?《王摩诘全集》,老杜的七言律诗,李青莲的七言绝句……推荐的都是名篇佳作.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见了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小鹰如果跟着麻雀学飞,是永远不可能翱翔九天的.多看名篇佳作,并达到“细心揣摩透了”的程度,便能于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文学素养,使自己得到名家之神韵.
得名家之神韵,关键在对名篇佳作“细心揣摩透了”.这显然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你要能像林黛玉一样能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名篇佳作.其次,对这些名篇佳作你先要将它们“细心揣摩”透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是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
引导学生阅读名篇佳作,我一般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是教师引导.我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对于每天的午会课,我总是利用“职务之便”将它“挪作他用”,将午会课变成“故事会”.当我讲《红楼梦》时,学生的书包中便多了一本青少版《红楼梦》.由于午会课时间短暂,每每讲到精彩之处,下课铃声却响起来了.学生意犹未尽,赶紧翻开书去看个究竟.无须老师多言,学生自觉翻看课外书,这便是老师讲故事的好处.其次,我注意提供时间让学生静心读书,阅读诸如《草房子》《城南旧事》《今天我是升旗手》之类优秀儿童文学.只有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他们才能感悟到曹文轩小说的清新纯美;体会到《城南旧事》中的沉沉相思,淡淡哀愁;领略到肖晓(《今天我是升旗手》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阳刚之气.最后,我也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当一回“说书先生”.这可是让学生“细心揣摩”文学作品的最好手段.要讲好一个故事,必须将故事情节烂熟于心,并能将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能将一个故事讲述生动,意味着他已得名家之神韵.
三、落花满地鸟惊飞——如何进行作文指导
“落花满地鸟惊飞”原是林黛玉自叹寄人篱下,悲切呜咽时,见花落鸟飞,触景生情而吟之诗.她为“落花满地鸟惊飞”而伤感,可做了“老师”的她却险些酿成花落鸟飞的恶果.
光靠看别人的文章是无法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一定量的写作训练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不二途径.林黛玉深谙此道,她教香菱学诗的第二步便是让她尝试写诗,并给予点评.
黛玉这位老师此刻的表现如何呢?我认为很糟糕.首先,他给香菱出的题目是“吟月” ,而这首诗“我(林黛玉)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试想一篇连老师都不能完成的作文,叫学生如何完成.其次,香菱好不容易写成几首,她不是认为“措词不雅”,便是嫌“过于穿凿”.若非香菱学诗志坚,百折不挠,其结果很可能是“落花满地鸟惊飞”了.
一个优秀的教师此时会如何做呢?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写”出来的,当然应该让学生多写.关键在于让学生写什么.老师的命题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写身边的事,写周围的事,写自己有真切感受的事.命题贴近学生生活,才能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使文章清新自然,有血有肉.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畅游不息.”源于生活的作文对学生而言是富有吸引力的,使他们乐于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体验通过作文向他人倾吐.
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应该如何点评呢?我觉得应以表扬为主,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由于我班开展“作文之星”评比活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普遍较高.学生的作文中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事实上不可能只有一点),我总是有意放大,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从而给学生一个良性暗示:我是很会写作的.表扬的同时,我也会与学生交流一下如何使文章更完美.通过交流,学生看到了习作中的缺点,有了一次成功习作的经验.也使他懂得了:会写作的我应该更加细心点,今后写出更好的作文来.
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总结篇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薛宝钗为咏柳絮而作.柳絮至轻至柔,却能随风而动,飞入青云.其把握机会的能力令人赞赏.香菱在学诗这方面便善于“好风凭借力”,大观园里的闺阁小姐们为解闷而结社作诗,她却能随着股诗风而动,迈进文学大门.进而虚心向林黛玉、史湘云请教,最后终于“飞入青云”.
教师的职责当然是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为他们的腾飞制造“好风”.思考如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如何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如何鼓励他们在不断享受成功的过程中前进.让他们也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当然能否“飞入青云”,关键在自身.“海棠诗社”也好,黛玉指导也好,这都是外因.香菱的成功离不开这些外因,但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她自身的努力.为了作好诗,她“阶下竹前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被人戏称“诗魔”.教师也应注意留心学生当中的“诗魔”.引导学生欣赏“诗魔”们佳作的同时,让他们说说创作过程,.以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强烈愿望.《香菱学诗》读后感 谈起文学,我就非常有兴致.说起诗歌,我更是忘乎所以.这回我又找到了一个知已——香菱.她对诗的兴趣可比我大多了,为了学习写诗,她是废寝忘食.
刚和她接触,我就感到她对文学是多么的如饥似渴,薛蟠外出经商,她随薛宝钗搬进了大观园.她学诗的热情就愈加高涨,进大观园的当晚,就去找黛玉学诗.没想到平时骄傲尖刻的黛玉,竟然收了这个弟子,还热情地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地教她.从这里我也看到了黛玉没有小性子时的诗人的胸襟.香菱后来学会了作诗,还加入了海棠社,这归功于两个人,一个是黛玉,一个是她自己.黛玉给香菱制定了一套正规的学诗安排,从这也可看出,黛玉的学识是非常深厚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孤独女孩的内心,只有读诗、写诗才能抚平她内心的寂寞,只有在诗的世界里,她才能自由翱翔.虽然黛玉的莘莘教导让香菱受益匪浅,但是如果没有香菱自己的勤奋努力,也是不会有学成写诗的结果的.香菱在学作诗时茶不思,饭不想,一心只惦记着诗,甚至连梦中也还在作诗.正是因为她如此的虚心、好学、刻苦,才能摘取这么硕大的胜利果实.
尽管香菱是如此勤学好问,但是上天却对她非常的不公,让她的人生十分悲惨.原本出生乡宦家庭的她,却在三岁时被拐走,长大后被薛蟠买去做妾,后来又被夏金桂折磨至死.我不得不惋惜在封建社会中被扼杀的人才,无法表达出对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现象的厌恶.
在这样的发达、开放、文明的今天,我们拥有舒适的读书环境,随意挥撒的空间,更要借鉴香菱的学习精神,长江后浪推前浪,成为世界的栋梁. 读 《香菱学诗》《香菱学诗》来自于曹雪芹的〈〈红楼梦〉〉,这篇文章讲得是黛玉师傅教香菱如何做诗和香菱如何学诗的事.
黛玉先教香菱读诗,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香菱学会识记,理解运用五言律、七言律等,因为黛玉知道只有让香菱明白识记是基础,理解能帮助识记,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的运用才能作出好诗.成为“诗翁”.
最后香菱不负众望,理解了作诗的技巧,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她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字也似天理,但这两字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像是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形容的正是如此,联合实际想到那年上京去,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明白“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中的“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但是香菱运用到现实也就是说自己作诗就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了.黛玉见香菱学得如此之妙就借昨夜月亮让香菱作诗.起初,香菱作了一首诗,黛玉批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诗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做.”香菱听了,默默回来,连房也不入,只有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含笑,默默天地至公,香菱做出来拿与黛玉看.黛玉说:“还是不好,过于穿凿,还得另作.”香菱自以为很妙的诗被说如此,于是思考不断,结果在梦中出现,这不就是灵感么?不就应了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么?
是的,成功源于勤奋,青春的朝气和前进不己的好奇心也是成功的关键.泉水叮咚奔向大海,雄鹰展翅搏击长空,香菱正是有追求,才感受到了快乐的心境;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流始,才能快乐的成长.〈〈香菱学诗〉〉教给我们这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明天创造更多希望,为明天设下更多追求,一步步地踏上成功之路.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述了香菱学诗的故事.香菱苦志,精血诚聚,她阶下竹前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心要作好诗.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其诗曰:精华欲掩料难应,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缘何不使永团圆.众人看了连声称好,自此大观园里又多了一位会作诗的才女.
香菱进入大观园前,对作诗知之甚少.但后来却一鸣惊人,所作的诗获得一致好评.香菱的学诗历程是怎样的?其间能给我们多少启示呢?笔者斗胆欲妄言一二.
一、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如何培养写作兴趣
“是几时孟光杰了梁鸿案”原是《西厢记》中的唱词.宝玉借来询问黛玉是何时与宝钗和好的.笔者也暂且引而用之,探究一下香菱是何时对写诗产生兴趣的.
香菱是几时对写诗产生兴趣的呢? 当然不是在进大观园之后.薛宝钗是最善解人意的.她让香菱陪她一起住进大观园,是因为她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了.”吸引香菱的不是大观园奢侈的生活,而是海棠诗社浓厚的文学氛围.
在探春的倡议下,宝玉等齐聚秋爽斋结社作诗.风庭月榭,终能宴集诗人;帘杏溪桃,亦可醉飞吟盏.诗社中的诗人各有雅致的别号,能吟不俗的诗句.这一切像一块饶有魔力的磁铁,深深吸引着香菱.正是大观园中的诗社让香菱有了一个作诗的梦.
因为有了这个梦,香菱才有了成为诗人的可能.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是否也曾为学生编织梦想呢?许多老师对此可能不屑一顾.但实际情况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拥有一个写作梦想,能激发起他的兴趣、意志,能让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调动自己全部的力量.
是几时学生有了写作梦.可以说这直接关系到写作教学的成败.如何帮助学生编织写作之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为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营造环境.在教学中,我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作文,我总能发现那稍显幼稚的话语背后张扬着的灵动个性,那虽不精彩的片断中间闪现着的智慧光芒.如果我们充分肯定学生的这点滴成功,并毫不吝啬的送他一顶“作文之星”的桂冠,学生的内心会是多么欣喜.于是我班级里总会诞生一些“作文之星”.当然,我不会制造“作文之星”专业户,这会使其他学生望而却步.虽然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但只要他有进步就能成为“作文之星”.我也不会让他们太容易就成为“作文之星”,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一般不会令人珍惜.制造适度的竞争,使他们每个人都看到希望.把握学生心理,使他们在对胜利者投去羡慕目光的同时,内心却响起一个不屈的声音:没什么了不起,下次一定超过你!
二、借得梅花一缕魂——如何指导课外阅读
“借得梅花一缕魂”原是林黛玉作《咏白海棠》而吟,此句一出,众皆折服.林黛玉是大观园中出类拔萃之人物,本就善于“借得梅花一缕魂”.
香菱带着一个作诗的梦进园了,进园后她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是林黛玉.林黛玉首先让香菱多看书.她让香菱看了哪些书呢?《王摩诘全集》,老杜的七言律诗,李青莲的七言绝句……推荐的都是名篇佳作.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见了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小鹰如果跟着麻雀学飞,是永远不可能翱翔九天的.多看名篇佳作,并达到“细心揣摩透了”的程度,便能于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文学素养,使自己得到名家之神韵.
得名家之神韵,关键在对名篇佳作“细心揣摩透了”.这显然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你要能像林黛玉一样能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名篇佳作.其次,对这些名篇佳作你先要将它们“细心揣摩”透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是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
引导学生阅读名篇佳作,我一般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是教师引导.我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对于每天的午会课,我总是利用“职务之便”将它“挪作他用”,将午会课变成“故事会”.当我讲《红楼梦》时,学生的书包中便多了一本青少版《红楼梦》.由于午会课时间短暂,每每讲到精彩之处,下课铃声却响起来了.学生意犹未尽,赶紧翻开书去看个究竟.无须老师多言,学生自觉翻看课外书,这便是老师讲故事的好处.其次,我注意提供时间让学生静心读书,阅读诸如《草房子》《城南旧事》《今天我是升旗手》之类优秀儿童文学.只有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他们才能感悟到曹文轩小说的清新纯美;体会到《城南旧事》中的沉沉相思,淡淡哀愁;领略到肖晓(《今天我是升旗手》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阳刚之气.最后,我也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当一回“说书先生”.这可是让学生“细心揣摩”文学作品的最好手段.要讲好一个故事,必须将故事情节烂熟于心,并能将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能将一个故事讲述生动,意味着他已得名家之神韵.
三、落花满地鸟惊飞——如何进行作文指导
“落花满地鸟惊飞”原是林黛玉自叹寄人篱下,悲切呜咽时,见花落鸟飞,触景生情而吟之诗.她为“落花满地鸟惊飞”而伤感,可做了“老师”的她却险些酿成花落鸟飞的恶果.
光靠看别人的文章是无法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一定量的写作训练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不二途径.林黛玉深谙此道,她教香菱学诗的第二步便是让她尝试写诗,并给予点评.
黛玉这位老师此刻的表现如何呢?我认为很糟糕.首先,他给香菱出的题目是“吟月” ,而这首诗“我(林黛玉)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试想一篇连老师都不能完成的作文,叫学生如何完成.其次,香菱好不容易写成几首,她不是认为“措词不雅”,便是嫌“过于穿凿”.若非香菱学诗志坚,百折不挠,其结果很可能是“落花满地鸟惊飞”了.
一个优秀的教师此时会如何做呢?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写”出来的,当然应该让学生多写.关键在于让学生写什么.老师的命题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写身边的事,写周围的事,写自己有真切感受的事.命题贴近学生生活,才能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使文章清新自然,有血有肉.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畅游不息.”源于生活的作文对学生而言是富有吸引力的,使他们乐于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体验通过作文向他人倾吐.
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应该如何点评呢?我觉得应以表扬为主,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由于我班开展“作文之星”评比活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普遍较高.学生的作文中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事实上不可能只有一点),我总是有意放大,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从而给学生一个良性暗示:我是很会写作的.表扬的同时,我也会与学生交流一下如何使文章更完美.通过交流,学生看到了习作中的缺点,有了一次成功习作的经验.也使他懂得了:会写作的我应该更加细心点,今后写出更好的作文来.
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总结篇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薛宝钗为咏柳絮而作.柳絮至轻至柔,却能随风而动,飞入青云.其把握机会的能力令人赞赏.香菱在学诗这方面便善于“好风凭借力”,大观园里的闺阁小姐们为解闷而结社作诗,她却能随着股诗风而动,迈进文学大门.进而虚心向林黛玉、史湘云请教,最后终于“飞入青云”.
教师的职责当然是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为他们的腾飞制造“好风”.思考如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如何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如何鼓励他们在不断享受成功的过程中前进.让他们也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当然能否“飞入青云”,关键在自身.“海棠诗社”也好,黛玉指导也好,这都是外因.香菱的成功离不开这些外因,但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她自身的努力.为了作好诗,她“阶下竹前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被人戏称“诗魔”.教师也应注意留心学生当中的“诗魔”.引导学生欣赏“诗魔”们佳作的同时,让他们说说创作过程,.以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强烈愿望.《香菱学诗》读后感 谈起文学,我就非常有兴致.说起诗歌,我更是忘乎所以.这回我又找到了一个知已——香菱.她对诗的兴趣可比我大多了,为了学习写诗,她是废寝忘食.
刚和她接触,我就感到她对文学是多么的如饥似渴,薛蟠外出经商,她随薛宝钗搬进了大观园.她学诗的热情就愈加高涨,进大观园的当晚,就去找黛玉学诗.没想到平时骄傲尖刻的黛玉,竟然收了这个弟子,还热情地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地教她.从这里我也看到了黛玉没有小性子时的诗人的胸襟.香菱后来学会了作诗,还加入了海棠社,这归功于两个人,一个是黛玉,一个是她自己.黛玉给香菱制定了一套正规的学诗安排,从这也可看出,黛玉的学识是非常深厚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孤独女孩的内心,只有读诗、写诗才能抚平她内心的寂寞,只有在诗的世界里,她才能自由翱翔.虽然黛玉的莘莘教导让香菱受益匪浅,但是如果没有香菱自己的勤奋努力,也是不会有学成写诗的结果的.香菱在学作诗时茶不思,饭不想,一心只惦记着诗,甚至连梦中也还在作诗.正是因为她如此的虚心、好学、刻苦,才能摘取这么硕大的胜利果实.
尽管香菱是如此勤学好问,但是上天却对她非常的不公,让她的人生十分悲惨.原本出生乡宦家庭的她,却在三岁时被拐走,长大后被薛蟠买去做妾,后来又被夏金桂折磨至死.我不得不惋惜在封建社会中被扼杀的人才,无法表达出对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现象的厌恶.
在这样的发达、开放、文明的今天,我们拥有舒适的读书环境,随意挥撒的空间,更要借鉴香菱的学习精神,长江后浪推前浪,成为世界的栋梁. 读 《香菱学诗》《香菱学诗》来自于曹雪芹的〈〈红楼梦〉〉,这篇文章讲得是黛玉师傅教香菱如何做诗和香菱如何学诗的事.
黛玉先教香菱读诗,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香菱学会识记,理解运用五言律、七言律等,因为黛玉知道只有让香菱明白识记是基础,理解能帮助识记,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的运用才能作出好诗.成为“诗翁”.
最后香菱不负众望,理解了作诗的技巧,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她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字也似天理,但这两字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像是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形容的正是如此,联合实际想到那年上京去,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明白“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中的“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但是香菱运用到现实也就是说自己作诗就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了.黛玉见香菱学得如此之妙就借昨夜月亮让香菱作诗.起初,香菱作了一首诗,黛玉批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诗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做.”香菱听了,默默回来,连房也不入,只有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含笑,默默天地至公,香菱做出来拿与黛玉看.黛玉说:“还是不好,过于穿凿,还得另作.”香菱自以为很妙的诗被说如此,于是思考不断,结果在梦中出现,这不就是灵感么?不就应了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么?
是的,成功源于勤奋,青春的朝气和前进不己的好奇心也是成功的关键.泉水叮咚奔向大海,雄鹰展翅搏击长空,香菱正是有追求,才感受到了快乐的心境;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流始,才能快乐的成长.〈〈香菱学诗〉〉教给我们这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明天创造更多希望,为明天设下更多追求,一步步地踏上成功之路.